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这是一篇回忆故乡的散文。作者用精炼的语言在叙事中抒发自己的情感,细致地描写了村里的乡亲们在老家的一口古井中取水的情景,同时叙述了乡亲们无私地帮助两位老人取水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以前,我总不把怎样做人放在眼里,总觉得做人与我有什么关系?通过 学习《古井》这课,我知道了怎么做人。 我读了第一遍后,大概知道了,家乡有一口像母亲的古井,常年累月为 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在古井风格陶冶下,乡亲们常年不断地给两位孤 寡老人挑水,赞扬了他们像古井那样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别人一无所求 的好品德。  相似文献   

3.
《古井》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写的是村里的乡亲们从古井里取水,又从中受到教育的事。“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是课文的中心所在,蕴含了作者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深情赞美。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这一问题由物到人,比较抽象。要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教学。一、抓住“取水”探品格要理解“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品格的”,首先必须让学生知道古井的品格。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通过描写乡亲们尽情享用井水的情景,表现了古井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在学习本段时,按以下两步…  相似文献   

4.
一忌浅尝辄止。一位老师教《古井》时,布置学生当堂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乡亲们为两位老人长年累月地挑水为什么不要报酬呢?学生在三、四分钟的分组讨论中,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了下面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古井》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村里有一口古井,井水清凉可口,每天从早到晚取水的人络绎不绝。这口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及本文写作特点,笔者提以下三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古井》板书设计□江苏陈季良这样设计,既扣住了全文的重点,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又体现了第六组课文读写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古井》板书设计□江苏陈季良生命之泉古井清凉可口挑水哺育儿女帮助挑水乡亲们陶冶品格通过学习《古井》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古井不仅为...  相似文献   

7.
《古井》教后感贾德裕《古井》是一篇感情真挚、意境优美、哲理深刻的课文。《古井》开篇抒情:“古井像一位温柔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平原上的儿女。”抒发了作者对古井的深厚感情。不管是“村里的人”络绎不绝地取水,还是取水的人由于匆忙或欢乐事把“清凉可口...  相似文献   

8.
《古井》讲的是“我们村”的乡亲们怎样从古井取得生命的泉水 ,他们的品格又怎样受到古井的陶冶。全文围绕“哺育”展开思路 ,所以教学也围绕“哺育”一词展开 ,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一、抓住“哺育” ,感知全文在学生初读全文 ,达到正确、流利后 ,设计以下问题 :1 古井在这个乡村中起什么作用?课文哪句话能说明这个问题?从而引出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2 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能说明“古井”的作用?(提出“哺育”一词)3 “哺育”是什么意思?课文写了哪些事例来反映古井哺育人们的…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第八册《古井》一课,讲的是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源泉,而且还陶冶着人们品格的事情。教学此文时,我精心进行思维导向设计,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问题导向,感知课文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感知课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思考:1.古井起到了哪两个作用?2.乡亲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3.“古井”、“乡亲们”、“两位老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初步从“多好的古井”、“品德高尚的人”、“古井哺育了人”这三个方面,整体上感知了课文。二、词语导…  相似文献   

10.
古井     
家乡有一口古井。村里年龄最大的老人说在他爷爷的爷爷那一代就已有这口井了。古井是用一块块大石头砌成的,很深,好像没有底似的。井沿边长满了苔藓。小时候,在爸爸的故事中,我们都知道井里有一只大青蛙,它跳不上来,只能看见头顶上井口那么大的圆形的天空。那时,井里的水清凉、清凉的。每天早晨和傍晚,到井边取水的人络绎不绝。水  相似文献   

11.
《古井》是一篇寓意深刻的课文,讲的是“我们村”的乡亲们怎样从古井取水,又从中受到教育的事,蕴含着作者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深情赞美。其中理解结尾一段话的意思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古井》讲的是一口古井常年为乡亲们提供泉水和乡亲们常年帮助一对老年人挑水的事。作者用充满感情的文字,由井到人,赞美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这课,可采用“一提二抓三学四解”的方法:“一提”就是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这个学习目标成为这课教与学的指导思想与训练重点。《古井》这课的学习目标可定为:抓住重点句段,做到边读边想,善于提问解疑,仔细体会受教育。“二抓”就是要抓住课文重点和抓住训练重点。《古井》的重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意思。为了突出这个重点,使学生更透  相似文献   

