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监督意识,是实施党内监督的思想基础,不断强化全党的党内监督意识是开展好党内监督工作的前提条件。要把党内监督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收到实效,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党内监督意识,调动全党参与监督;接受监督的自觉性、积极性。增强监督意识,首先使全体党员干部认识到党内监督的重要性、迫切性;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发展党内民主,确保党员民主权利和监督权利不受侵犯;再次,领导干部领导机关带头接受监督,认真抓好监督工作,进一步促进监督实践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自身结构上讲,党内民主应包括三个方面:党内民主意识、党内民主制度和党内民主行为.党内民主就是在三者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党内民主结构中,党内民主意识是党内民主的心理形态,是实施和发展党内民主的思想前提和心理动因;党内民主行为是运作层面的党内民主,是以民主意识引发和民主制度保障的党内民主,主要体现为党内民主的原则、方法和作风,是最具实践意义的党内民主;党内民主制度是党员的民主权利和党内民主原则得以实现和落实的保障,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特征,认识和发展党内民主首要的和根本的就是把党内民主看做是一种制度.就党内民主结构的三个层面而言,党内民主意识是核心,党内民主行为是关键,党内民主制度是保障.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共党员权利的变迁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党员权利的保障不断向深层次推进,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意识逐渐提高,以保障党员权利为基础的各项制度取得重大进展。30年来,党员权利的变迁经历了重新恢复、有序推进和全面发展三个阶段。新时期要继续推进党员权利的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党员权利与党内民主的辩证关系,准确理解党员权利与党员义务的辩证关系,全面把握党员权利与党内权力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党员是实践党章的主体。强化党员的党章意识是当前党建的重要课题。党员党章意识的强弱,体现了党性的强与弱,这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思想建设的过程。认真学好党章是前提,积极投身实践是体现,还必须经受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的培养和巩固。  相似文献   

5.
“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暠的党内“三先暠制度是加强我们党的建设、保障党员权利、发挥党员作用、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工作制度。新形势下,必须坚持方针政策党员先学习,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坚持重要决策党员先参与,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坚持急难险重任务党员先承担,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完善激励约束长效机制,永葆党员先锋本色。以此提升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在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理论意义在于,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党内民主建设的核心诉求;其现实意义在于,它有利于党内民主建设中党员主体意识培育和党内民主建设制度化。  相似文献   

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党员数量蓬勃发展,农民成分的党员亦呈几何级数增长。伴随而来的是农民意识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意识时常反映到党内来,苏区内的政权、军事与财政问题均有受农民意识等各种错误思想支配的危险倾向。中国共产党根据实际情形,采取改造党的支部、扩大党的无产阶级基础等多种应对举措,不断修正自身的错误,党组织逐渐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8.
不断健全和创新党内民主制度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党内民主制度体系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可靠保障。在新形势下,要健全和创新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委员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党内监督制度等制度,形成完备管用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全体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标识,是最深层、最执着的价值坐标,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凝聚党员领导干部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在现实性上还存在个别党员宗旨意识不足,权力观认知偏差,党内政治文化制度约束力不强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是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引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和谐的党内政治关系规范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科学严密的党内法规制度筑牢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优秀文化涵养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建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形势下,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即: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分类指导,推进高校领导班子创新能力建设,推进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及推进理论学习、党内民主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此外,高校领导干部在自身建设方面应具备宗旨意识、信仰意识、公仆意识、自省意识、法制意识、民主意识、平和意识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这是高校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张先禄 《文教资料》2010,(1):108-109
在文化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发展党内民主离不开党内先进文化理念的支撑。目前党内存在某些同现代民主精神相违背的思想意识.党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予以纠正。党内民主的发展首先需要培养广大党员的民主意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引导并保证广大党员依照党章党规.充分而正确地行使党内民主权利.倡导党内平等思想。  相似文献   

12.
党内民主可以分为党内民主思想、党内民主制度和党内民主文化三个方面。其中,党内民主文化是最核心的层面。虽然以党章为核心的中共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对党内民主建设进行了诸多制度规定,但是许多民主制度并没有得到落实,因此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务必将党内民主制度内化为党内民主文化,养成民主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柳州师专学报》2019,(1):134-136
习近平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加强党的领导作用,完善党内各项制度与措施,以及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和准则这三个方面。新时期深入贯彻习近平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思想,有助于丰富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活思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制度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制度体系是基础。健全党内制度体系,关键是要进一步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候选人产生程序,规范差额选举,配套相关制度;完善党内决策制度,健全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制度,细化工作制度,完善决策程序,健全和完善决策的纠错、评价制度,充分利用互联网、智库等平台,创新决策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党内外监督制度,在党内监督方面,强化监督意识、加强制度设计、完善监督体制、健全监督机制,在党外监督方面,加强民主党派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完善党员权利保障制度,细化并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完善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5.
学院党委按照"创新形式、拓展内涵、共享资源、激活活力、增强实效"的工作思路,不断探索党的组织生活的新路径、新办法,在学生党支部中实行"开放型"组织生活新模式,不断提升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热情,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组织生活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发展党内民主是逐步推进人民民主的必然选择,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的,是我国政治生活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改革和完善党内制度,实行党务公开,加强党员的民主意识培育,是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发展的战略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领导体制运行偏离目标,监督与被监督关系扭曲;党内权力配置不合理,监督落不到实处;党员权利过小,监督缺乏基础,是党内监督乏力的主要原因。强化党内监督,要发展党内民主,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机制,不断增强党员的监督意识,使党内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真正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8.
党内民主,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和实践的核心内容。结合高校特色,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是高校民主建设的核心内容。高校党内民主能够带动高校校务民主管理,同时,也要注意高校党内民主与校务民主管理的区别。发挥高校的特色,推进高校党内民主,必须将之作为系统工程,有规划有次序地逐步推进,把握核心,务求实效。高校党内民主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激活党员主体意识。保障和落实党员民主权利,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党章赋予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使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从党内状况看,党员主体意识弱化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本文从原因分析入手,进而提出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引导党员个体具有"主体地位"的自觉性;提高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完善党员权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其他基层党组织,高校具有知识分子云集、民主思想活跃的特点,更应自觉地把党内民主视为党的生命,在规范、创新和落实党内民主制度方面先行一步,巩固扩大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增强党组织的生机活力,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引领和服务于高教事业的科学发展。因此,发展党内民主是高校特殊校园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提升高校党内民建设科学化水平,要以完善党内选举、党内决策、党内监督制度为重点,推进制度创新;以培育党员主体意识、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营造校园民主氛围为主要路径,规范制度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