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梁伟文,这个名字或许你不熟悉,但是林夕,有几个人不知呢?梁伟文是林夕的原名,那时他年轻,想做填词人,取笔名时,恰好书案上有本简体字版《红楼梦》,"林"下一个"夕"字,合成一个"梦"。林夕不是爱做梦的人,只是觉得树林下面有夕阳,意境美妙,便叫"林夕"。人说,林夕之于流行乐坛,如柳三变之于宋代婉约词。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只要曾歌唱过爱,你就一定会和林夕相遇。王菲、张国荣、陈奕迅、黄耀明等,这些星光闪耀的歌者背后都有一个名字:林夕。正如他还有一个名字是梁伟文,写词的林夕仅是一半林夕。另一半的他,佛珠几乎须臾不离身。林夕信佛,但并不跳出三界外绝了七情六欲,他的爱不比谁少。项上佛珠,心中痴爱,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宽容,所以释怀。林夕年近五旬,孑然一身。他清瘦,面容白净,一副黑框眼镜,笑起来淡淡的,又温暖。他是父亲第三个妻子的第三个儿子,而父亲是一个即使在吃饭,也随时可能暴怒的人。于是这个瘦弱的孩子开始学会逃避,在风中飞速骑车,享受令人头晕的  相似文献   

2.
林夕不得不承认自己之所以能够喜欢上语文,是受到了“企鹅”———“企鹅”是林夕所在班级新的语文老师———的影响。在“企鹅”的语文课上,林夕找到了久违的自信。在小学,林夕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可现在,唉,别提了!这也难怪,谁让他进了这所远近闻名的重点中学呢?原以为这里只是有一些理科竞赛的精英,能时不时地从老外手中抢回几枚奖牌。没想到,班里的一些同学在写作上竟然也是这般身手不凡。有的同学在报纸上发表过10多篇文章,还有些同学的诗歌甚至发表在《诗刊》上。与这些鸿儒相比,林夕自认为只能算是一个白丁。不…  相似文献   

3.
“企鹅”一再出现在报纸、电视等各种媒体中,这令“企鹅”感到有些意外,可他的学生却从中分享到了一些荣耀,即便是一向不大喜欢语文的林夕在对其他班的同学谈起自己的语文老师时也不无几分得意。不过,需要声明的一点是,林夕认为语文水平的提高绝不可能是通过老师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企鹅”。这不,“企鹅”刚把“作文”两个字写在黑板上,林夕便开始了中文自修。书中的内容令人着迷,简直让林夕忘记了“企鹅”的存在。“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於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  相似文献   

4.
对香港,林夕倾注了太多的情意,一如他自己所言:“自小已很喜欢看香港地图,并把火柴盒当做楼宇,砌成太子道、弥敦道、窝打老道。我对每条走过的街道街名都有感情,要我移民,不能再在铜锣湾逛光盘店,是不可能的事。”但他对香港用情之深,却终不能如恋爱般连对方瑕疵都爱上,所以他要落笔成文,“香港有病,我所写不能代医,但也希望病人了解病情”。在外人看来,做一个香港市民,简直是太好不过的事,众多人处心积虑地要入港定居,港府为回应亦有“优才计划”,孰不知生活于其间的林夕却淤积于胸,不吐不快,对香港,他自有更高的要求和说辞,知识阶层素以不满意现状为天职,林夕果然做到了。  相似文献   

5.
难得还能有这么一个假期,林夕无聊地翻弄着手中那本《朱自清散文》,猛地,一段熟悉的文字闯入他的眼眸——“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  相似文献   

6.
林夕是"香港词坛第一人",著作颇丰,其词作流行甚广,是香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词作,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所反映,他笔下的香港不再是一个他者视角中的城市,而显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其中香港人的世纪末情怀,对爱情的咏叹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心是他创作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执着     
时近深秋,苔深露冷当又一个冬天悠然而至我们必须做的———再加件衣服晓雾残阳,天地苍茫当风雨再一次敲打窗棂请别忘记———彩虹已然在编织中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当又一次面对失败和挫折我们急需做的———换一种思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当再一次扬帆启航请别忘记———我们依然坚守的一份执着执着@林夕$河北省固安县牛驼镇沙垡中学  相似文献   

8.
林夕歌词的雅化主要表现在内容和技巧两个方面。内容上表现为多重主题的表达,有都市的书写、禅宗佛理、爱情百态等;技巧上则表现为娴熟运用典故、意识流、意象等。这都说明林夕作为一个流行歌曲的词作者巧妙地将俗文化和雅文学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9.
近日,香港词人林夕将在大陆推出他的首本图书《原来你非不快乐》,该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独家引进,据悉,该出版社已买下林夕另外两部作品《曾经》、《我所爱的香港》,将于明年陆续出版。本书系林夕2007~2008年写作的关于人生与社会生活的作品专集——围绕“快乐/不快乐”的主题,内容涉及心境、工作、时事、社会民生、生命等多方面的思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相似文献   

