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一家民营文化传播机构,用8种外国语言,9个频道为外国媒体提供中国新闻素材和在华采访服务。民间机构为何要进入这块市场?贴近外国媒体人的服务是否更能发现“三贴近”的路径?为此,记者采访了这家外媒服务机构的负责人彭新良……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可以被称为全球"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年",世界广播电视机构,尤其是美国电视媒体,面对电视观众收视行为变化和观众构成的变迁,积极利用传播新科技,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新局面。首先,"电视无所不在"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电视无所不在"即充分利用传播新科技,把电视节目由单一的电视屏扩展到电脑屏、PAD屏、手机屏及各种客户端。2014年6月Adobe发布的《美国数字视频基准报告》指  相似文献   

3.
目前,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德新社、华盛顿邮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英国广播公司等西方主流传媒在巴格达都有派驻记者。作为中国唯一常驻伊拉克的新闻机构,新华社巴格达分社肩负着向国内和国际受众全面、及时和深入报道伊拉克各类重大新闻事件的责任。伊拉克也因此成为中西媒体综合实力较量的舞台。  相似文献   

4.
在2020年2月初举行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纪录片《美国工厂》一举拿下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就中美观众、媒体对于《美国工厂》的评价、反馈中所涉及到的共同交集部分进行分析,可以在跨文化传播的背景下探寻中美两国如何谋求共生共存之道。美国观众对于跨文化合作中的冲突性因素更加关注,而中国观众以一种开放、包容且非对抗性的态度来看待中美两国文化差异,显得更为理性。中美媒体对于《美国工厂》的评价差异,集中在两国工人对待工作的不同态度以及对于人生幸福的理解上,这恰恰是中美文化价值观的差距之所在。通过中美观众对于《美国工厂》所引发的大量讨论可知,尽管一些观点针锋相对、迥然不同,甚至充满意识形态性,有的不乏曲解,但是中美人民的合作之道十分清晰。第一,不论是中美观众,还是中美媒体、影评人,双方的差异来自于文化价值观,这和影片中处处能看到中国管理模式与西方工会制度的激烈交锋高度一致。第二,在对于劳动、幸福观等人生价值的追求上,中美也存在着较大差距。第三,中美合作之道在于互相了解后共同创造一个新世界。  相似文献   

5.
《对外大传播》计划组织一批稿件,记录中国外文局各种出版物的业务经验,这是很好的设想,也就是继往开来吧。在谈到《今日中国》的经验之前,先说三句话。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是外宣老领导朱穆之同志的话。他说:“外宣工作是朝阳工作,前途无限,前景广阔。”他又说:“做宣传工作就要看对象,内宣和外宣不同就是对象不同嘛。当然,内宣和外宣有不少是相通的,这应该承认。但是中国跟外国不一样嘛,中国人跟外国人不一样嘛,怎么可以在宣传上不分内外呢?”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院校在重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教育教学的同时,也在积极加强校本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实践探索.文章拟从<媒体英语基础>课程的开发背景、设计与开发方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等方面简要阐述了校本课程--<媒体英语基础>设计与开发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两会”多年来为国外媒体所关注。2007年,根据新近实施的《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外国记者在“两会”新闻中心报名后便可直接上会采访,而不必像以前那样要办理烦琐的手续,此举大大便利了国外媒体的采访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来自世界135家新闻机构的560名外国记者采访了今年的“两会”,共发表报道3331篇。  相似文献   

8.
2020年初至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受到各国媒体关注。虽然目前最早的确诊病例在中国,但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蔓延,其他国家现存确诊病例早已超过中国。国际媒体的报道重心也由中国转向世界。《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财经媒体之一,也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保守派媒体之一。自疫情萌发初始,该媒体就对中国疫情持续发表了多篇报道。其中一篇题为《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的评论文章,明显反映出西方意识形态影响下,美国媒体人的傲慢与偏见,引发了中国网民的愤慨.  相似文献   

