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生性动力机制指的就是所有驱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种外在动力构造要素的有机组合;实践表明,要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的理论研究,就必须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外生性动力机制的逻辑基点、概念内涵及其概念外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联动型动力机制指的是有效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历史与逻辑、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等逻辑互动的各种动力构造要素的有机组合;其精神实质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及发展的契机,促进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协调发展、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性和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整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总结,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动力: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逻辑先导;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实现机制;领袖求索与群众经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前进引擎。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生性动力机制指的是所有驱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种外在动力构造要素的有机组合;就其精神实质来说,外生性动力机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形成阶段性发展特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机制"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等三个重大的理论主题,展开了相应的理论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这为我们深入而全面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机制无疑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正是统一战线在道路、理论和制度等层面大发展的历史。可从三大维度梳理统一战线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进程中的演化逻辑:一是从守正创新维度梳理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道路的科学方略逻辑,即求真务实、善始善终、集思广益、识古鉴今,揭示创建中国特色统一战线模式的机动战术;二是从大团结大联合维度梳理统战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理论创新逻辑,即联合各方、求同存异、民主共建、团结互助,揭示推进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动力机制;三是从协同共治维度梳理新时代中国特色统战理论引导社会资源整合的实效价值逻辑,即相机行事、深入人心、固本培元,揭示发挥统战制度优势服务社会的实践功能,从而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事业的“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创造的实际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因和重要推动力量,各种有效驱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构造要素的有机组合事实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动力机制;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动力机制经历了"社会创造结构论—社会创造主体论—社会创造功能论"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延缓机制指的是那些主观上为了积极推进而客观上却延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各种动力构造要素的有机组合;教奈主义、经验主义和宗派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延缓机制的结构要素,其实质就是个学风问题、实践片面化以及党风问题。  相似文献   

9.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范式,是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遵循“逻辑起点一逻辑中介一逻辑终点”这样的理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范式的理论、方法和价值这三个维度来分析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进程,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这三个维度的内在有机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结构,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性和科学性提供了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进程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是统一的.在这一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围绕"回答什么问题,怎样回答问题"的主线;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基点;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逻辑表达方式和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指向而展开的.主题、主线、基点、表达方式和指向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是历史地生成的一种主体存在;在概念内涵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指的是那些推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关系力量的总称,这种主体力量是相对于政府、国家等主流政治力量而言的非官方公共力量;从概念的外延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体指的是一切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快速而健康发展的社会力量或社会因素的总称,这种主体力量是相对于个体力量而言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创新奠定了一系列社会历史条件;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向纵深方向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创新不断实现由“哲学-方法论”创新——“实践-方法论”创新——“理论-方法论”创新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创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它具体包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诚信精神,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革新精神,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进取精神以及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的无畏精神;这一精神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之间的有机结合,而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过程性与阶段性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间的逻辑互动。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党的思想建设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产物;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遭受重大挫折的历史关键时期毛泽东党的思想建设理论拨正了其正确的前进方向,并事实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由自发向自觉的历史性转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性飞跃,要求我们深入研究毛泽东党的思想建设理论并实现其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中国模式的内在规律及机制的深刻揭示和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和抽象。其所要关注的核心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改革以及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结合”问题,而这种“结合”所形成的专布性取向与泛布性支持之间的关系问题,则事实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论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十六大以来党的领导集体进行理论创新的必然产物与智慧结晶;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突破;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历史性飞跃和理论升华;是新世纪当代中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