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多主体教育目的指教育活动不同的参与者对于教育活动结果的主观期望和设想.它强调了教育目的的主体依赖性特别是主体的多元性和非同一性。多主体教育目的冲突对教育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存在负面影响。整合多主体教育目的必须以各主体对幸福的理解为着眼点。以“共同利益”和“互惠互利”为基点;同时,有效的整合也是各方主体博弈的结果.需要各主体参与对话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冲突与整合--对教育目的与教育现实关系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目的是教育对所要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设想和规定。它体现着教育的理想,对全部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但教育目的不等于教育现实。教育目的是一种应然的教育状态,教育现实是现实条件下的一种客观实在。在目前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艰难嬗变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教育目的与教育现实的冲突与背离。但这种冲突与背离并不意味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失败。冲突和背离之后的整合,必将推动我国教育成功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  相似文献   

3.
多主体教育目的指教育活动不同的参与者对于教育活动结果的主观期望和设想,它强调了教育目的的主体依赖性特别是主体的多元性和非同一性.多主体教育目的冲突对教育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存在负面影响.整合多主体教育目的必须以各主体对幸福的理解为着眼点,以"共同利益"和"互惠互利"为基点;同时,有效的整合也是各方主体博弈的结果,需要各主体参与对话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毛多鹭 《广西教育》2010,(33):110-111
教育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学习的目的决定于学习者自身的需要,教育的目的是为学习主体提供学习服务和学习指导,为学习者解决自身的需要提供帮助。学习者的个人需求一定程度受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影响,社会的需要反映在学习的内容中。  相似文献   

5.
实践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教育目的不是停留在培养认为主体上,而应是培养实践主体。实践主体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和改造主观世界的主体两种形态。从我国教育现实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教育在目的追求上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认识和改造人类精神化的精神活动的主体,而且要将学生培养成为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的实物活动的主体与交往活动的主体;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而且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改造主观世界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我国教育界对高等教育目的的认识存在误区,培养"劳动者"、"人才"、"建设者和接班人"等表述不具备"人"的概念内涵的丰富性和普适性,科学发展观使高等教育的目的重新回到了"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变"与"不变"两个方面,"不变"的是培养和发展"人"这个"终极目的","变"的是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对培养人的规格和需求的差异这个"现实目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8.
教育生命主体目的的建构,基于生命主体的生命本性。立足于人性的人道主义是生命主体的认识论基础。生命主体在求真、扬善、创美三个维度展开的正三角型态就是生命主体建构的具体型态。语文生命主体教育目的观有待于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建构,即把缺失的生命主体,在国家单向度规定的教育纲领和教育本身进行重新定性,从那种非生命主体状态走向生命主体状态。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野中,从实践主体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是人在社会中一种必要的存在方式;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目的是促进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目的是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体之生成。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人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野中,从实践主体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是人在社会中一种必要的存在方式;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目的是促进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目的是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体之生成。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并在此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向.  相似文献   

12.
教育目的乃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教育实践没有达到教育目的的要求 ,或与教育目的相悖 ,则这个国家的教育便不能真正地培养出所需的人才。我们今天的教育实践在许多方面是存在着严重失误的。  相似文献   

13.
杜威将实用主义哲学与美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这一观点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哲学及社会思想渊源,它批判了儿童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等教育目的观。杜威并不是否认教育目的的存在,而是反对强制性的外在目的。杜威的教育目的观有很多积极的现代价值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写作教育,在继承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写作教育观念的同时也要有所扬弃和发展。写作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智能高于技能的创遣活动。我们的写作教育应更加重视写作活动本身的意义,以写作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教育史上长期存在着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争。杜威的教育目的观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哲学及社会思想渊源,他主张教育即生长,生长的目的是更多的生长;教育过程以外无目的,教育目的寓于教育过程、教育活动之中。虽然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受到许多教育理论研究者的批评与质疑,但在今天,这种教育理论依然有很多积极因素值得人们去探索、去挖掘。  相似文献   

16.
教育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然而,要真正实现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在教育观念上进行一系列的变革。文章从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教育评估体系等方面的观念变革入手,探讨了教育观念的变革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高等性、职业性、技术性和复合性,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时代要求,提出离职人才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素质和身心素质.  相似文献   

18.
教育功能是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基础;教育价值可转化为教育目的,而教育目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转化为教育价值;教育目的对教育功能、教育价值有反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动摇了人们对单靠科学知识就能创造出繁荣有序的世界这一信心。二战后,学界把研究重心转入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也成为教育领域密切关注的研究课题,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源、分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得到和谐发展.人的和谐发展包括个体的身心、个体与群体、个体与自然环境、个体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四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走过了一条从自失到自思,进而自省的阶段.目前,应以人的和谐发展为内核,以主体性教育为重心,对我国的教育目的进行重构,进而解决教育目的的内外矛盾,实现人的个体主体性与类主体性的自由融合,使人的发展走上一条幸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