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初期,我曾在“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工作过一段时间。周总理每次要出席较大的群众集会时,事先大都亲自或委托秘书通知中央文革小组派人陪他参加。有一次中央文革小组开会时,谈到要派人陪同周总理出席某一活动的事,一贯仇视周总理的江青指着戚  相似文献   

2.
1968年,“文化大革命”进入所谓“清理阶级队伍”的阶段,无数人被抓起来,其中不少人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地遭此厄运,邱茉莉和我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言论与观点     
《对外大传播》2008,(2):48-48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2006年2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中美经贸论坛”上,提到一份美国摩根斯丹利的统计时,说:“美国人由于使用中国制造的商品,在过去10年给美国节约了6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狱中岁月1968年,“文化大革命”进入所谓“清理阶级队伍”的阶段,无数人被抓起来,其中不少人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会遭此厄运,邱茉莉和我就是如此。1968年3月18日,午夜过后不久,我们刚上床,听到轻轻的敲门声。门外是两个青年同事。他们似乎  相似文献   

5.
国人的陋习     
我讨厌的地方,一是不干净的厕所,二是太精英荟萃的“沙龙”。西方人见面时,从来不问:“你吃饭了吗?”中国人极少有为了维护自我而大声说“不”的。正如中国人即使在厕所见了面也要问:“吃了没有?”“创收”取代“发财”,其实还是“发财”的那点儿  相似文献   

6.
舒姝 《文化交流》2014,(8):58-60
踽踽而行的陈寅恪,“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其为人治学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曾是中国一代学者的人格理想。可是,当年他欲立墓西湖山林间时,却竟无人识。  相似文献   

7.
到哪里倾诉     
1998年夏初,一本披露当代中国人情感困惑的叫《绝对隐私》的书出版,使隐私成为这一年夏天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样的局面,是《绝对隐私》的作者安顿所始料不及的。作为记者的安顿,从1995年8月起开始了“当代中国人情感状态的个案调查”,并从1997年6月起将她的采访以对话的形式登在《北京青年报》周末版的“口述实录”栏目。这个每周一次的栏目受到读者空前的关注,那些真实而又不幸的故事,在打动人的同时,也像一面镜子,让人照见了自己。《绝对隐私》的畅销,可以引发我们关于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大山说他认识中国人、中国人认识他都是因为有相声,小品做“中间人”。“而我是很偶然地闯入中国说唱艺术大门的。”这个偶然发生在1988年。这一年大山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系毕业后,作为中加互换学者项目成员被派到北京大学继续深造中国语言文学,当时他的中文名叫路世伟。两个月后,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预备做一个外国人参加的节目,路世伟“不幸”被委派了这个任务。节目是小品,名叫《夜归》。排  相似文献   

9.
老乡心理是中国当代一个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对这一本土化课题的研究,是顺应中国跨区域人口流动的现实提出的。《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是一部涉及中国区域文化背景下人们心理发展变化的著作,本文仅透过其中“老乡心理”这一独特视角对其进行了一个微观解读。通过相关概念的引介,着重讨论了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为什么中国人独有的“老乡心理”会成为个人在异乡时维系个人情感的纽带,以及“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背后深层次的文化社会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开年,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好多人说,这个节目成为一匹“黑马”,是因为它唤醒了无数人心中的“诗和远方”。为什么是诗词?它代表了中国历史怎样的光荣和理想?它又隐喻了中国人怎样的追求和情怀?它的播出,意味着一个怎样的时代来临?它的走红,又说明了哪种精神得以延续?“本期视点”的一组稿件从不同侧面作了阐释,文中提到了诗词大会的精彩花絮,提到了大会的背后情怀,提到了这档节目的社会意义,也提到了由此引发的国学  相似文献   

11.
《对外大传播》2009,(3):63-63
继《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之后,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在中国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又推出新作《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库恩说:“我出版这本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向世界讲述有关中国和中国领导人的真实故事。”他以美国人的视角梳理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程。根据自己走访的中国20多个省份和40多个城市,采访的100多位高官、企业领袖和专家学者的经历,讲述了“13亿中国人怎样改变自己的国家”。他是一名能真正走进中国社会又能用他者眼睛观察中国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12.
鲁迅所语“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这句话,一是鲁迅在说自己发现了中国历史上存在着一部实有的食人史,另一种理解是鲁迅“所悟”,既指发现了实有的食人史,又指发现了“仁义道德吃人”的历史。吃人史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肉被当做商品的商业性吃人;一类是人肉被当做食粮和美食的非商业性吃人。  相似文献   

