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农”问题一直横亘在我们心中,拂之而不能去。用社会学视野观察之,是想让具有乡土情结的人“倾听它的声响”。本期论坛主要讨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如何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尊重和依靠农民跳出历史周期律、“组合竞选”谁与之争峰以及影响农民职业流动的因素。陆学艺教授认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打破“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体制格局。郭书田研究员认为,突破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必须在十四个方面予以改革;石山老先生认为,应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尊重和依靠农民跳出历史周期律;辛秋水研究员认为.在村民自治中创造的“组合竞选制”模式具有科学规范、公平合理、简便易行等优点,值得推广;同春芬博士则在全面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中国农民职业流动的制度因素、社会因素和人力资本因素。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的体现 关于中国社会转型,观点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中国社会转型最根本的就是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制度层面的历史转型。在此之后的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实现现代化,主要是发展层面的社会转型。虽然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也要进行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与社会流动:从理论到现实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首先认为,社会流动是社会转型的标志和机制,社会流动程度与社会开放乃至社会转型程度成正比,合理的社会流动可形成新陈代谢、拾遗补缺和促优汰劣的社会机制。另一方面,转型过程中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科技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和制约其社会流动状况。其次,文章从社会现实出发探讨了本世纪末中国的社会转型与社会流动。认为:80年代中国的“流动热”和“流动潮”既表明中国社会正以强劲有力的步伐步向开放、迈向现代,又表明社会转型或社会改革在行业、地区及单位严重失衡;90年代中国的三大基本阶层即农民、工人和干部的流动则与改革的深浅和利益的得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就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基于劳动者与职业能力和职业内在客观需要不相关的因素,在就业机会或职业待遇上做出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从而取消或损害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的行为。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律,现行的有关就业歧视的立法存在重大不足,导致就业歧视难以遏制与禁绝。国家要从对现行法律法规展开违宪审查与清理、制定反就业歧视专门法、建立反就业歧视保障机构三个方面来构建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职业歧视是世界性的难题,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我国亦不例外.本文首先从反职业歧视的称谓入手,然后剖析了目前最流行的三种反职业歧视价值理论基础,并指出我国反职业歧视的必要性.最后对我国反职业歧视法律控制做出了检讨和构想.  相似文献   

6.
目前影响我国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较低,所以尽快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成为当务之急,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社会转型服务。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一个古老而高尚的职业。这一职业领域对职业主体的道德要求是很高的。在今天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这一职业的道德与其它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一样在经历着更新和考验,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只有从人格重塑着手,树立合乎时代精神的新型教师道德,方能改善职业活动现状,更好地实现职业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并伴随相应的职业转移,面对社会转型许多农民感到迷茫甚至焦虑、恐惧、不适应。这种心理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他们在城市中的生存与发展,更有可能直接影响到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农民的继续教育中不仅要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加强心理教育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9.
目前影响我国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较低,所以尽快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成为当务之急,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社会转型服务.  相似文献   

10.
根据人口普查资料,1982-2000年中国工人、农民两个职业的变化情况说明,这两个职业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流动.这种流动主要体现为:(1)农村青年离开农村,改变农民的职业身份;(2)原来的工人大量流失;(3)农民与工人职业的变化体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4)工人、农民身份的变化与人口迁移流动紧密联系.目前的这种社会流动模式存在着比较大的隐患,如果对这种模式的缺陷认识不足,就可能产生一些不利于社会长期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人口流动常被有些人认为是社会稳定的祸根,这是对人口流动和社会稳定关系的误解,或是渗透了对流动人口尤其农民的歧视与偏见.人口流动中表现出来的"城市病"并非是人口流动所造成的,而是深层次的制度性歧视的结果,是国家和城市对农村和农民欠帐太多的惩罚性表现.以牺牲公民的迁徙自由权等人权保障以及牺牲国家城市化及其现代化进程为代价,来实现社会控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真正的社会稳定.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稳定则是建立在公民权利诉求充分实现以及国家的城市化及其现代化基础上,是一种相对的、动态的社会稳定.人口流动有助于形成更高层次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农民职业流动是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是城市化的重要环节.当前农民职业流动具有规模庞大、流动不稳定、职业地位低的特点.这与当前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体制、城乡差别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有别的教育资源配置等原因有关.只有取消对农民职业流动的各种不合理限制、构建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和培训才能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听障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前提保障。研究聚焦听障大学生歧视知觉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以及社会适应与成就动机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对国内12所高校的听障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24份,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歧视知觉对职业价值观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2)歧视知觉通过三条路径间接影响职业价值观:一是社会适应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成就动机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社会适应—成就动机的链式中介作用。据此,建议营造全纳包容的社会环境,构建无障碍就业支持体系,创设“启发式”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出现的“知识失业”只是一种假象,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因歧视现象而引发的“歧视效应”是产生这一假象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高校毕业生的歧视阻碍了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右移;另一方面,劳动力需求者的歧视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选择。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正经历着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变迁。在这场制度变迁过程中,农村养老保险存在旧制度功能弱化、新制度供给与农民需求的失衡以及新制度对农民的歧视等问题。为此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创新势在必行,从制度创新的前提、关键、基础、必要条件和补充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便在农村顺利实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职业农民是社会发展和后工业时代出现的一个新的职业群体,是相对于传统农民而言的。传统农民存在结构不良、数量减少、素质不高等问题,职业农民具有素质较高、市场意识强、流动较为自由等特点。可以从建立法律法规、实行职业证书制度、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和内容、完善多施教主体等方面进行职业农民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刘祖云教授撰著的《从传统到现代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研究》一书于 1999年 12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流动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从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或范畴出发 ,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进行多视角多层面的探讨 ,是该书的初步尝试和一大特色。该书共分 11部分 ,各部分题目依次是 :社会变迁、社会发展与社会转型 ;社会转型与社会开放 ;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 (上、下 ) ;社会转型与社会流动(上、下 ) ;社会转型与社会控制 (上、下 ) ;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 (上、下 )…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城市社区功能变迁与社区制度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区作为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集中体现了社会转型的基本特点,当代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城市社区的结构与功能都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客观上要求改变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创立新的社区组织形式及社区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两权分离以及由此形成产权上的双重残缺。这对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和改良土地等都是不利的。不能有效地促进中固农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双层所有权意在对农地所有权进行田底和田面两个层次的分割,在分割所有权的基础上,赋予农民一种完整的农地产权,以此突破中国农地制度在所有权改革上的瓶颈。这对进一步促进中国农地流转,发展土地市场和农地规模经营以及推进中国农业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民绿色证书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15年实施历史,被称为农民职业技术的典范的绿色证书教育自2001年有些销声匿迹,人们不禁问起这一当年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特色的农民教育为什么沉沦匿迹了呢?有什么制度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如何解决?问题就是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