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学大师辜鸿铭在1898年将中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翻译成英语,他的译经活动打破了这一领域有史以来一直由西方传教士垄断的局面,开始了《论语》翻译的多元文化介入时代。在迄今为止60多个《论语》英译本中,辜鸿铭翻译的《论语》堪称"华人第一译本",在西方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辜鸿铭《论语》翻译的背景辜鸿铭翻译《论语》与他传奇式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文化观念有密切的关系。辜鸿铭称自己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这句颇具调侃意味的话倒是他一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窥探辜鸿铭的道德教育思想,如何以一种文明对话的方式,将中国人独有道德力量的产生、目的、价值等方面作了充分论述,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相似文献   

3.
在时人眼中,辜鸿铭有两种形象:在中国人眼里,他是保守主义者和国学大师;在外国人眼中,他则是哲人与东方文化的代表。可以说,辜鸿铭是一个毁誉参半的文化大师。  相似文献   

4.
本文客观介绍了辜鸿铭围绕翻译工作的一生,总结了其翻译的基本思想,并对辜鸿铭翻译作品中的部分代表作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
楚楚 《湖北档案》2007,(4):40-43
曾以一袭破旧的马褂、一顶瓜皮小帽压着的长辫,以及关于缠足、纳妾等奇谈怪论闻名于世的中国近代史文化名人兼奇人辜鸿铭,字汤生,1857年出生在马来亚槟榔屿的一个华侨世家。他从小就接受西方教育,曾被一对英国夫妇收为义子。他13岁即赴欧洲求学,十余年中游学于英法德意诸国。  相似文献   

6.
卢红霞 《兰台世界》2012,(22):12-13
辜鸿铭是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的一位名士和中国文化史上的奇人,他精通9国语言,获得了国外的13个博士学位。然而他所生活的年代(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当时中国面临的是民族兴亡的大问题,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就会诞生特殊的人群,辜鸿铭就是其中之一。辜鸿铭老先生具有强烈的爱国心,他特别崇尚中华文化,并斥责过西洋  相似文献   

7.
如何营造一个阅读的社会氛围,是关系到一个民族文化、素质甚至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阅读型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和平、文明、安全,具有发展后劲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田霖 《中国编辑》2007,(6):70-72
“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精神生成语言。当语言代代相传的时候,民族的全部文化、精神内涵也就附着在语言之上了,语言趋向文明的过程是不同民族精神趋向文明最过硬的指标,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共同支撑起社会的文明进步。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高科技、高信息化、思想和文化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促使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不断发展变化,语言就成为包括思想、文化、观念等在内的一切社会变化的最为敏感的显示器。它能够迅速捕捉和反映社会时尚的变化及人们文化心态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世界文化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及联合大学与传媒以更好实现课程积极目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中通过多层次的论证强调指出人们始终持有相异或相冲突的宗教、哲学以及意识形态,尚没有一种普世真理足以使世间所有人心悦诚服.即便是广泛接受和运用中的科学知识,其发展亦受阻于人类本身的局限而不可确定.尽管科学在前沿问题研究上竞争激烈,也仍然无法回答和消除所有的问题和差异.因此,从全球或泛人类立场观之,人类现有的知识与理解能力具有不确定和不完整的特点,而这样的特点浸透在所有的具体文化信仰之中.认识到共同局限性的人们--尤其是政界的领导人--亟需摒弃极端的文化分离思想,以更宽容理解的心态进行思考和行动,这样才能避免不同民族及不同国家间的不断冲突和互相伤害.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档案作为少数民族文明的承载者,蕴含着形式多样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文化是人类对所处环境的一种社会生态适应。  相似文献   

11.
圣诞节刚刚走远,中国人的特大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但人们对洋节在中国的肆虐还存在着的那份感慨,仍然索绕在心头——洋节应不应该过,春节怎么了?洋节在中国真的是狼来了吗?在2008年圣诞节到来的时候,北京东城的一个著名四合院——西堂子胡同35号院子里,正在筹办一场热闹的圣诞聚会。而透过这个院落里中国传  相似文献   

12.
宁大鹏 《大观周刊》2011,(16):110-110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广告不但是一种促销手段,也是一个文化载体,“广告是文化”的观念渐渐被人们接受。现代广告应从中汲取有益的元素,既保持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又融入现代创作意识与创作理念,制作出文化特质鲜明、立意独特的广告创意。  相似文献   

13.
达公 《新闻世界》2008,(4):32-32
姓氏,是中国文明中一个极为独特的文化现象,每个姓氏背后,都隐藏着一段真实的故事。而众多姓氏中有五个姓既非常罕见,又令人“望而生畏”。  相似文献   

14.
辜鸿铭在1915年出版的《春秋大义》中谈到如何评估一种文化(文明)的价值:"欲估价一种文明的价值,我以为最终必须要问的问题,不是该文明业已或能够建造怎样巨大的城市、怎样辉煌的屋舍,怎样齐整的道路,也不是该文明业已或者能够发明怎样美观舒适的家具、怎样巧妙适用的物件、工具和设施;不,不是这个问题,甚至不是该文明已然或者能够发明怎样的机构、怎样的艺术和科学。欲估价一种文明的价值,我们必须要问的问题,是它生产了  相似文献   

15.
佛教向来被视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佛教在印度基本消亡后,以中国为首的传统汉文化圈(主要包括日本、韩国、越南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成为佛教传播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地区,所以佛教也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佛教在当代西方主要国家的  相似文献   

16.
17.
正随着文化与经济、综合国力、国家软实力的日益交融,纪录片跨文化传播在国家形象塑造、文化传播与文明传承、人类发展与人性价值揭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推动我国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如何在世界纪录片中打造中国品牌,如何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纪录片生产、播映大国乃至强国,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题。一、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功能和意义纪录片的功能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纪录、教育、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人文关怀、抒写情感等,这些功能往往交织重叠在一起,难以区分,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翻译家.林语堂于 1928-1935年主要从事英译汉,他主要以西方人的目光向中国传送西方文明,进行语言研究方面的变革,1935-1940年转为汉译英.自1930年起,林语堂采用英文改写或英文创作的方式对外译介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动画自20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绩。如今,提及中国动画,必然提到一批经典动画片,如木偶片《神笔马良》、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折纸片《聪明的鸭子》、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文化的国度,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艺术重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根植于民族历史的土壤之中,流淌于五千年历史文明的长河。新疆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东西方交通要冲,著名的"丝绸之路"即横贯新疆的天山南北,东西方的文化也经过这条大动脉汇合于此。新疆是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腊文化和罗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