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居易《卖炭翁》中有“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之句。读到这里有人会问:“卖炭翁为何不直接将牛车赶进市场,边歇息边卖炭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我国古代的商业制度说起。  相似文献   

2.
吴志荣 《语文知识》2006,(11):37-37
白居易《卖炭翁》中有“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之句。读到这里有人会问:“卖炭翁为何不直接将牛车赶进市场.边歇息边卖炭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我国古代的商业制度说起。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卖炭翁》诗中的“回车叱牛牵向北”,各种注本都解作:唐代长安市场大都在城南,皇宫在城北,所以叱牛车回转向北面去。我以为此说值得研究。首先,我们要辨清诗中的方位以及老翁的行状。老翁“伐薪烧炭”的处所是“南山”,即终南山。《雍录》:“终南山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彻蓝田,凡雍、岐、郿、鄠、长安、万年,相去八百里,连绵峙踞其南。”可见终南山是在长安城的南面。老翁“晓驾炭车”向长安进发,直至“市南门外泥中歇”,结束这一段行程时,老翁仍处于长安城的南  相似文献   

4.
人教社编的《小学历史参考》中对黄巢《咏菊诗》“冲天香阵透长安”一句的解释是“一阵阵的香气穿过长安城冲上了天空。”这样的解释似乎不妥:第一,没有正确地解释这句的意思。这句中的“冲天”是用来修饰“香”的;应该是“冲天的香气穿过长安城”。第二,没有正确地揭示黄巢的思想。黄巢《咏菊诗》中的“冲天”,隐含着坚决打倒唐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的叛逆思想。他的这种思想非常坚定地表现在他一生的起义实践中:他称为“冲天”  相似文献   

5.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签署了《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协定》,即《雅尔塔秘密协定》。其中第一条规定:“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这外蒙古怎么会成为苏联能否对日作战的首要条件?它的现状到底怎样,为何“须予维持”?签字国对“现状”一词有各种解释,当事国——中国更有不同的理解,“现状”问题还成了莫斯科中苏谈判的障碍和妥协的筹码。本文拟对外蒙古的“现状”之产生与发展作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初中《语文》第二册收录了白居易名诗《卖炭翁》,并附有详尽注释。其中二条似有不当,今提出与大家商讨。注释第一条云:“《卖炭翁》是《新乐府》中的一首,题下原有小序:‘苦宫市也’。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这条注释有两个问题:其一,对“宫市”的解释不准确。唐代宫廷派宦官到市场上购买生活用品仅仅限于德宗贞元年间。韩愈在《顺宗实  相似文献   

7.
对于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一句的“别”字 ,历来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归纳起来 ,有以下三种解释 :解释 (一 ) :“别”即“横斜突兀”、“旁逸斜出”。《唐宋词鉴赏辞典》(商务出版社 )就作此解。它将“明月别枝惊鹊”理解成 :因为月光明亮 ,所以鹊儿被惊醒了 ;鹊儿惊飞不定 ,不是盘旋在一般枝头 ,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解释 (二 ) :“别”即“照着”、“照亮”。这种理解占多数 ,《中学教参》以及较权威的《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 )都认同这种理解。将首句理解为 :明亮的月光 ,照着那…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2003年第一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入选了文言文《大道之行也》,课本对“外户”有注释,但本人似觉不妥,现提出来商榷。该文末句:“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课本第179页对“外户”和“闭”的注释:“⑦[外户]从外面把门扇合上。⑧[闭]用门闩插门。”若按这两个注解来疏通“故外户而不闭”,就会明显发现句意前后矛盾,与原句本意相悖。焦点集中在对“外户”的理解。其实,这里“外户”中的“外”并不作状语用,“户”也不作动词用。“外户”就是指“最外面的门”,即“大门”。疑点解决,整句意思便通畅:…  相似文献   

9.
对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的“床”有三种解释; 一、将“床”理解为睡觉的床,认为这首诗是写诗人“上床入睡时,因看到床前由窗口照入室内地面上自如秋霜的月光,而引发望月思乡之情。”(《阅读与写作》1993年4期《谈引用警语名句的错讹》)这样  相似文献   

10.
姬昀 《语文知识》2003,(4):42-43
《记念刘和珍君》第二部分有一句“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这是深入理解该部分内容的关键句。其中“造化”一词是个关键词。词义解释正确与否,是能否准确理解该部分内容的关键所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语文》(第一册)中对“造化”作了注释: “指自然界。”(第22页注⑧)这是沿用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历史解释”定义为: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按照这一定义,首先,历史解释的基础是史料,历史解释“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史料的梳理和理解”。这既包含了对史料的求证、鉴别,也包含了对史料的理解、解释。其次,历史解释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对史...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收入《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编者加的题目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其中的“则何以哉”,课文注释为:“那么(你们)为什么呢?以,为。”笔者认为,这样解释是错误的。正确的解释应该是:“那么(你们)将凭借什么方法,采取什么措施(来从政)呢?”这里的关键是对“以”的理解。课本中把“以”解释成“为”,显然不妥。在古汉语中,“以”本来是个动词,意思是“用”。如《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再如,沈括的《活板》:“以手  相似文献   