13.
我永远忘不了家乡的那口古井。井究竟有多“古”,听我爷爷讲我爷爷的爷爷说他打记事时起,那口井就存在几百年了。一条清澈的小溪绕井而过,唱着欢快的歌。在井的右侧还有一棵高大茂密的垂柳,龟裂而斑驳的伤痕记载着它坎坷的经历,年复一年……青石砌成的小路从井旁延伸到每户人家,那是勤劳的父老乡亲每天挑水行走所留下的痕迹。这一爿“风水宝地”,乡亲们称它“不老地”,我们小孩子家则叫它“游乐园”。  相似文献   

14.
古井     
我是一口古井。我坐落在村里不起眼的角落,许多年前,村里人造就了我。我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啊。人们每天早上都来我这挑水,然后唱着曲儿回去,我也跟着他们高兴!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今天学了第8课《古井》,课文讲了乡亲们长年到古井边挑水,并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赞扬了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这使我想起了一个人——邻居张爷爷。张爷爷已年过六旬,但身体非常硬朗,离休前是煤气公司办公室主任。他乐于助人,整天一副笑脸,一看就知道是个乐天派。他平时勤俭节约,常常穿着一件白色的上衣和一条洗得发白的蓝裤子,看上去非常整洁。今年离休后,张爷爷本可以享享清福了,可他却拿着小凳子、万能工具箱和理发刀上街给人理发去了,而且基本上不赚钱。因为这件事情,张爷爷和张奶奶还吵过几次嘴。张阿姨对张爷爷说:“爸,您这…  相似文献   

16.
课文《古井》中有一句“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涵义。张红说:“从这句话我知道乡亲们离不开这口古井,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而且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就像妈妈不仅关心我的生活,还教育我怎样做人”我面带微笑,肯定了她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学习《古井》这一课让我终身难忘的,就是方老师让我们理解体会“陶冶”这个词。“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么做人。”方老师让我们反复读了这句后,问:“这句话总结了古井的两大作用。而且一方面是明写,另一方面是暗写,需要品味才能体会出来。谁能说说自己的理解?”同学们纷纷发言说:提供生命的泉水是明写,陶冶乡亲们的品格是暗写。“怎么个暗写法?”陶冶乡亲们的品格,就是说乡亲们替别人着想,为别人做好事。“谁为谁着想?谁为谁做好事?”大人为老人提水了,小孩为老人抬水了。“…  相似文献   

18.
课文《古井》中有一句“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涵义。张红说:“从这句话我知道乡亲们离不开这口古井,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而且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就像妈妈不仅关心我的生活,还教育我怎样做人。”我面带微笑,肯定了她的回答。突然,张晨高举起手:“老师,作者把井水比作乳汁,把母亲比作古井不对。”“为什么?”“应该把古井比作‘乳房’,因为乳汁是从乳房里流出来的。”他的声音虽不大,却极具轰动效应。教室里安静片刻后,有的孩子们开始相互挤眉弄眼,还有的笑出…  相似文献   

19.
今天的语文课上学习新课《古井》。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按照惯例该让孩子们自由质疑问难或谈收获了。同学们已经习惯了我授课的民主,畅所欲言地谈着自己的感受。罗皓谈到:“我最喜欢‘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这句话,从这句话里可看出乡亲们离不开这口古井。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而且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就像妈妈不仅关心我的身体,还教育我怎样做人一样。”又有几个同学谈了跟罗皓相似的感受。突然,吴迪高举起了手,问我:“老师,作者是把井水比作‘乳汁’吗?”“对呀。”我说…  相似文献   

20.
这个板书把读懂一篇课文的基本要求及《古井》一文的章法熔之于一炉,突出了本组训练的重点。教学中,讲读第一自然段时,抓住“古井象一位温情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一句,提出:“课文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拎出下文(二至五自然段);讲读第六自然段时,抓住“故乡的古井啊,不仅……还……”一句,提出:“古井用什么来陶冶乡亲们的品格,为什么说古井‘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以综合、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