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许青华 《现代语文》2003,(12):45-45
纪晓岚是清代一位既有正气又卓有才华的文学家,他和当时的重臣和珅斗智的故事广为流传。一次时任侍郎的纪晓岚和时任尚书的和珅坐在一起闲聊,恰逢一条狗从前面走过。和珅企图借狗骂纪晓岚,于是指着狗故意问道:“是狼是狗?”纪晓岚立刻窥出了和珅的用心,马上答道:“垂尾是狼,上竖是狗。”和珅本想借“侍郎”与“是狼”的谐音指桑骂槐,纪晓岚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利用“尚书”与“上竖”的谐音“回敬”和珅。和珅不但没有占到便宜,还自取其辱,只好满面羞愧,败兴而归。纪晓岚妙语戏和珅!河北@许青华  相似文献   

2.
3.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浙江杭州人,是清朝道光年间名重一时的大才子,生性傲岸不羁,狂放怪诞,不守礼法。 科场应试:笑骂考官 道光九年(公元1830年),年已三十九岁的龚自珍入京会试,他的试卷应该由考官王植批阅。王植在批阅头场第三张试卷时,看到一份卷子行文和立意都很怪癖,不由得大笑起来。住在他隔壁的另一个考官  相似文献   

4.
陆明华 《课外阅读》2006,(10):31-31
成都望江楼有副上联: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百余年来竟无人能对。1964年,一工厂在望江楼举办赛诗会。有一青年工人突然来了灵感,对出了下联: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若不计较平仄要求,对得也算是巧妙了。触景生情,完成旧对。朱元璋当牧童时常到学堂去听课,特喜欢老师教学生对对子,时间久了,老师也喜欢上这个放牛郎了。老师临死前交了一副上联给朱元璋说:这个上联我写了十多年了,下联总对不上。你想想看,能不能给我对上。这上联是“:三土考老者。”老师死后,朱元璋也好久未对上。后来,朱元璋当上皇帝,在一次寿宴上见…  相似文献   

5.
周彬 《教师博览》2004,(5):13-13
鲁迅一生著述颇丰,对对联也很有研究,造诣极深。鲁迅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供职时,住所几次变动,后来住在北京阜城门内西三条胡同(即今鲁迅纪念馆)。他住到这里后,为了采光的方便,自己设计了一个“小房”,建在紧挨北屋的北窗外,俗称做“老虎尾巴”。这“老虎尾巴”即成为鲁迅的书房兼会客室。在墙壁上,鲁迅集屈原《离骚》句书写成一副对联:望崦嵫而匆迫;恐鹈之先鸣。鲁迅集的上联是说,希望太阳不要急忙落下山去,表现了对事业只争朝夕的精神。下联“恐鹈之先鸣”,是说要珍惜春光,不要等春天过去,后悔已迟矣。这副对联的上下联,都是警醒自己要爱惜…  相似文献   

6.
7.
苏轼(1037-1101)作为北宋时期一位博学多才的大文豪,雅号特别多,在古代文人中堪称第一。了解这些名号,对于了解他的生平思想、学习他的诗文不无裨益。 名--轼。"轼"乃古代车辆设在车厢前凭倚的横木。少了轼,车就不能发挥"凭轼而观"的作用。他的父亲苏洵给他取这个名字,是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忠于职责的人。  相似文献   

8.
古诗文中鸿雁的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2005年6期刊登了作家王大进的中篇小说《葬礼》,第一章末尾写道: 他不仅是个光会赚钱的生意人,更是一个知道礼义仁至信的大丈夫。  相似文献   

9.
话题作文审题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四种:1.就事论事;2.顾此失彼;3.喧宾夺主;4.另起炉灶。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这些误区呢?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金龙变嫦娥 明代大学士解缙才华横溢,聪慧机敏。相传有一天,明成祖突然对解缙说:“你知道昨夜宫中有喜吗?你就此吟首诗吧!”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中,关羽酷爱《春秋》,常秉烛夜读,那幅"夜读《春秋》图"备受后人称道。《红楼梦》中,宝黛共读《西厢》,正是受了《西厢记》的启蒙,他们心中的爱火才燃烧得更加旺盛。安排这样的情节,对塑造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同学少年》2011,(2):52
乾隆皇帝十分赏识纪晓岚的才学,经常与他对联为戏。一次,乾隆出上联——两碟豆;纪晓岚对道——  相似文献   

13.
《孔雀东南飞》中多次出现“新妇”一词 ,如“举言谓新妇 ,哽咽不能语。”“鸡鸣外欲曙 ,新妇起严妆”“其日牛马嘶 ,新妇入青庐”等共九处。从诗中不难看出 ,刘兰芝与焦仲卿已经“共事二三年” ,不是新媳妇 ,为何还称刘兰芝为“新妇”呢?这是否矛盾呢?原来在六朝时候 ,女子在出嫁时称为“新妇” ,婚后若干年仍然可称为“新妇”。前者如 :(曹操)观人新婚 ,……因潜入主人园中 ,抽刀劫新妇。(《世说新语·假谲》)王公渊娶诸葛诞之女。王谓妇曰 :“新妇神色卑下 ,殊不似公休妇。”(《世说新语·贤媛》)许因谓曰 :“妇有四德 ,卿有其几…  相似文献   

14.
张宇 《语文知识》2004,(7):13-13
对联中有一种既集古人名句,又隐去关键字词的.即所谓集句隐字联。这种对联具有双重技巧,制作难度比一般集句联要大.但它饶有兴趣,备受人们青睐。  相似文献   

15.
多音字出现在古人的名字里,确定其读音就是比较麻烦的事。例如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字“子长”的“长”该读何音—— ch ng还是 zh ng?我认为这样的问题可以从古人的名与字的关系上寻找答案。   首先得从古人取名的习俗说起。上古时代,男子生下来三个月父亲就给命名。到了二十岁,举行冠礼时,再给他一个字。从此以后,只有君父和尊长以及他自称时称名,卑辈和平辈对他只能称字,不能称名。男子既有名又有字,这个习俗贯串整个封建社会。名与字之间还很有讲究,在意思上构成一定的联系。因此,当你决定不了其名读音的时候,不妨参…  相似文献   

16.
《中文自修》2006,(6):F0002-F0002
拜伦(1788-1824),19世纪初叶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作为鲁迅先生大力推崇的“摩罗诗人”的代表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乌鸦意象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鸦最早被视为吉祥鸟,它的形象与太阳紧密相连。《山海经·大荒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cūn)乌。”因此, 太阳也叫“乌轮”“乌阳”。如苏轼《辨道歌》: “乌轮即晚蟾影斜。”《旧唐书·李密传赞》:  相似文献   

18.
现在很多报刊都特辟版面刊登“言论”,比如《青年》的“世说新语”,《作与考试》的“聆听世界”,名字虽然不一样,但实际上是一回事。那么,到底什么是“言论”呢?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人物命名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传的通例,开首大抵该是“某,字某,某地人也”,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那是赶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  相似文献   

20.
在金庸先生笔下,魔教常常是一股离经叛道的极端势力,具有完备的组织、严酷的纪律、异端的色彩、雄厚的实力。它常为江湖各派所恐惧,也常为江湖各派所围攻,但这所谓的"正邪"之争往往又只是出于彼此之间的隔膜、误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