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每个人生活与学习的最重要工具之一。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高效识字,本文从激发兴趣——乐意识字、教给方法——学会识字、引向生活——巩固识字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决定语文学习效果的关键。借力教材识字,可采用猜字谜识字、熟字"变身"识字、字理识字等方法;在拓展中识字,可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识字,在其他学科中识字,在课外阅读中识字,在竞赛中识字。  相似文献   

3.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因此,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低年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新课标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写字要求较高,任务较重。如何让学生热爱写字,轻松识字,提高识字效率,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小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小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他们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因此,识字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综合发展。在此,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可以从下面几点着手:  相似文献   

5.
杨金花 《成才之路》2014,(23):20-20
正《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那么,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怎样生活化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识字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低段的识字是比较枯燥的,而低年级的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根据文本,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相似文献   

6.
一、依据教材特点,拓展学生的识字途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下册语文教材,在识字方面的突出特点是鼓励学生自主、主动地到课外识字。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周围的一切或者说生活中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可以说,生活就是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源头活水,学生是否能找到源头活水,关键是看教师能否做到正确引导。教学中我们就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给学生提供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课外识字的途径。其主要途径简要归纳如下: 1.利用“用具”识字。“用具”识字,包括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玩具识字、文具识字和…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大。""识字与生活相结合,不仅是识字本身的需要,也是现今社会多元化的需要。"通过实践,感受到生活是智障学生自主识字的源头活水,是永远不竭的资源。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如下:课堂识字生活化;家庭识字生活化;社会识字生活化。为智障学生开展了多种识字途径,创设了良好的识字氛围,让识字教学不再枯燥乏味,有效地提高了智障学生的识字能力,使识字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汉字识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经过近年的教学,对新课程识字教学形成了这样的认识:结合生活创设情境,使识字形象化;同伴互助法,引导学生在日常交际评价中识字;趣味识记法。  相似文献   

9.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这一阶段,学生识字如何、养成怎样的识字习惯和能力,对今后的识字及整个语文学习影响很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本文认为,识字过程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识字和用字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识字教学。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新的《课程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足见识字教学的重要. 一、集中识字.集中识字直接承继蒙学识字教育的经验,旨在通过一、二年级快速大量识字,使学生尽早做到能大量阅读,来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基本做法是一、二年级的四册教材每册都分作几个部分,在每部分中先归类识字,再读若干篇课文,识字-阅读不断循环编排.在归类识字中,基本字带字是最主要的识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斯霞说:"研究识字教学,探索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质量的更科学、更艺术、更符合儿童接受能力的识字教学途径,实在很有必要"。我尝试着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在识字教学方面也有自己的一些体会,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山子 《中学教育》2014,(6):26-34
本文探讨了识字的界定及识字规律的问题。本文提出,所谓识字,就是将文字的形音义三者之间在识字者头脑中,建立正确、稳定和自动化的联系;提出了五条识字规律,即"权威性字形、字音和字义配对律""新旧元素交织律""语境及其意义支撑律""经验及其经验背景支撑律"和"运用反复律"。本文指出:识字教学的正确方向,是识字为识词服务,是扩展学生的词汇;积极词汇的拥有量,才是衡量识字教学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3.
怎样省时高效地完成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任务?做好入学之初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识字,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与生活融会贯通,在识字与生活之间巧搭桥,让孩子快乐地识字,变"要我识字"为"我要识字"。  相似文献   

14.
识字是学生阅读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只有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学生才能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因而,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求以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只要我们在识字教学中认真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孩子就能以自我为主,以自己的生活为课堂,以自己的生活见闻和感受为教材,轻松愉快地识字。我们要尽力拓宽孩子识字的渠道,使他们识字的视线从课堂向课外延伸,面向生活、关注生活、关注社  相似文献   

15.
目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内容来说,识字教学的范围受限于教材,没能拓宽识字途径。在方法上,没有将识字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导致教学枯燥乏味,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采用灵活生动的课堂教学方法兴趣对于从事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动力。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  相似文献   

16.
我们都知道,儿童接受启蒙和学习文化的开始就是识字教学,通过识字,儿童才能进行简单地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也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因而识字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然而,由于汉字的结构复杂,儿童难以掌握,识字教学也就成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索。一、创设情境"趣"识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  相似文献   

18.
在识字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是困扰广大一线教师的一大问题。探讨识字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拓展学生的识字途径,让识字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陶玲娟 《快乐阅读》2011,(18):139-140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方面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同时也要求小学低年级就要认识1600-1800个常用汉字,会写字800-1000个。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教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没有意义。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高自我识字的能力,增强识字的效果,一直都困扰着我们。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几经斟酌与实践,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一种趣味教学法。以趣为眼,用生动有趣的各种形式打开学生的视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态下学习汉字。  相似文献   

20.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效果的优劣关系到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