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是春风,爱是细雨,爱是阳光,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有道是: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这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初识 小奇是班中一个壮壮的小男孩,初见他时留给我最为深刻的印象是他那憨厚的笑容.没想到开学仅仅过了几天,好印象就被打破了.因为屡次作业不做,我把他叫进了办公室.第一次,我摸着他圆圆的脑袋,眼里满是慈爱,微笑着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做一个按时完成作业的好孩子.下不为例,好吗?"听着我温柔的言语,小奇一脸懂事,频频点头,一本正经地向我保证:"老师,我知道了,我一定听您的话."可是,很快他的保证就没有被"保证".第二次,我的语气略带严厉:"跟你说过了,完成作业再出去玩,答应老师的事情能做到吗?"同样是认真的答复,然而承诺依然无效.之后,只要一有时间,我就盯着他补作业.期间我还让班干部一起帮忙,可还是难见起色.  相似文献   

2.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有资格教育孩子。自从我踏上教育之路,我就时刻以高尔基的话警惕自己,做一个爱生如子的好教师。我一直兢兢业业地呵护着教师的工作,但是光有工作的热忱行吗?困难是不会怜惜我们的,它会一次次地向我们挑战。我也曾焦虑过,苦恼过。上课,学生个个听话,对教师言听计从,但为什么总有那么多智力正常的学困生?下课了,学生个个对教师点头微笑,礼貌问好,但为什么总有  相似文献   

3.
表姐来我家串门,看到我家蕊蕊在认真地写作业,不由得称赞道:"蕊蕊真乖,才小学二年级就不要家长陪同写作业了,不像冬冬哥,每天不守着他就不写作业,头疼死我了."冬冬是表姐家的孩子,马上就要小升初,我印象中的冬冬,懂事,爱干净,懂礼貌.  相似文献   

4.
爱的三部曲     
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爱,搭起了我和孩子的心灵之桥;是爱,铺垫了孩子的成长之路;是爱,成就了我的教学之旅。一、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记得开学第一天值日,我来到小班帮忙喂孩子,走进小班的活动室,映入眼帘的是:有的孩子在吃饭,有的坐着没吃,有好几个孩子在哭闹,更有个孩子背着小书包哭着正往门外跑,我一把冲过去,把他抱起来,可他一个劲地哭闹:"我要找妈妈,我要找妈妈!"我说:"宝贝,妈妈很爱你,对不对?"他哭着说:"对!""妈  相似文献   

5.
印象 爱因斯坦曾为一对年轻朋友证婚。几年后,那对夫妇带小儿子来 看他。孩子看了爱因斯一眼就嚎啕大哭起来,弄得这对夫妇很难为情。 幽默的爱因斯坦却摸着孩子的头,高兴地说:“你是第一个肯当面说出 对我的印象的人。  相似文献   

6.
王健 《学子》2013,(11):91
我们是爱孩子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衣、食、住、行,只要孩子提出来,会尽量得到满足。相反,孩子对我们的要求却很少做到。家长不解,"我是为了孩子好,才让他……"现在,有的名人写书,也会说上一句:"当时不能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长大以后才明白。"而我们也要做让孩子长大以后才明白的家长吗?可见,问题就出在了家长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不能理解。家长就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但依然吃着力,做着不讨好的事。心里想着:不讨好也要做,我可是为了孩子好。此时此刻,您的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您对他的爱。  相似文献   

7.
“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便是爱。在教师道路上,我一直在摸索怎样做个好老师,陶行知的理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生活即教育。走进孩子的生活“爱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爱是相互的,所以第一步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孩子的生活。我们班上曾有个学生小卢,他在“零花钱”上从来都无顾忌,爸妈给多少就花多少。记得刚开学的时候.他一天花了十几块钱。得知这一情况后,我找到了他。在了解基本情况后.一件令我吃惊的事浮出水面——用钱买作业抄。因为小卢的学习基础比较弱,很多题都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因此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找成绩好的同学借作业抄。为了每次都能顺利得借到作业并不让老师知道,便每次都给那位同学一块钱作为交换。这样的“买卖交易”有时候一天就花去他好几块钱。小卢把寒假的压岁钱用完后便常借口买学习用品问家里要.为了更多地了解小卢的情况.我也去了解了小卢的家庭。  相似文献   

8.
无痕教育     
我班有个学生小H,上课爱乱说乱动,课下好打架,甚至与老师对着干,而且软硬不吃。但他也有优点。怎么教育他,把他转化成一个好孩子呢?我想起了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话":当教师教育幼儿时,如果幼儿知道你是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于是我尝试无痕鼓励法,在双周四的一个课间,把H叫到办公室,把预先写好的一个纸条双手交给他,告诉他下周一返校时再带给我,并叮嘱他带去带回不得拆看。你想,孩子能不看吗?下周一到校时,就见他正乐着和同学打招呼,然后把纸条交给了我。后来,我发现他和过去不一样了,上课认真听讲了,作业能完成了,也再没听到学生来告他的状了。  相似文献   

9.
初为人师就当了班主任,无意间听一位老教师抱怨:当班主任就是给学生当"妈",学生的衣食住行样样都得操心,简直就是当"班妈"。这使我想起了高尔基的话:"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从那时起我就决心要当一个爱学生的好"班妈"。十几年过去了,如我所愿,我自认为还算当成了一  相似文献   