13.
栗子 《文化交流》2014,(2):12-15
近年来,中国结悄然成为中国“年俗”新景。在中国内地,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春晚舞台上的中国结布景、习惯了商店里与灯笼并挂的“年年有鱼”结、习惯了在过年时换上一套带“纽扣结”的唐装;在台湾,2010年12月25日,无线电视翡翠台文化新领域播放了名为“共赏绳艺”的中国结专题节目;在海外,中国结与对联、红灯笼一起,成为了悉尼、巴黎、布鲁塞尔、温哥华、纽约、洛杉矶等地商家吸引中国消费者的必备年货。然而,中国结作为新年俗,其实是当代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寇丹 《文化交流》2004,(4):29-31
王世襄先生在年届90时(2003年),荣获该年度全国杰出文化人物奖。这一年,他赠我的一幅书法中有“我身仍半属湖州”一句(见图),这就使我与他攀上老乡关系了:他,确是长住北京的半个湖州人,而我,却是长住湖州的半个北京人。他在中国高层圈和海外汉学专家中,为世人瞩目,他的人品道德,在我心目中真愿意称他是“平民国宝”。元代戴表元有首写浙江湖州的诗:“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而王老步戴诗韵的首句,就是“儿时依母南浔住”,你道他儿时怎么会在湖州南浔镇度过?原来他的外祖父金焘是南浔人,清同治十…  相似文献   

15.
3.炮制、煽热“中国超强论”、“中国威胁论”,鼓吹“遏制中国”。几年前,当中国正努力申请主办2000年奥运会和加入关贸总协定时,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根据“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得出中国的总产值相当于美国总产值45%甚至更多的结论,进而将中国列为美、日之后的第三经济强国。美国传媒界很快接过了这个结论,进而“猛吹”中国,使她一夜之间成了“一个崛起的帝国”,“下一个超级大国”。  相似文献   

16.
娄琛 《对外大传播》2008,(12):11-12
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众多新闻事件,也因为经历过艰难、悲伤、振奋和坚强后每个人心灵的成长。作为一名中国国家通讯社从事对外报道的年轻记者,这一年我的经历也随着新闻脉搏的跳动而跌宕起伏。这其中,有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风暴般的洗礼,有汶川地震时的挑灯夜战,  相似文献   

17.
“香格里拉”,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之中所描绘的中国西部藏区的一个充满梦幻、充满诗情、充满牧歌的地方。小说叙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中国的故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一家英国银行的工作人员为了躲避日本的入侵,租了一架飞机,准备经昆明到印度,然后从印度飞回英国。当飞机飞至中国西部地区时,恰遇恶劣的气候条件,飞机发生故障,迫降在一个山谷中。所幸的是机上的所有人员均安然无恙。走下飞机,这些英国人都惊呆了——这个山谷实在太美了:这里阳光明媚,空气清新,辉煌神秘的寺庙,高深莫测的活佛,神圣静谧的蓝色高原湖泊……这些英国人发现当地不仅四季如春,处处鸟语花香,而且和睦相处的多民族百姓们都长生不老。这时,他们才醒悟过来——原来,自己来到了梦想中的“伊甸园”……这个美丽的故事不久就被搬上好莱坞的银幕。电影放映后,在全世界引起轰动,人们纷纷四处寻找小说、电影中的“香格里拉”。但是“香格里拉”究竟在何地,一直是世界之谜。半个世纪以来,无数探险家先后在印度、尼泊尔、西藏、喀拉昆仑山一带寻找这个人间天堂,但所到之处都与书中描写的情景相悖。1995年6月,一位新加坡游客为了寻找“香格里拉”,走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当最后来到迪庆高原时,发现  相似文献   

18.
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架起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外宣工作中,文学艺术的针对性在哪里?中国文学出版社是以译介中国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为主要业务的出版社。以前,每谈及它的针对性问题时,很难说清它所针对的读者群。我们讨论外宣工作时,口头总离不开“有的放矢”这样的话题,但是,优秀的文学艺术人所共爱,不分种族和阶层。我们的“的”似乎并不明确,所以“矢”也就不知该如何放。我读到过一位比利时读者的来信,信中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2005年6月最后一天的莫斯科.细雨连绵。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莫斯科郊外的总统官邸与普京会面。尽管这种会晤好像并没有过多的私人内涵,但在媒体的笔端却流露出一种温暖。有人说,留过“苏”的人,对俄罗斯有着很深的情感;留过“法”的人,身上又有一种岁月抹不去的浪漫。俄罗斯的《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被中国人经久传唱着;托尔斯泰对古老俄罗斯深沉的爱,极大地影响和感染着中国读者;高尔基笔下的“海燕”也曾穿行  相似文献   

20.
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外名记者丛书”第一辑的11位传主中,爱泼斯坦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一位。一看他的名字就知道,他是外国人,但他的那颗“中国心”的炽烈决不下于任何一个中国人。他虽然到1957年才正式入中国籍,但可以说他早就是中国人了。他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作的巨大贡献,从党和人民给予他的殊荣中可以得到证实。1985年,邓小平和邓颖超同志亲临祝贺他的70寿辰,当时在国外访问的胡耀邦总书记发来贺信,称他“不愧为坚贞的国际主义战士和忠诚的爱国主义公民”。1995年,江泽民和李瑞环同志又亲临祝贺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