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载体和工具,需不断改革以适应文化发展的需要,但它的改革不能超出民族文化本质所能存在的限度.语文教育是借助语言文字使人在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的最基本的手段,是推动文化发展和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具.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提倡多层次、多角度地解读文本,不同视角的文本解读拓宽了语文教师的视野,为语文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然而,很多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教师根据自身经验随意化、主观化解读文本的倾向,给实际的语文教学带来更大的问题。问题是,在“课堂教学”这一特殊语境中的文本解读是否应该有其限度?如果有,这一限度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3.
所谓度,就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当我们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语文教学要想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点燃学生创造性的火花,就必须借助课内外延伸。但这并不等于说是某一课堂或某一篇文章只要延伸了就达到了拓宽语文天地的目的,也更不是说延伸得越多越广就越好。事实上我们进行课内外延  相似文献   

4.
万琳 《语文天地》2014,(4):74-75
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适量地引入地方文化,利用地方文化,让学生在动态发展的大语文空间中学习语文知识,这是语文教学不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高中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学生学习语文既在于学习知识,更在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当前外来文化入侵的现象日益严重,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应该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将语文教学变为传承传统文化的舞台,以此来传承传统文化。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找到两者之间的切合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间交流的加强,文化的翻译成为国内外各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文化是否可完全的译,译学家们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实际上,文化可译,但存在一定的限度。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文化的翻译也存在一定的限度,进而影响着文化的交流。讨论文化的可译性限度,论述文化的异同,以及文化差异对文化的可译性限度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翻译的文化维度,从而完善翻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再“语文”一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之“身”布满着神经。这神经就是文化。“说它是文化,第一,它负载着文化;第二,它传承着文化;第三,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当然,说它是文化,还因为它创造和发展着文化,提炼和提升着文化。语文教学改革,就是要充分体现语文的文化属性,完善语文教学目标,丰富语文语教学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浸润在文化之中,使文化这根神经活跃起来。神经的活跃,定会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文化不是虚空的,它整合和弥散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之中,从本质上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是语文文化。提携文化这根神经,语文教学改革如何突破与平衡呢?其一,…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应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这一理念强调语文教学必须注意把握语言与文化的同构性,把语文教学作为"体认"文化的过程,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礼。如何构建理想的语文课堂,使学生领略文化的丰厚博大,进一步传承文化,发展文化?这就需要教师用文化的视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日趋频繁。原属中华文化的观念、意象等元素被译介到其他文化,进而融入、丰富和发展了其他文化。然而文化的可译性限度却影响着中华文化的译介。文化可译性限度是可以通过诸多方法加以消解的,而音译法是其中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它在消解中华文化可译性限度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毋庸置疑,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应当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但这种教育必须适度。思想性和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两个基本特征。根据这两个基本特征,语文教学既要注意挖掘教材中固有的思想因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又要进行必要的语言训练。因此,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固然不对,但假如超过了相当的限度,忘记了语文教学特有的任务,也同样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极大限度地促进资源共享,缩小因教师个性差异而带来的不同学校不同班级语文教学的差异、提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语文课堂成为一个艺术享受的殿堂。  相似文献   

12.
邓政阳 《教书育人》2011,(31):24-25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就是乡土意识,因为了解,所以热爱。语文教师的乡土意识是指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对乡土文化的解读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乡土文化知识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乡土文化即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语文教师是文化传播者,  相似文献   

13.
一个学科成熟与否,首先取决于它特有的概念积累的数量,其次取决于它的概念运用的质量。语文教育学科已经积累了最低限度的概念,并由概念联结成了一个具有内部联系的认识系统,这表明它在趋向成熟。但是它的部分基本概念或者被误认,或者被混淆的事实,则迫使我们要下工夫,认真地给以界定。本文就下列基本概念,试图逐一做些辨析。一、语文和语文科语文和语文科是经常被混同的两个概念,即把语文当成了语文科。其实,只有当语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语言文化,教育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而培养人才,语文教育就是通过语言文化来培养人。小学语文教育又是这其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一环,这种基础性不仅表现在对高层次语文教育的作用上,而且表现在对其他学科的作用上。如何开展并做好小学语文教学,达到这一教育的目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语文教师该如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老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呢?一、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语文教学应该充分保证学生的自主读书时间、独立思考时间以及互相探讨时间。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变传统的以讲课为主的教学方式为讲课与学生独立思考为一体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乡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元坑古镇中悠久灿烂的宗祠文化,古色古香的古民居,绵延千年的古文教文化。这一切宝贵的乡土文化课程资源,需要语文老师用心去挖掘,并将古镇文化融进语文课堂,增强学生学习古镇文化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从而达到吸收中华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可译性限度在翻译实践中,主要发生在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上。本文将从英汉动植物词的联想差异所折射的民族文化的差异来分析文化方面的可译性限度,追一步探讨英汉互译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8.
语文跨学科主题活动,能让生活成为学习源泉,让学习更好服务生活,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实现“五育”融合发展。在“创享语文”教学中,可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学校集体活动”“传统节日活动”“地方特色活动”,设计开展“创享语文”系列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五育”融合发展。在设计跨学科主题活动、促进学生“五育”融合发展过程中,应做到“跨”有限度、“跨”有梯度、“跨”有温度、“跨”有效度。  相似文献   

19.
对视觉文化的理解存在文化和方法两种视角,文化视角强调视觉文化的文化特性,方法视角强调视觉文化理解过程的能力获得,特别是对美的习得。通过分析语文的学科视觉文化特性,我们发现视觉文化的理解过程和语文教学目的实现过程在目标上存在一致性——对美的追求。运用视觉文化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品性是实现语文教学美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视觉引导一文化解读一价值发现一审美培养”这一视觉文化方法的逻辑,能够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审关能力,形成理解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正确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项涉及语言、文化、民族、地域的复杂活动,翻译过程涉及诸多因素,文化可译性限度问题在翻译理论中饱受争论。文化差异确实阻碍着民族、地域间的跨文化交际,但由此产生的不可译并非一成不变,文化融合背景下的可译性限度正逐步缩小。译者作为翻译过程的重要参与者,更应在翻译过程中适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再造文化”实现“翻译文化”。文中详细阐述了文化融合过程中译者主体性对于文化翻译的重要性,实例论证了可译性限度缩小趋势,以期拓宽和深化研究文化可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