13.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桃花源记》一文中的“外人”(这里指“悉如外人”一句中的“外人”)和“何世”两个词,《教学参考书》上把它们分别解释为“指桃花源以外的人”和“什么朝代”,笔者认为,这两个解释均值得商榷。先来看看“外人”一词。如果按《教参》的说法,那么“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就应该翻译为“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这一句一看就让人无法理解。从秦末到东晋,五百多年过去了,难道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中人的衣着装束是与外界同步发展的吗?五百多年来,外部社会的衣着装束肯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渔人”的衣着装束定然与桃花源中人是大不相同的,这从“见渔人,乃大惊”就可以看出来,远远地看到一个衣着迥异的人,桃花源中人才会“大惊”,才会视为异类。而且,在《桃花源诗》中有“衣裳无新制”一句,说明桃花源中人的穿着还是秦末的形式,我们如果还把“外人”理解为“桃花源以外的人”,这难道说,桃花源外世人的衣着装束也与五百年前秦末时一样,五百多年来没有任何发展?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外人”的合理解释应为“天外之人”,渔人看见身着古装的桃花源中人便把他们当成“天外之人”,桃花...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试验修订本2 0 0 3年1 2月第1版)对《过秦论》中“序八州而朝同列”的解释是:“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序,引,招致。”这个解释有问题。《辞源》《汉语大字典》《古汉语常用词典》中“序”均无“引,招致”之意。《学生古代汉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 988年第1版)解释“序”,其中一个义项为“按次第区分、排列。如序齿,引申为统辖”,并以此句作为例句。高中语文第四册(人教社1 995年6月第2版)也将“序八州”解释为“统制八州,序,原指排列位次,这里是引申义。”陈中杰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川文艺…  相似文献   

15.
唐代著名诗人自居易写的叙事诗《卖炭翁》,开头有小序:“苦宫市也。”意思说劳动人民被宫市害得好苦。仅仅四个字,端在一个“苦”字,饱含了诗人对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全诗不到两百字,但是细细品味,这“苦”味始终渗透在字里行间。开篇简介了“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17课《季氏将伐颛臾》中有一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教参和一般文言资料上都这样解释:冉有、子路拜见孔子。笔者认为将“见于”解释为“拜见”似有不妥,应该解释为“被召见”。我的理由是:1、《论语》中其它文章中没有将“见于”解释为“拜见”的,只有“见”解释为“拜见”。如《八佾》中“仪封人请见”、“从者见之”;《阳货》中“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等句中的“见”都解释为“拜见”。2、同样被选入高中课本的《庄暴见孟子》(《孟子》)一文有这样的句子:“庄暴见孟子”、“暴见于王”、“他日,见于…  相似文献   

17.
何伟松 《现代语文》2009,(7):130-131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蒲松龄《狼》一文中,对“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一句“假寐”一词的解释争议颇多,教材注解中解释为假装睡觉。配套的教参书中,在练习说明第二题第二句解释假寐这一加点词时也解释为假装睡觉。可见,编者对“假寐”一词的释义确凿无疑了,学生手头许多辅导书也对假寐作这样的解释,大家都认同“假装睡觉”这一解释。其实也很好理解,假,假装;寐,《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寡人夜者寝而不寐。——《公羊传·僖公二年》,意为睡觉,这样假寐解释为假装睡觉也顺理成章了。但有人对此提了不同意见。《您真的理解这些词?》一文中(《半月选读》第七期郭灿金许晖)指出“假寐”解释为假装睡觉是错误的,并引用《诗经》:“假寐永叹,维忧用老。”郑玄笺:“不脱冠衣而寐日假寐。”高郭注:  相似文献   

18.
编  剧: 张艺谋、王斌、李冯上映日期: 2004年7月16日出品公司: 新画面制 片 人: 张伟平导  演: 张艺谋武术指导: 程小东编  剧: 张艺谋、王斌、李冯主  演: 刘德华--饰捕 快 章子怡--饰盲歌妓《十面埋伏》剧情唐朝末年,朝廷腐败,隐藏于长安城附近的“飞刀门”经常出没于都城内外,劫杀官府贪官污吏。总捕头金(金城武饰)和刘(刘德华饰)受命为朝廷剪除这一心腹大患,在得知长安城内“牡丹坊”的头牌盲女小妹(章子怡饰)身份可疑后,两人决定以她为为诱饵,将“飞刀门“一网打尽。假扮江湖大侠的金在“牡…  相似文献   

19.
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标题中“见”字的解释,有的人解作“被”,有的人解作“见面”。我认为这些解释使得这个标题难以理解,很不恰当,应该解释为助动词,表示“加于我”的意思。查阅一下《辞海》《辞源》《古汉语常用字典》可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赤壁赋》(或《前赤壁赋》)是一篇名作,为各种文学选本所必收。高中《语文》第三册也选入了这篇作品。其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文中的名句。但“渺沧海之一粟”的“粟”指的是什么,有些费解,但教科书未作注释。我们试看一些权威性的书籍中是如何解说的。(一)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4册)(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314页注释18是这样解释“渺沧海之一粟”句的:“这是说人在宇宙中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小米粒。”(二)郭锡良等编著《古代汉语》(下册)(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856页对“渺沧海之一粟”句及“粟”字均未作解释。(三)《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