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一种道德教育理论必须回答的基本命题之一便是:道德可教吗?道德可教是中国历代教育家的理论预设。人性论是绝大多数教育家的教育理论的出发点,而人性的核心是道德,人性与教育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实际就是道德与教育的关系。《中庸》开宗明义地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大学》确定的大学教育纲领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王夫之的论断更为中肯:“教者皆性,而性必有教,体用不可得而分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传统就是道德教育,而中国两千年的教育所教授的只…  相似文献   

2.
老子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以“道”为统帅,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圣人;教育内容包括“四我”、“三弃”、“三绝”、“三宝”和道德教育;教育手段和方法是“行不言之教”等;其为师之道包括教师的无私奉献和公正待人等。其教育思想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儒家认为道德教育有“德教”与“行教”两个基本维度,二者在内外相成中促成受教育者对道德教育的价值认同.在当前我国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如何促成全社会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借鉴儒家“德行”教育思想探索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构建一种“德教”与“行教”内外相成的建设模式,可以促进我国思想道德建设更有成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我聆听过高震东先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的精彩演讲,对台湾,特别是忠信高级工商学校(以下简称“忠信学校”)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印象颇深。2006年5月,我有幸随北京教育学会访问团赴台进行了为期10天的教育考察。在此期间,我们对忠信学校进行了访问。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首要问题南京大学徐小跃目前进行的素质教育把道德教育摆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在的问题是,在高校的大学生中进行道德素质教育应首先在哪些方面用力,大学生最需要强化的是什么。在我看来,应该归纳为“两感”、“两心”,即“使命感”、“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认识得越来越清楚,但对诸如“什么是道德”、“什么是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旨在达到何种目的”等更为本源性的问题却很少做进一步的追问。如果我们不能从理性层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反思,那么我以为,一种缺失了思想根基的道德教育实践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相似文献   

7.
正确领会和全面宣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精心实施和落实这一宏伟蓝图,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纲要》指出:“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都要主动适应当地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要在政府的指导下,提倡联合办学,走产教结合的路子”。这就是说,《纲要》明确肯定了“产教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那么,什么是“产教结合”?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产教结合”?“产教结合”与我国五、六十年代提出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半工半读”、“勤工俭学”有什么异同?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如何做到“产教结合”?近来,在探讨“产教结合”之路时,有一些提法,如“校企合一”、“职业学校是学校也是企业”等等。对这些提法怎么看?……这些问题已成为广大职教工作者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大现实课题。本刊特就此问题集中刊发一批来稿,希望广大读者踊跃参与对这一重大问题的思考、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诗教”是我国古代优良文化教育传统。是以诗歌为内容和手段的教育,具有感人心志,移人性情的作用,是融德、智、美育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我国的“诗教”传统源远流长;“诗教”具有多种教育功能;弘扬“诗教”传统对继承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文化必然影响我国的道德教育。通过坚持教德教育的超越性、培养道德主体的创新精神等,以联结市场经济文化与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促进我国道德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直让德育工作者感到困惑的难题。人们在对学校道德教育失效、失误反思后指出,从现代学校道德教育逻辑起点上看,“教什么”与“怎么教”这两个基本问题就存在着偏颇,如在目标与内容上,定得似乎太高、太大,往往只讲理想,不讲功利;只讲超越,不讲现实;只讲“应然”,不讲“实然”,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道德认知,在学校德育活动中难以达标。序列也常有颠倒,诸如,小学讲共产主义,中学讲集体主义,到了大学才讲做人的  相似文献   

11.
从外延界定的角度分析道德教育的因“人”施教、因“才”施教、因“材”施教,提出了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可行性,理清了与易混淆概念的界面。并在此基础上,从“材”和“教”的界定、“材”和“教”的关系两个角度赋予道德教育因材施教以新的内涵,提出了道德教育因材施教应具有的教育意义:将“人”作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考虑道德个体差异的存在,关注道德个体并关注道德教育与心育的交叉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在实施教育现代化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解决教师“教什么”、“怎样教”、“怎样教得好”等问题为基本任务,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科技,通过教与学过程和教与资源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会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圣育与德育———小原国芳“宗教教育—道德教育”关系思想研究檀传宝杜时忠关于宗教教育与道德教育及其相互关系,小原国芳在吸收西方和中国文化的前提下,立足于日本的现当代教育,有许多创造性的论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原国芳的教育思想是一笔十分可贵的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14.
柴红莉 《新疆教育》2012,(3):103-103
在传统的观念中,教育就是让孩子坐在桌前读某种教材或学习某些知识,除了教孩子背儿歌、识字、看百科、数数、做习题,代写硕士论文再也想像不出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教孩子了。从古到今,有多少教育先哲都探讨过“教育是什么”以及“用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古代的“遇物而诲”,近代的“教育即生活”,再到现在的“生活教育”趋势,种种精辟的论点和不断完善的理论使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我们苦苦寻觅的教育真谛,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5.
韩明慧 《青海教育》2009,(11):16-17
一、德育教育的继承 语文教学中应继承重视道德教育、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坚持以德教为主,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从启迪社会成员自觉“立身做人”到引导为人父母者积善兴家、教子成才;从劝说当权者“修己治人、化民成俗”到设计一系列具体的伦理规范、施教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了一个系统全面的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儒家教育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格局和主要内容,规范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儒家教育思想的特质是道德教育。本文试就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进行探讨,分析儒家道德教育正、负的作用,以期对当今中国的教育改革有所借鉴和补益。儒家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呢?这涉及到儒家道德教育的目的和目标。过去我们常讲儒家主张“内圣外王”之道,即对内强调加强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完善的人格形象,对外提倡忧国忧民,服务人民,报效祖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内圣外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似乎是学校党团组织、班主任的“专利”,其实不然。作为一名教师,不管他教的是什么课程,都应当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韩愈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和授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密不可分,我们不能人为地把它们分开。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关于知识教学和道德教育的关系有一段名言:“教学如果  相似文献   

18.
德育建设是我国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常抓不懈的一项宏伟工程,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力量和价值观导向。但是,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是一种“人际教育”,强调的是如何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包括人与其他生命体的关系的教育内容。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树立生态道德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生态道德教育为传统道德教育增添了新的内容。本文就增强生态道德观的现实性做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乔军 《天津教育》2013,(13):22-24
“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是教育教学的根本内容。“教什么”指的是教学目标和内容,它是教学过程所追求的结果,“怎么教”说的是教学方式与方法,“为什么教”指的是教育的本质,这三个方面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但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重视教学方法和方式而轻视教学内容和教育本质的现象普遍存在,课堂教学有过于依赖媒体、过于追求形式的趋势,为数不少的教师把主要精力花在了“怎么教”上。课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源起 何谓传统道德教育?简单地讲,本文指的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道德教育。它是中国两千余年封建教育的主体,至今的影响依旧如缕而丝丝不绝。毋庸置疑,道德教育问题是目前中国教育界的重大课题和重大难题。虽然现实的道德教育不可能,并且也不是在寻求传统的回归,但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教育的开创客观上却要求我们要合理地批判和继承中国的传统道德教育。而从道德教育发展史看,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影响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是历史罕见而中国独有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代表了中国的民族文化特色——一种道德文化或伦理文化的特征。只有是民族的,才会是世界的。认识和分析中国的传统道德教育是现实和其历史发展本身提出的必然要求。何以称再认识呢?这里有必要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历史演化及对其认识的过程作一简单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