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由广州电大教务处招生办承担的“广州电大开放教育招生信息系统 quot”研究项目日前开发成功并正式投入使用。这标志着该校招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必将提高该校招生工作效率与管理服务水平。广州电大开放教育招生信息系统能与中央电大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接口衔接。其目标是 :运用先进的光电识别技术与数据库处理技术 ,实现对报读开放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信息情况的录入、处理、输出、统计、打印等功能广州电大开放教育招生信息系统开发成功并投入使用$广州电大  相似文献   

2.
在同资产阶级争夺青少年的斗争中,有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批判了“师道尊严”,对学生还要不要教育?要不要管?这个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在某些学校中却成了一个大问题,同整个教育革命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很不适应。这说明我们有些同志对于如何教育学生,并没有真正从思想上把路线是非搞清楚。教育问题,就是为那个阶级培养接班人的问题。资产阶级拚命地跟无产阶级争夺青少年,如果我们撒手不管,听之任之,那就是放弃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大寨贫下中农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这句话从阶级斗争的高度说明了  相似文献   

3.
“啊呀,你一个女孩子出去卖气球,怎么行?万一被人骗去怎么办?我这十二年含辛茹苦不就毁于一旦?”妈妈叹了口气。“那怎么会呢?你应该相信你女儿的能力嘛!”妈妈说不过我,只能让我去了。  相似文献   

4.
所谓成功的体验,指的是学生个体在学习和活动中取得成功后所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情绪感受。几年来,我们在进行“快乐教育”整体改革实验中,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平等教育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观念 在“快乐教育”中,“爱”是前提。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现实、严肃的问题:学生有可爱的,也有“不惹人爱”的,还有使人“讨厌”的。如何对待那些“不惹人爱的”,甚至使人“讨厌的学生”?这涉及到教师是否有一种平等教育的指导思想问题。 可爱的需要爱,“不可爱”的不可不爱。这是平等教育思想的核心。对于那些被认为“真拿他没办法”的学  相似文献   

5.
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没有爱心,没有诚心,不自强不自立,也就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可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这是每位学生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同样,如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怎样学会做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们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这也正是现代教育家张伯苓所说的“学行合一”的问题。而有的老师为了追求班级的成绩,忽略了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使有的学生往往有了较高的成绩,却没了做人的素质。而在教学生做人方面郭老师就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6.
读了报刊上董加耕的事迹以后,我想到了一个问题:究竟应该怎样教育我们在校的学生学习董加耕,确立革命的志向,将来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在我们的学校里对于这一问题,是有不同的理解的,有人认为:“过早地在毕业班学生中向学生提出到农村去,会使学生思想混乱,学习质量下降。”我想,难道不在学生中提出下农村的问题,不向他们提出做一个普通劳动者,只谈学习、升学、作专家,学生的思想就会不混乱了吗?学习“质量”就会上升了吗? 为了今后更好地使在校学生懂得从事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的重要意义,我在和我校到东辛农场劳动的学生们接触中,跟他们一道讨论了这样的问题:今后学校如何向同学们进行参加农业生产这一教育,是早讲好呢,还是迟讲好呢?是只对考不取的学生讲好呢,还是对所有的学生都讲好呢?请他们作回答。同学们都根据自己参加劳动的亲身体会,谈了许多要早讲,要向  相似文献   

7.
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是为学生创造一个个别化自主学习的环境。济宁电大作为基层教学服务中心,经过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了“3 1”教学管理模式,并在试点工作中不断完善、丰富这一模式的内涵,借以指导本地区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8.
一、生命主题教育的背景 随手打开一个网站,各种触目惊心的新闻扑面而来.“富士康跳楼事件愈演愈烈”,“校园伤害事件此起彼伏”……为吸引大众的眼球各种网站不断恶炒. 看到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轻轻一跳,灰飞烟灭,我们不痛心吗?看到一个个无辜的儿童遭受突如其来的伤害,我们不愤怒吗?看着一个个如花般的女孩为了出名而通过网络炒作的“××门”事件,我们不深思吗?我在想:现在的教育怎么啦?我们辛辛苦苦教育了十几年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社会的悲哀,还是教育的悲哀?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9.
钟和军 《现代教学》2002,(11):40-41
目前举国上下在在力推进“校校通”工程,但“通”了之后我们究竟要为学生做些什么?我们也热衷于“课程整合”、“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但关注得更多的是如何建设网络教育资源,以及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改善教师的“教”。然而,学生的网络学习(WebLearning)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为什么不把目光更多地注视到学生“学”的方向呢?据我所知,学生的网络学习应该有如下几种情形——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高等教育得到迅猛发展,作为异军突起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如何发展?在这样一个潮流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笔者认为,除了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最为重要的当是切实抓好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一、宏观上,树立教学质量是高职发展的生命线的观念,着眼点放在“三口”上宏观上把着眼点放“在三口”上,“即一个进口,两个出口”“。进口”即招生时把好生源的质量关,它将是良好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只注重招生数量而不重视生源质量的现象是应该坚决杜绝的,否则,无论对学生的管理还是教学质量的提…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六年成人高等学校的入学考试将要有重大的改革,即全国各类的职大、夜大、电大、函大等实行统一招生考试,统一录取。面对这种改革,考生应该如何复习?教师应如何辅导呢?现在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1986年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大纲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复习大纲》,谈一谈化学课程的复习问题。教委会的通知明确指出:“复习时应把重点放在系统地复习《大纲》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大纲》本身要求的也是几个“基本”,即  相似文献   

