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对《荀子》中的助动词进行了穷尽性研究,确定了“可”,“能”,“见”等7个助动词,对它们在《荀子》一书中的句式,语义及句法功能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从语义和语法相结合的角度,对《荀子》一书中的使令动词进行穷尽性地分析。说明它的主要语法功能是构成兼语句式,使汉语在表达上更加准确和严密。  相似文献   

3.
按照专书词类研究原则与方法,对《敦煌汉简》中的助动词进行了穷尽性的搜集和整理,并按其在句中的语义特征进行分类,共总结和整理出虚词14个,出现408次。其中表意愿类的4个,出现178次;表可能类的7个,出现119次;表事理类的3个,出现111次。试分类解释这些助动词。  相似文献   

4.
高洁 《文教资料》2008,(15):32-33
<齐民要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可多得的重要语料.中古时期助动词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出现了大量的双音节助动词,本文就<要术>中出现的双音节助动词进行了穷尽式的统计,并进行句法和语义分析.  相似文献   

5.
“可以”在《春秋左传》中宜分为两种情况:助动词“可以1”和结构松散的两个词“可以2”。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助动词“可以1”在《春秋左传》中处于绝对优势。“可以2”并非“可以1”的渊源。  相似文献   

6.
先秦单音节助动词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理前人提出的单音节助动词,从句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对这类词重新加以审视,考其语义,辞其功能,最后得到一个先秦单音节助动词的有定范围。  相似文献   

7.
杨琴 《语文知识》2009,(1):90-92
文章考察《周易》助动词有六个,分别对六个助动词的语义功能及句法特征进行了描述.六个助动词有各自的语用特征。认为助动词跟主动词是在同一个基础结构中生成的,在语用上是恰当的。助动词的语义是指向前面的施事者的。  相似文献   

8.
刘东 《华章》2012,(15)
本文以《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作为语料,考察其助动词使用情况.文章首先以意义为标准将《行记》中的助动词分成了可能、意愿、应当三大类,并界定了各类助动词的范围;并结合具体语境,运用义素分析的方法考察了个体助动词的语义类别、语法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
《荀子》中的"夫"有名词、代词、助词、语气词四种用法,这几种用法一定程度体现了"夫"的语法化过程。根据"夫"在《荀子》中的分布情况可以试分析它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原因。  相似文献   

10.
《荀子》一书是战国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所使用的语言映射了战国后期汉语的应用情况。在《荀子》中,介词“於”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本文主要考察“於”这个多功能介词的语义语法功能,希望对战国后期介词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六祖坛经》中助动词得、须、可、敢、能的使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祖坛经》中出现助动词“得”等十个,本文对“得”、“须”、“可”、“敢”、“能”等五个助动词作统计,考察了它们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荀子》一书共留给今天71条成语,对后代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成语源远流长,结构形式多样,语法功能丰富,且含义稳定。本文对《荀子》成语的源流、结构、语法功能、意义变化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3.
荀子《乐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研究者对《荀子.乐论》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荀子与墨子对待“乐”的态度,以及荀子《乐论》思想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作用。虽然荀子并没有直接论述文学的作用,但是他论乐的方式和思路都启发并影响了汉代学者们的思考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鲁六 《语文知识》2007,(2):48-52
《荀子》反义词共457组,其中单音节反义词占绝对优势,这与上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的情况相一致。语法类型比较单一,主要分布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种词类上,形容词最多。这是由反义词的形成条件决定的结果,也是汉语反义词词类分布的普遍规律。《荀子》反义词在对应关系上存在不平衡现象,这种现象又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就《荀子》中引《诗》和论《诗》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荀子》引《诗》中《雅》居多的原因;浅析了荀子论《诗》.即“《诗》、《书》之博”与“《诗》、《书》故而不切”是否真正矛盾,及何为荀子提出“善为《诗》者不说”的意会读《诗》法.  相似文献   

16.
《荀子校释》汇集荀学研究之大成,同时考订是非,解释疑滞,多有发明。但是该书内容繁密,难免偶有疏漏、误释。今摭拾五条,谨献其疑,以补其阙,分别为:"和齐"的"齐"不必改读,"率"字两处误释,"蠲疑"的"蠲"是"■"的借字,"埶在本朝"的"埶"当读为"设","隘慑"同《左传》之"垫隘"。  相似文献   

17.
《荀子》一书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段,对偶的运用更是屡见迭出,且频频与其他辞格综合使用,颇具特色。文章主要从散句中的对偶、判断句中的对偶、对偶与其他辞格的综合运用三个方面入手,对《荀子》中对偶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符的《潜夫论》就其文学价值而言,为东汉散文的佼佼者。通过比较考察《潜夫论》散文与《荀子》,发现《潜夫论》无论从论证思维还是论文结构,以及论证句式上,都明显受到了《荀子》散文的影响。王符正是在汲取《荀子》散文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加上其创造性的改造和运用,形成了自己散文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19.
陈孝顺 《学语文》2003,(3):17-17
世人皆重为学,东洋西洋,远古近今,无不然。公元前4至3世纪我国荀子有《劝学》篇,2000余年后英国杰出哲学家培根亦有《论读书》文,均畅论学习的重要性,各个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姑且不去评论它们论说的内容,单就  相似文献   

20.
《荀子》是中国传统哲学典籍,对中国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荀子》英译本有限,对其英译的研究也远远滞后于荀子思想研究。文章对国内外《荀子》英译研究进行分析与总结,发现国外研究聚焦译文优劣评析,国内研究则既有微观的语言层面分析,也有宏观的典籍对外传播路径探索,但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需深入研究,以推动《荀子》英译及其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