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猛 《职业技术》2005,(11):48-49
毕业生从校园迈入社会,正如校园和社会有营较大的差异一样,毕业生对职业的设想和职业中的实际情形间存在着差距、冲突和矛盾.新的环境可能带来兴奋的心情,兴奋之外还有少许的好奇和一点点畏惧。刚刚踏入社会,如何调节心理,以尽早适应工作环境,完成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呢?  相似文献   

2.
经历了千辛万苦的择业过程,大学毕业生们终于怀着兴奋而忐忑不安的心情,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地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尽管在走出校门之前,大学里对学生们进行过一些就业指导,学生也会从其它不同的渠道吸纳一些就业的信息和知识。但是当美丽的职业憧憬变为真实的人生实践时,初涉职场的“职业新人”们仍然会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谁能在这个全新的职业环境中顺利完成由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换,尽快在职场中站稳脚跟,谁就能迅速  相似文献   

3.
自扩招以来,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走出校园,从"学校人"转变到了"职业人",但是面对环境的变化、岗位要求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毕业生如何顺利地完成这个入职角色转换,提高入职初期的工作适应度,是亟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论文通过对高校毕业生的调查分析,基于个人及工作的满意度两个视角进行了探讨,并从毕业生自身、学校、家庭、社会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高校毕业生顺利入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又近6月,2001年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即将告别自己的校园生涯步入社会。面对迫在眉睫的就业问题,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对每一名毕业生来说,都是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关。  相似文献   

5.
毕业生职业发展反映了高等教育的职业价值,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基于人与环境匹配理论,评价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质量应从关注外显性指标向人职匹配转变,分析毕业生与职业环境的互动及其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具言之,从需求-供给匹配维度评价毕业生职业期望的实现程度,从要求-能力匹配维度评价毕业生对任职要求的回应程度,从一致性匹配维度评价毕业生与工作集体的融洽程度。构建体现人与环境匹配理念的职业发展评价体系,提升在校生职业环境适应性,是发展以服务需求为导向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浅谈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跨入社会后,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经历一个对社会的适应问题。这主要包括:人际环境的适应、职业环境的适应、生活环境的适应和社会环境的适应。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完成从大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这是摆在每一个高校毕业生面前客观而又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学毕业生从学校步入社会,从学生转变为社会职业人员,要完成从学院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换。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这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角色转换,这个转换在其一生中十分重要。在这关键时刻,大学毕业生应以积极正确的态度,认知新角色,尽快适应的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8.
笔者站在学校的角度分析中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职业素质偏低;综合职业能力较差:对职业信息不敏感;对自己缺乏应有的了解;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原因等。学校在解决中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是:学校要全面提高中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学校要全面提高中职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建立校园就业信息网;教师应帮助中职毕业生树立就业信心和勇气等。为了给学生多提供一些就业机会和渠道,学校帮助学生就业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历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能够帮助高校学生清晰评估自我能力、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尽早明确目标,提升竞争力,实现从校园到社会的环境过度、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并从提高职业规划意识、加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实现职业指导的全程化和全员化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社会需求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基本素质提出了迫切而具体的要求,高职院校应联系学生和社会实际,确定职业基本素质培养的目标、调整观念,采取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在校园、日常教学等方面全方位贯彻培养及提高学生职业基本素质的精神,使学生形成满足社会需要的职业基本素质,为其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上,人们职业的选择常受一定动机的支配,而择业的动机一般都是由职业价值观决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对其择业决策起着同样重要的指导或决定性作用。分析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取向形成条件以及社会观念改变、个人受教育程度及认知水平提高、职业环境条件等因素对其影响,并论述高校毕业生价值取向变化与跳槽现象间的关系,最后提出及早建立完善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自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利于社会教育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职院校应届农村毕业生择业焦虑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以SAS焦虑自评量表和自编问卷为工具,随机抽取5所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447人,调查发现:影响农村毕业生择业焦虑的主要因素是就业环境、职业预期、求职技能,其余依次为职业能力、求职资源、一般能力。据此,提出五点应对策略:加强对农村毕业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择业心理辅导、社会-家庭支持和社会实践与实习指导,以缓解农村毕业生的择业焦虑。  相似文献   

13.
教育短波     
·教育短波崛起中的来宾县职业中专学校来宾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始办于1983年秋,校园占地面积124亩,开设有蔗糖等12个专业,在校学历生600多人。办学14年来,共向社会输送了25个专业的合格毕业生2300多名。已毕业就业的学生中,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绝不是被动的"知识存储器",也不是被动的"技能机器人"。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否实现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成功转型,在校园中对学生从校园人到社会人,成为社会人的转型教育该怎么做,教育能为学生的职业起步和职业发展做怎样的准备,以帮助其实现积极的就业。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职毕业生职业精神严重缺失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建设具有职业特色的中职校园文化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三个方面,就如何促进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人职匹配”犹如大学生职业定位的导航标,引导大学毕业生了解自己、了解工作和寻求两者之间最为恰当的匹配方法,从而可以缓解大学生和社会的就业压力,也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合理利用。因而“人职匹配”对于大学毕业生具有不可替代的必要性。不仅大学生本人,高校和社会都要为“人职匹配”创造合理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社会职业的复杂化和高深化,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即心理因素对职业选择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中职毕业生在面临择业时,心态很茫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择业心理和误区,对职业选择过于理想化或盲目化,从而影响到职业选择的成功.因此,应当重视对中职生的职业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社会环境,走出求职困惑,达到顺利求职.  相似文献   

18.
从生活了十几年的校园走上工作岗位,毕业生们除了兴奋以外,剩下的恐怕只有不安了.据调查,10%的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的一个月内都会感到非常不适应.  相似文献   

19.
时到六月,又一批学生在打点行囊,准备离开学校,奔赴职场。初涉职场,大学毕业生们往往被冠以“职场新鲜人”之名。但就像水果,新鲜总是有期限的,有人认为这个期限应该是30天,或者更长。从生活了十几年的校园走上工作岗位,毕业生们除了兴奋以外,剩下的恐怕只有不安了。据调查,10%的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的1个月内感到非常不适应。在新的单位,毕业生面对的是一个完全新鲜的环境,30天也许只是试用期的一部分,但已经足以了解一个单位的基本情况;同时毕业生们是否拥有适应工作的能力,也能在这段时间中见分晓。我们的这个策划就是献给“职场新鲜人”的。  相似文献   

20.
开发职业环境,为学生提供职业锻炼的平台,能有效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以"双证书"为契机,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启动校园创业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鼓励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综合素质;重视毕业实习,实现实习与就业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