12.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这样一句话在教育界盛行: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的初衷,我想大概要鼓励教师多读书,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这是不错的。但深入一想,这句话也有它不周全的地方。1.教育理念上,“桶论”强调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这使人立刻想到“灌输”的形象。似乎教师的作用就是要“给”学生灌输知识,而这种“灌”采取的是从上往下“倒”的姿势。我们有没有卖油翁的本领?不掌握教育科学,即使有了“一桶水”,也不一定能倒满学生的那“一杯”。教师的桶和学生的杯里装的都是“水”,老师桶中…  相似文献   

13.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惩戒吗?如果可以,教师应如何予以惩戒呢?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不需讨论甚至是一个勿须质疑的问题。然而现实中“,教师惩戒权”的问题却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许多困惑和迷茫。“赏识”的教育理念大为流行“,平等”的师生关系被不断倡导,学生的权利意识迅速上升,越来越多的教育纠纷走向法庭……无疑,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然而,在我们为这些进步欢欣鼓舞的时候,更应当冷静地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惩戒权是否就应当被简单地驱逐?如果不是,教师惩戒权又该如何运用才能合法合理?本期我们特约请了一些专家与广大…  相似文献   

14.
不只听到一个学生说,某老师常常让学生们在稿纸上做大量的家庭作业,老师看不看无从知道,但从不再返还给学生,而是将纸卖掉。还有的老师将学生的过期作业本收上来,当废纸卖掉。学生说得有板有眼,既有对多布置作业的气愤,又有对老师卖纸的鄙视。近日又看到《校园三怪》(2004年10月27日《中国教师报》“新观察”版)一文中第一怪“学生的试卷成了老师的酒钱”,我始信学生说的是实情,深以为哀。教育行业可谓清水衙门,老师们的日子是紧了点,但总不至于靠卖纸糊口吧?更何况卖的不是所谓的废纸!我不知这个别教师卖纸的原因,但我看到,老师的形象在大…  相似文献   

15.
班建武 《班主任》2021,(1):60-62
若干年前,媒体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个事件:一个初二学生问他的班主任:“老师,我们家有十儿套房子,我学会收租就够了,为什么还需要学习?”试想,如果我们是这个学生的班主任,该如何回答这一问题呢?实际上,这个学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教育问题,即一个人为什么需要学习或者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一个时髦的口号,天天被人们挂在嘴边。然而,“以人为本”到底是什么意思?恐怕很少有人思考。教育从来就是一项以人为本的事业。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问题不在于是不是以人为本,而是如何更好地以人为本。这就好比我们天天都吃饭,还要高喊“我要坚持吃饭!”是不是很可笑?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吃饭,而是要研究如何更好地吃饭才更有利于健康。对于学科教育来说,如何使本学科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才是思考应有的着眼点。希望本期的这一组文章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道来自欧洲的数学题,不,说是一个欧洲笑话更准确些。“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问船长年龄多大?”法国四年级小学生居然有62%找出了答案。我国教育家觉得这题挺有意思,把它引进中国来。我们的中小学生通过认真思考,找到答案的人数遥遥领先。浙江奉化四年级学生达92.5%,山东济宁初中生达92%,上海某重点高中高三学生竟然也有12%的人找出了答案。不少同学觉得这题有点怪,但还是绞尽脑汁,找到了自以为正确的答案。可是,这题能有怎样的答案呢?一本研究教育教学的专著认为,学生离社会生活太远了,缺乏生活常识和社会经验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  相似文献   

18.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迄今为止答案找到了吗?问题解决了吗?没有!类似于网上“聪明伶俐进来,呆若木鸡出去”的社会抱怨声倒是不少!“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的确是学校教育出了大问题。笔者20多年来一直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近年来通过观察、分析、研究,发现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存在“钱学森之问”问题链上很大的症结,连锁反应导致“钱学森之问”的产生。这个“症结”究竟是什么呢?又该如何  相似文献   

19.
按大类招生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项改革,推行时间不长。如何理解“按院系招生”、“按大类培养”?它与传统的按专业招生方式相比,这种新的招生方式又有哪些优势?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一个时髦的口号,天天被人们挂在嘴边。然而,“以人为本”到底是什么意思?恐怕很少有人思考。教育从来就是一项以人为本的事业。对于教育工作来说,问题不在于是不是以人为本,而是如何更好地以人为本。这就好比我们天天都吃饭,还要高喊“我要坚持吃饭!”是不是很可笑?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吃饭,而是要研究如何更好地吃饭才更有利于健康。对于学科教育来说,如何使本学科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才是思考应有的着眼点。希望本期的这一组章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