9.
在媒体融合时代,媒体对不同国家间民众的相互认知和情感互动产生着重要作用,也承担着特殊责任。《人民中国》从创刊到见证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关键节点,以独特的视角和重要版面展示了时代发展演进过程中大国博弈因素和日本政府因素对“以民促官”“官民互动”直至实现邦交正常化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既坚持原则又积极灵活掌握主动开展对日工作的主要脉络,为新形势下开展对日公共外交尤其是“媒体外交”寻找可资借鉴的方法与智慧。  相似文献   

10.
吴志良 《职业圈》2013,(29):41-41
《萧山党建》是萧山区创新教育方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党员的流动性、分散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动难以正常开展,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一些党员的价值观念、思想状况发生新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新挑战。开办《萧山党建》栏目,对于加强党员教育,不断提升宣传教育效果,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建构主义的国际形象观认为,一国的国家形象不是该国的固有物,而是该国在国际社会与他国的互动中通过观念共享,凭借观念结构或结构化的观念而"社会地"建构起来的。①当前西方主流媒体在世界各国国家形象的观念共享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聚焦浙江省国际形象,以建构主义的国际形象观为导向,以美国有代表性的主流媒体《新闻周刊》官网和《时代》周刊官网对于浙江的报道为样本,审视美国主流媒体构建的浙江省形象  相似文献   

12.
《对外大传播》2007,(3):14-15
开放的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两会”本来是中国国内的会议.但已为世界所关注。越来越多的境外媒体竞相来华报道“两会”,其中很多外国记者在华时间不长.中文不算流利,却是新闻业界的“老手”,捕捉中国新闻的敏感度很高,提问犀利老到。随着传媒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境外媒体向所在国总部发稿也更加便捷。面对重大新闻他们的发稿速度也毫不逊于中国媒体。那么,外国媒体记者在“两会”报道中有何难忘的经历?他们对今年“两会”的新闻发布会有何期待?他们惯用何种方式捕捉“两会”的新闻线索?这些都是我们极为关注的问题。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即将开幕之际,我们走访了两家外国媒体驻京记者。下面刊发的是他们眼中的中国“两会”。  相似文献   

13.
本期选取《华尔街日报》的《唐骏“学历门”引发热议》和新华社的一篇相关报道,以及法新社的《中国赢得“人才争夺战”曙光初现》文章来点评剖析。前者提出,在面对风波事件时,记者应尽量冷静客观,挖掘事件背后的深意;后者则对“中国的‘海归’故事怎么讲”给出了启发。  相似文献   

14.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实证调研》发现,党派因素、媒体构建以及教育程度在塑造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甲型流感是当前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针对这一公共卫生事件,中西方媒体分别作了相应的报道,本文选取了《纽约时报》网站和人民网两家具有代表性的网络媒体,通过比较来探寻中西方在公共卫生事件报道方面的差异,并揭示产生差异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长期以来,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界向欧美研究倾斜,中国媒体的国际报道和评论也常常以欧美资源见长,我们关注的国际话题深受欧美主流媒体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渗透是不自觉的。无论是学界,还是社会心态,对与中国联系越发紧密的周边缺乏长期、绵密的关注。随着中国崛起,周边报道和评论应该成为中国媒体,尤其是对外传播媒体的拳头产品,如今这已是中国媒体人的共识。有鉴于此,《环球时报》英文版(Global Times)于2012年7月创  相似文献   

17.
2012年2月,"双非"孕妇到香港产子问题引发了香港和大陆一系列的矛盾。香港媒体《大公报》通过系列评论,分析并指明了"双非"孕妇存在的原因,并说明了矛盾的可调和性,为解决矛盾指出了种种可能性和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大公报》评论的理性分析、追求公正、维护稳定、保持个性等行为,体现出报纸富有理性的独立精神,值得业界推崇。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主要从北京的人文形象,即城市形象中的"软环境要素"入手,从历史、文化等角度分析北京人文形象在日本主流媒体上的呈现特点,不涉及与北京相关的时政新闻和财经类报道。研究对象是日本乃至世界日发行量最大(超过1400万份)的报纸《读卖新闻》,选取2008年9月(奥运会后)至2014年3月(本文研究时间)该报有关北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产业、信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正在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催生出各行各业新业态与新模式,高等教育也有更高要求,高等院校的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也面临挑战.该文以"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为例,探讨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微课模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