10.
《365则寓言》中有一则《曾子杀猪》的故事,说的是曾子的妻子上街买东西,小儿子又哭又闹,做母亲的只好哄他说:“一会儿我给你杀猪吃。”小儿子就不哭了。当曾子的妻子回来时,看到曾子正准备杀猪,她就责怪说:“我是和儿子闹着玩的,你怎么当真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要学父母的样子,你这样做不是欺骗孩子吗?将来怎么能教育好他呢?”说完,曾子便把猪杀了。做父亲的曾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有过亲身体会。那时我正上幼儿园,星期天,妈妈和爸爸正在家里剥玉米,让我做数学题。事先说好了,做完题就让我和小伙伴…  相似文献   

11.
爱,多么温馨的字眼,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文坛巨匠高尔基也言:“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做一个好班主任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在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相似文献   

12.
师爱与施爱     
我是一个踏上工作岗位才几年的年轻教师,但经过这几年的工作使我认识到对学生充满爱是做一个优秀教师的前提。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教师职业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3.
我常常思考着一个问题:拿什么来吸引你,我的学生。我没有闪亮的眸子、青春的容颜,但希望我的信念——做个有个性的老师,能构建属于我自己的充满活力的体育课堂。在提倡学生个性张扬的今天,时代要求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知识去教育学生,还必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体育教育的改革,对体育教师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我作了以下尝试:一、敞开心扉“爱”学生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不管你是教哪门课的教师,还是哪一类型的教师,始终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要爱学生。热爱学生是…  相似文献   

14.
《家庭与家教》2006,(11):51
前一阵回老家时,遇到一个姓包的农民,他说他的大女儿考上成都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小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我立刻就对这位黑黑瘦瘦的农民充满了敬意,问他“:你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好办法呢?”他笑一笑说“:我的办法和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让孩子教你?”我更来了兴趣。他说“:是呀,我小的时候家里穷得供不起我读书,要指望我教孩子,那只能是笑话,但如果我不管他们,由着他们瞎混,我又不甘心。想来想去,我想了一个好办法——等他们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开始跟着他们一起学。他们每天从学校回来,我都让他们把老师讲…  相似文献   

15.
杨玉兰 《教师》2013,(27):20-20
小飞,一个很爱问问题的小男生。按理说,爱问问题的孩子是很受老师喜爱的,可是当我渐渐地发现他问的问题都是不该问的,比如说我刚交代的作业任务,别的孩子都已开始完成时,他却跑来问:"老师,你刚才讲的是什么事啊?"每当听到他此类的提问,我就"想说爱他不容易",曾经也试着和他面对面交流过几次,希望他能就此改过,可过了一段时间后,事与愿违,他开始好像什么事都和我对着干了,完全不听我的教育。这天上语文课没多久,就听到一个孩子尖叫起来:"啊,血!"我循声望去,看到小飞流鼻血了。这个突发事件突然让教室里乱成了一锅粥。我迅速冷静了下来,一边拿出纸巾帮助他擦血,一边维持教室的纪律。在一阵骚乱之后,  相似文献   

16.
<正>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个孩子。教师只有热爱孩子,尊重孩子,才能精心培养孩子,更耐心、认真、细心地对孩子进行教育。看着他们那一张张稚气、童真的笑脸,就像一枚枚蓓蕾仰着小脸,渴求着阳光雨露。"老师好,老师再见!"那声声童稚的问候,时时带给我一天的快乐与生机。每每此时,我便会从内心深深地体会到一个教师所有的幸福与快乐。身为一名教师,我深深懂得,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而没  相似文献   

17.
王健 《学子》2013,(9):91-91
我们是爱孩子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衣、食、住、行,只要孩子提出来,会尽量得到满足。相反,孩子对我们的要求却很少做到。家长不解,"我是为了孩子好,才让他……"现在,有的名人写书,也会说上一句:"当时不能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长大以后才明白。"而我们也要做让孩子长大以后才明白的家长吗?可见,问题就出在了家长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不能理解。家长就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但依然吃着力,做着不讨好的事。心里想着:不讨好也要做,我可是为了孩子好。此时此刻,您的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您对他的爱。  相似文献   

18.
马天红 《幼儿教育》2013,(Z1):80-81
我喜欢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赏识好似一道阳光,能给孩子带来温暖和希望;赏识犹如一剂良方,能使孩子受益匪浅……赏识教育的本源是爱。这种爱,应该是真挚的爱,科学的爱,艺术的爱。只有对孩子充满爱的教师,才能真正尊重孩子、宽容孩子、激励孩子。  相似文献   

19.
不少家长起初是为了督促孩子学习,才陪着孩子写作业。时间长了,这些家长便发现:如果不陪他他就不做作业,不陪他他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坐不住。这些孩子已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这对孩子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去妹妹家,她7岁的儿子正噘着嘴面对墙抹眼泪,一问才知道是因为妈妈没空陪他写作业而怄气呢。我说:我陪你做行吗?孩子一听马上搬来凳子写起来。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他每做一道题都要问一声:“大姨,对不对?”他根本就不相信自己。我问他,你为什么非要妈妈陪才写作业呢?他说:“妈妈看着我做作业没错误,到学校能…  相似文献   

20.
一次,我跟朋友谈起班上那些“教不好的学生”,朋友给我讲了一个他小时候“赖作业”的故事: “我小学时,作业从来不做,是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坏孩子。五年级,班上调来一位新老师。第一天, 我就因为作业没做,被课代表拽到办公室,老师问我:‘真的没做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