10.
"岁月长,衣裳薄",寥寥六字却让人感到一股亘古不化的失落冷寂,这便是林夕的歌词带给人的素淡心绪。作为华语乐坛最具影响力的一支笔,林夕获奖无数、荣誉等身。把早已泛滥的话题再度解剖,用诗化的语言娓娓道来细腻的情愫,深邃的道理。不同于那些流于言表的口水歌,他的词能够真正地关照灵魂,触及内心。林夕作词,切入点极小,或是一片流云,或是一瞥回眸,构筑于细节之上的缱绻深情和悲剧式的宿命感哀艳动人却不会沦为无病呻吟。他善用修辞,尤其深谙暗喻之精髓,看似简单随处可见的意象却能渲染出万千意境。  相似文献   

11.
正20141.09你若一直爱,他定一直在凉小天手持一封信,无声地站在我办公桌前,瘦瘦的眉宇间,竭力隐忍着胖胖的骄傲。我用眼神问他是否有事,他也没有作答,强势地扬了扬手中的信,并显摆地往我面前推了推。信是广西桂林一枚叫林夕的青果写来的,迫不及待的表白都顾不上塞进信封内,赤裸裸地堆在藕  相似文献   

12.
步行者     
南北对抗赛骄阳霸占了整个天空,喷射出噬人的火舌热辣辣地燃烧着整个大沙漠,黄金般仿佛焦透似的砂粒反射着太阳的权威,同时也焦灼着步行者的眼。望上也不是,望下更不行,他只是把目光定在沙丘的那一边。扯扯松垮的皮带,他加快了步子,仿佛脚底只要多接触一下灼人的沙子就会烧穿似的。步行者的脚步越过了一个又一个沙丘,骄傲的艳阳抖擞着它的火焰,怒不可遏地烧向行者:“渺小而又愚蠢的行者,你要到何方?”行者干涩而又坚定地回答:“我要跨过沙漠。”艳阳张牙舞爪地释放出所有能量嘲笑行者,而无边无际的沙丘一次一次让行者失望。他…  相似文献   

13.
陌生     
我喜欢一个人在马路上拿着一罐SEVEN-UP漫无目的地逛,直到累了为止。暑假酷热,没心情逛,所以拉来J一起逛。J.我的死党,喜欢陈文媛和他的GF。Discman里王菲慵懒地哼着《怀念》,大脑总是闪现一个面部轮廓模糊的人在呆坐。不知道黄伟文还会写国语词。林夕的歌词跳跃性极强,不过我喜欢。黄伟文更是跳得吓人。有时,我和J无话不说。有时,却又觉得彼此陌生得可怕。与J之间谈论的无非是围绕女生、篮球之类。跟J逛上几个小时,就say bye-bye。  相似文献   

14.
齐齐 《中学教育》2005,(6):60-60
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上最珍贵的宝物。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第二层,原以为这下可以把斑点去掉了,殊不知它仍旧存在。他不断地削掉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5.
视界     
新书推荐你不得不认识他,你也不会不认识他。即使你不认识他的人,但你肯定听过他写的歌,即使你没有听过王菲的《流年》、陈奕迅的《爱情呼叫转移》,但你肯定听过去年风靡全中国的《北京欢迎你》。而《北京欢迎你》的填词便是他——林夕。  相似文献   

16.
宿命     
“啊!什么?你竟然让我去那鸟不拉屎、鸡不生蛋的地方?哼,我不去。”我气愤地拿着书摔向林夕,林夕不忙不慌地扶了扶眼镜,从地上捡起那几本书,走向我:“不是我让你去,是上级让你去的,谁让你把那  相似文献   

17.
永不放弃     
那是一年夏天的事,我在山里采茶。山坡下有一块瓜地,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的皮球又大又圆。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我几次走向山顶,可总是又不由自主地从山坡上走下来,像一只偷油的小老鼠。我想他一定睡着了,这大夏天的中午。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连那老树的叶也卷了。而此时的中  相似文献   

18.
讲到文学典型时,别林斯基有言:“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鲁迅笔下的阿Q正是这样的人。他质朴而又狡黠.自尊而又自贱,保守而又趋时,蛮横而又卑怯,敏感而又麻木,而“精神胜利法”更是他性格中最为突出和显著的因子,这种独特的个性正充分地概括了辛亥革命时期的“国民性”。所以,当《阿Q正传》一段段陆续发表的时候,有许...  相似文献   

19.
[引子] 像一颗露珠噙着清晨,像一片羽毛拭过阳光的眉睫,像一枚螺角奏着海潮的音韵——这是我读了林夕人生散文后的感受。林夕的散文单纯而丰厚,朴责而雅致,平淡而深邃。这里,没有罗丹思想者式的冥想,也不见唐·吉诃德挥舞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他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他既有儒家入世思想,又有道家处世哲学,他既沉迷传统化,又追随现代理念,他既留恋华夏国粹,又崇拜西方明,他自称是“一团矛盾”,而这“一团矛盾”有一个思想核心或根本特点,就是真诚,正是一个“诚”字把儒与道,中与西,传统与现代各种思想奇妙地在他身上揉合成一团,林语堂自身存在的种种矛盾,就是他真诚天性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