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梦     
1992年6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振声致信西北植物所副研究员、小麦育种专家李璋:“知你们在小麦远缘杂交育种方面又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并望继续努力,为提高陕西省的小麦单产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介绍西藏自治区开展牧草育种工程的重要性,分析牧草育种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提出分析牧草育种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蒋李何 《内江科技》1995,16(1):26-28
本文针对籼粳亚远缘杂交选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条育种途径,即通过聚合控制优良生理性状的基因,进行生理育种;并阐述了生理育种在籼粳亚远缘杂交稻超高产有种中运用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4.
试论航天育种的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产业理论,强调了航天育种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性,并对我国航天育种高科技产业化,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途径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现有的生产水平,试图进一步提高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必须要采用新的技术路线和寻找到新的育种途径。据有关专家估计,在光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水稻的单产潜力可以达到21.6t/hm~2,日产量可以达到180kg/hm~2。然而,目前在生产上大面  相似文献   

6.
张建宁 《内江科技》2006,27(7):56-56,59
本文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规格为指针,结合微生物育种技术目前在工业等相关部门的应用状况.探讨了该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考察方式,并对高职高专的微生物育种技术的教学进行了定位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确保其持续稳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及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尽管传统杂交育种技术在玉米遗传改良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绩,但是尚不能满足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子育种已成为玉米育种的重要方向和必然选择,其中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将多学科相结合,实现全基因组水平上的多模块优化组装,对未来的玉米育种事业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文章综述了玉米育种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在玉米育种中取得的成绩,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育种学家都知道,在各种各样的育种方法中,辐射育种是非常有前途的育种方法之一.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特用作物、花卉、瓜果、蔬菜等园艺作物的种子,经各种辐射源诸如钴66的辐射后,再进行通常的播种育苗,栽培管理,会生出异样的枝叶,开出变异的花朵,结出不同的果实.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目前我国甜糯玉米育种现状;提出了糯玉米育种目标、及其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新生命的领域中逐渐的实现了遗传基因技术的应用,对于林木的育种其根本的任务就是选育以及繁育林木优良繁殖材料,本文对于林木遗传育种技术的介绍,是通过在生物技术的科学发展中,具体的将林木遗传标记以及对于生物基因工程进行了解,通过分析林木遗传育种技术的特点,在与常规的林木育种进行分析之后,了解了新技术的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路  彭位勇 《内江科技》1995,16(2):37-39
本文研究了若干年后国内杂交水稻的科研、生产及市场消费等发展趋势,提出了开展杂交稻优质化育种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王大明  陈玮 《科研管理》2003,24(6):55-59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如果解决科技成果从研究到商品的转化,对中国的种子行业的产业化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种子行业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其目前的状况,最后提出作为新兴技术的航空航天育种解决成果转化的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从航天诱变的特点、主要因素和航天育种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现状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水稻航天育种研究的进展和成就,并就我国航天育种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展望。  相似文献   

14.
作物育种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育种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现已形成多学科交叉、多种方法并存的基本格局.本文针对当前作物育种方法面临的问题,对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虚拟育种和基因组重测序等前沿育种方法进行了介绍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高产优质牧草品种是保证我国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我国牧草育种起步晚,工作进程十分缓慢,严重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牧草品种。由于牧草一般具有自交不亲和、异花授粉、多倍体遗传、近交退化等特性,很难解析其重要农艺性状,导致牧草育种技术还停留在杂交选育为主的"2.0时代"。分子设计育种是加快牧草新品种选育的好手段,但目前尚缺乏适用于牧草分子设计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为抢占牧草分子育种先机,中国科学院布局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创建生态草牧业科技体系",以攻克"牧草复杂基因组功能解析"这一"卡脖子"技术,发展基于分子设计理念的牧草育种新技术,实现从传统育种到定向分子育种的跨越,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16.
张相卿  韦世昌 《中国科技纵横》2010,(17):261-261,255
通常一个作物的育种目标包括产量、品质、生育期、抗病性、抗虫性、抗倒性,以及对多种不良环境条件,如干旱、渍水、高温、低温、盐碱等的抗耐性、适应性等。这里仅就一般育种目标普遍涉及的项目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可能途径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连铮长期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是我国大豆育种学科带头人之一。他从1957年开始作物育种研究,先后从事小麦、马铃薯和大豆的育种研究,其中育成大豆品种30个,其中国审大豆品种9个。  相似文献   

18.
玉米育种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我国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现状,结合我国玉米育种界的发展变化对未来我国玉米育种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我国药用植物育种现状及几种主要的育种方法、分析了育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药用植物育种应关注的重点,初步探讨了加快我国药用植物育种产业发展的对策,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药用植物育种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作为蔬菜用种大国的中国,其绝大部分的市场利润流向外国公司。中国的蔬菜育种研究表现出诸多现实困境:育种定位长期"以粮为纲",弱化蔬菜;科研力量过度分散,不能形成合力;研究基础薄弱,技术储备不足;科研目标"论文导向",市场化能力欠缺。为了应对这些困境,育种研究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我国种质资源丰富、市场需求量大、企业育种积极性高等优势,并探讨建立市场化育种体系、合理准确选择育种突破点、完善育种产业链、促进协同创新和区域协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