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家琪 《天津教育》2013,(13):79-80
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附小”)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始:终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沿着学校五十余年的发展轨迹探寻,就会发现学校一直在追寻“有灵魂的教育”,慢慢形成了附小独有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潜移默化地浸润着附小教师团队,形成了附小的教师文化。附小遵循“文化兴校、文化立人、育人育心”的办学思路,依据“和乐盈心、朝气蓬勃的阳光学校”的办学愿景,建立起以“和谐、笃实、创新”为价  相似文献   

2.
《教育导刊》2014,(2):I0002-I0002
广州市越秀区署前路小学结合自身的发展特色,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崇尚美德,雅美并行,追求和谐,关注发展”的主题型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在管理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五个方面进行系统建构与实践,形成了“管理文化--以人为本,主动发展;教师文化--以生为本,引导发展;课程文化——师生共营,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作风和行为准则的体现,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建设应把握三个定位即学校定位,确定学校在教育体系中的层面及任务;规律定位,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办事;责任规律,将校长视为责任和前启者,还应形成办学理念。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有一个“治校预期”是: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兴校,构建文明、有序、民主、进取,有利于教师、学生发展健康、和谐校园。同时,“学校文化”建设应更注重价值取向。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被学校成员认同和信守的价值理念、行动准则,其他分支文化的价值取向都应该与“学校文化”总的价值取向相一致。“学校文化”总的价值取向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办学生存发展的思想主线。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教育”,有利于学校优秀文化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社会的同步发展。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努力通过以下途径,来构建“和谐教育”,实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益探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障。构建和谐文化是中国实现社会文化转型的需要,是实现民族文化复兴和迅速崛起的保证。目前,人类已经进入了“文化”时代,促进人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最高追求。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的机构,构建和谐社会学校理应当先。作者建议学校必须从文化建设入手,积极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构建和谐校园。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一生接受学校教育的第一步,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校园文化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乐山实验小学先后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第三届和谐校园”、“全国阳光体育优秀案列学校”、“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学校”、“四川省校园文化建设典范学校”、“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等殊荣。办学成效显著、发展后劲充足,产生这些显性成果的一大主因:注重唤起教师发展的文化觉醒与行为自觉,潜心播种生命的梦想种子,形成了“愿景召唤,文化浸润;心理归属,和谐校园;任务驱动,互补共进”优秀教师团队形成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我们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文化发展和学校发展需要出发,提出建构以“成长”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并对其进行校本研究;对“成长”以及课题进行校本界定,并确定其研究价值。设计研究框架,对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线路进行科学设计,提出理论假设。该研究在理论上的创新是:校本教育可定义,学校文化可重塑,践行文化可化人,发展规律可探究。该研究在实践中的建树是:建构“成长理念文化”,践行“成长实践文化”,形成“成长特质文化”。  相似文献   

8.
分享文化是常州市实验小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学会分享——一项促进学校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也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产品”。分享文化的实践观点是:“分享文化”建设主阵地在课堂,突破口在德育,载体是校园主题文化建设,抓手是课题研究工作。增强分享意识、提高分享能力、形成分享品质、倡导分享精神是学校分享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分享文化研究的价值在于“思变、创新”,也因此才能够迈出形成开放、大气办学风格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9.
建平中学正在进行新文化运动,构建以”开放、民主、和谐、进取”为精神内核的现代学校文化。我们所构建的现代学校文化包括:课程文化、组织文化、管理文化、环境文化,将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与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校务公开是建平文化立校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民族中学始终坚持以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品质、以特色发展深化学校内涵的办学策略,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民族政策有机结合,将“中华民族”的“大民族观”教育,与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有机统一;以民族团结教育为核心,以培育优秀民族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润泽,实现各民族师生和谐发展的愿景,形成了“外显民族特色,内蕴和谐发展”的民族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1.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影响深远。鉴于当前学校制度文化内涵理解的偏失,民主要素的缺失及交互机制的缺乏,我们认为学校制度文化应以人为本,“管”“调”结合,注重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协调,从而发挥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整体实效,使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朝着民主、和谐的正确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校文化资本的公平意蕴表现在学校物质文化资本倡导公平的道德自由、学校精神文化资本追求公平的文化体验和学校制度文化资本实现公平的体系建立。但是学校制度体系的不公平文化内化、学校文化资源的“不公平”开发和学校文化“筛选式”发展的人为区隔的不公平运作问题倡导在学校文化资本的公平运作逻辑中追求统筹学校发展的制度创新、学校多元文化的和谐自觉和追求卓越的学生发展文化导向。  相似文献   

13.
《辅导员》2010,(2):M0002-M0002
他,认为“办学,就得要让人民满意”,他坚信科学发展孕育力量,和谐奋进成就事业,治校“追求至善”,着力建设学校文化,努力构建书香校园,厚实文化积淀,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辅导员队伍文化建设是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辅导员队伍稳定、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学校文化全面发展的重要促动力。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辅导员队伍文化建设应该从五个方面着眼:贯彻“终身学习”理念,推进辅导员学习型队伍文化建设;坚持“和谐”理念,营造辅导员队伍合作型文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营造积极向上的梯队文化;完善竞争激励机制,营造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竞争氛围。  相似文献   

15.
历经百年,北京第一实验小学逐渐形成了文化育人的教育特色。2001年,学校正式“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学校构建了“统一规划、共同约定、自我管理”的现代教师发展模式,为教师精心设计了专业生活、组织生活和精神生活,意在通过专业生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优化个体;通过组织生活,构建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形成团队:通过精神生活,引导教师认识人生价值,树立人生追求,进而形成“团队+名师”的实验一小教师培养格局。  相似文献   

16.
学校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表征,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本文旨在对文化和学校文化梳理的基础上,谈谈在建设和谐校园方面的几点看法:建设和谐的校园主要在校园环境、学校制度和学校人际关系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和谐是学校文化的本体意韵,是因为学校文化是为建设和谐社会培养和谐的人的和谐组织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中稳定的核心驱动力量,作为校长,应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打造优质教育品牌,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赢在和谐     
和谐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融洽。因此,构建和谐校园,要从建构学校文化入手,走“求真、人本、温馨”之路,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全面促进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是学校整体发展的一次重新定位和自我设计,最终重塑学校形象,形成学校文化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学校文化制约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促成学校文化的创生。鉴于课程变革中学校文化的主体性、多元性、合作性及开放性等品性的缺失,校本课程开发应秉承“校本”理念,凸显师生主体参与,重建学校文化主体性;整合多样态文化,实现学校文化多元共生:构建“参与文化共同体”,重建学校合作探究文化。  相似文献   

20.
记者:(以下简称“记”)如何理解和解读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贾建芳:(以下简称“贾”)要区分“和谐文化”与“文化和谐”。和谐文化不同于文化和谐。文化和谐是指文化体系自身的内容及各种形式、各个环节之间是统一和谐、积极互动的,而不是分裂、冲突和相互抵消。实现文化和谐主要是指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使多元多样、健康有益的文化兼容共生、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