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答:《金刚经》是一部佛经,它的全称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称《金刚般若经》.后秦时僧人鸠摩罗什译(尚有六种译本,以"什译"最通行).它的全称的涵义是:"佛因人的坚利的(金刚)理性或智慧(般若)使之断离人间众苦到达佛国(波罗蜜)."这部经的内容与经题的涵义扣合很紧.它是纪录一次佛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给他的弟子须菩提等一千二百五十人说法的情况.说法的主要内容是:人的理性或智慧可以决定一切.  相似文献   

2.
唐代的《金刚经》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文献学的角度,采用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金刚经>信仰在唐代的演变和发展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金刚经》从佛陀对阿傩"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的问题出发,延展出佛对世界与宇宙的辩证认识,详尽论述了"应如是降伏其心"的方法论,提出成佛破空的工夫修养路径。《金刚经》的辩证思想从否定之否定立论,认为诸法无常,缘起性空,一切此在之存在都是不稳定的实体,因缘果业循环往复,构筑了人生的苦难与沉沦。超脱苦难的辩证方法在于智慧得到解脱,不执著偏固于任何事物,一切"假有"背后皆存在真实不虚的"实相",对这种实相的认识与参悟,是自我参悟的方便法门。  相似文献   

4.
<正>《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是山东书法摩崖之首,影响非常大,整个金刚经刻在一个山坡上,气势宏大。它的字体具有北齐时期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的特征,字体造型比较宽扁、端稳,基本上保持隶书宽扁的造型特点,但已明显地出现了楷书的笔形和笔意。楷书系从隶书逐渐演变蜕化出来的一种书体,而非脱胎于行书,北齐的字体特征就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们说,整个书法的母体字是由篆书到隶书,再由隶书产生草书、楷书和行书。《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和山东、四川的其他摩崖不一样,它刻得比较规范,其他的摩崖写得比较率意,有写意的风格,而《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整体上非常规范、规矩。  相似文献   

5.
从南北朝至明、清各朝代刻写、书写《金刚经》蔚然成风,佛经促使书法的发展,书法弘扬了佛法,特别是《泰山金刚经》刻石书法,结构疏朗空灵,笔势奇古雄秀,体在隶楷之间,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佛学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黑水城遗址出土的西夏文献里有众多的《金刚经》译本,译者是12世纪中叶的西夏僧官鲜卑宝源。他最初译出的是唐代沙门宗密以《傅大士颂金刚经》为基础的注释本,旨在服务于僧侣的考试,后来为方便普通读者受持,他又为夏仁宗的法会准备了一个节略本。这个节略本删除了宗密的科判和傅大士的“颂”,但是保留了傅大士自撰的卷首和章题。现存的西夏文《金刚经》都是节略本,未见古来最流行的鸠摩罗什本为基础的夏译,这反映了佛教著作在流传过程中渐趋简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根据敦煌文献及历史典籍,对鸠摩罗什译《金刚经》之三十二科分产生的年代、流变及其作者进行了考证,提出了流变分期的依据,并做出段落划分、添加标题、普及流通三个时期的合理划分。  相似文献   

8.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现存多种译本,其中鸠摩罗什所译《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三十二品,计5176字。就邯郸大名尚存的《金刚经》碑刻,通过碑刻年代、大小、背景、部分碑文内容等方面介绍,从书法角度阐述石刻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对元赵孟頫艺术成就和对后世影响进行略述。  相似文献   

9.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20页的插图是咸通九年(868年)刊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的"经首"(右图)和"经尾"(左图)的书影."经首"是一幅版画,刻着佛(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只树给孤独园"向他的大弟子须菩提和其他弟子说法的情况.中间坐在莲座上的就是佛,前方(图的左下角)跪着的就是须菩提,后面站着的是其他弟子.佛的上方左右各有一个"天人"(即俗称的"飞天"),前方左右各有  相似文献   

10.
佛教经典《金刚经》是一部蕴含着异常丰富的思想精华的文化瑰宝。“庄严净土”系《金刚经》中阐明核心观念的一个重要段落,本文着重对其所蕴含的大乘般若思想给予尝试性阐释探讨。  相似文献   

11.
《金刚经》的精髓及其人文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刚经>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佛经之一,"金刚般若",象征般若智慧如同金刚,锐利无当,能够摧毁一切,它的特点刚般若的特点在于破除.其破相破空破佛法,无住生心不染尘的大智慧、大境界,不仅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活化因子,而且对现代人也有着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佛经是《般若经》,而《金刚经》则一直被学界认为是《般若经》的总纲,历代佛家诸大师纷纷论疏《金刚经》,如开善寺智藏、嘉祥寺吉藏等。天台智顗也著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疏》一卷,《疏》中智顗以"无所有"为总纲,用"三观三智"、"二慧三转"及"无所有、不无所有"论疏了"般若"、"波罗蜜"及须菩提与世尊的对话,充分显示了天台宗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13.
<正>泰山经石峪石刻,在山东泰山斗母宫东北一公里山谷之溪床上。上刻隶书《金刚经》,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故俗称"晒经石"。《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属于北朝摩崖刻石,刻于山东泰山斗母宫东北经石峪花岗岩溪床,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泰山金刚经》与其它摩崖刻石不同的是,既无题记和刊刻年月,也无经主和书丹者姓名,后人或以唐邑所书;又有推测为王子椿所书。后经过金石专家考证认为,应该是北齐  相似文献   

14.
《金刚经》是佛教般若类的重要经典,历来为之作注者甚多,"川禅师注"是其中较有特色且比较重要的一种。从文献记载及此种注文的年代与写作风格特征等方面考证了为《金刚经》作注的"川禅师",是宋代的冶父道川禅师,并评价了川禅师《金刚经注》的禅宗特色及其地位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七、版本选择 《泰山金刚经》,以其"雄浑丰厚"的艺术魅力深受古今书法家、书法理论家青睐.但因其字径较大,古来鲜有原拓供人们临习用.清代以来,《泰山金刚经》摹本、拓本和缩印本广为流布,计有10余种缩印本传世.它们多则上千字或近千字,少则几十字,均为弘扬泰山文化和传承书法艺术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由于《泰山金刚经》年代久远,风雨剥蚀,经文重复语句太多,字径较大,"拓工一纸拓一字,未详文意"(清阮元语)等原因,多数法帖在字口、字形、字径、贯通文意、原字对应等方面,没有全面真实地反映《泰山金刚经》摩崖石刻的本来面目.这对正确临习和把握《泰山金刚经》的艺术特点,产生了很多误导.  相似文献   

16.
金刚经、金刚经变及金刚经变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变》,即敦煌莫高窟现存的《金刚经变相》;《金刚经变文》,指收入《敦煌变文集》中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它们各自的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异同等,就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金刚经》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金刚经》自被译出,便广受关注。唐代社会对此经的关注度极高,延续了唐以前的《金刚经》信仰。唐代社会的《金刚经》信仰表现较为世俗化,各阶层人士对《金刚经》加以敬奉,信受、奉持、广为人说,将其视为佛教偶像,以求获得《金刚经》的庇护。唐人崇信《金刚经》,具有积极入世的心态,创作了大量的《金刚经》俗文学作品,即《金刚经》灵验故事集和《金刚经讲经文》。前者是记载《金刚经》护身功能的故事集,后者以片面化取义的方式,对《金刚经》经文做出世俗化解义。这两类俗文学作品均吸纳了入世观念,使唐人对《金刚经》的解义和使用从利身需求出发,关注生命、报应等来自个体的主观诉求,使《金刚经》在唐代的接受,体现出入世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自建罗什本《金刚经》一对多汉英平行语料库,从术语构词法视阈对《金刚经》中的高频佛典术语的英译按构词类别展开历时研究。不同时代译者所瞄准的目标语读者群的不同以及一种默认的统一标准的缺失,导致部分佛典术语的英译缺乏定译。将术语构词法作为术语英译的参考校标,遵循罗什的术语翻译策略,有助于佛典术语英译的定型以及促进中华文化典籍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优秀文化的外宣被提到国家战略层面。这其中,《金刚经》就是中国优秀文化典籍外译的成功案例。它的两部英译本——爱德华·孔兹本和宣化上人本,在美曾引起接受热潮。前者引发了禅在美接受的开端,后者引入的中国禅促进了《金刚经》的在美流布。两部英译本的对勘,是以《金刚经》为代表的中国优秀文化在英语世界、特别是美国的宣传策略和接受路径,为现今"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外宣,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