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事物和人物的特征或与其相联系的因素来命名,是一种趣味性很强的语活动。命名表达,要么直叙特征,要么曲语寓趣,要么引经据典,要么运用修辞等,要求语言简洁充实、有力严谨。在命名过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观察思维、概括思维、想象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和鉴赏审美的水平,或说可以看出一个人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输出信息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叙事性文章中往往有自然景物教学、自然环境描写,在教学中我们要么以固定的模式去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要么就是忽略了景物描写的作用。其实,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果我们从情感入手,去分析景物描写,对课文的理解能达到一个更深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一种手段,是读者运用大脑中的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并在阅读过程中加以证实和修正的过程。阅读过程涉及读者的语言能力、理解推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阅读速度。可以说,阅读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外语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一、改革课文教学,打好语言基础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课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课文  相似文献   

4.
《天山景物记》是职高《语文》第三册的教读课文。作者碧野通过对祖国边疆绮丽景色和牧民们幸福生活的描写,抒发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文中的景色描写丰富多彩,极具特色。作者娴熟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加上细腻的文字描写,使天山的景物跃然纸上,给人一种挥笔即可画出的感觉。我任教的美术装璜专业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年的绘画基础,如引导他们发挥专业特长,结合课文内容创作一幅“天山景物图”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以激发他们再创作的欲望,达到寓教于画的目的。我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我都注意与学生一起运用各自收集的信息,读懂课文,补充课文,感悟课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讨,启发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敢于提问,善于动脑,勤于读书,有的对课文大胆质疑,有的补充材料,从而对课文所描写景物的特点了解得更深入,更广泛。《我爱三峡》是S版教材一篇写景课文。瞿塘峡在三峡之中最短、最狭、最险,气势和景色最为雄奇壮观,课文中只介绍了其中一部分。教学中,我让学生运用收集到的信息,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介绍瞿塘峡。这时,学生积极性颇高,连平时“羞涩”的同学也举起了难得一举的手。有同学说:“瞿…  相似文献   

6.
在新程实验调研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以后,研讨交流不时闪现思维的火花,教师只要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学生的认识就可能上一个台阶。可这时教师心里却没了谱,要么把学生思路强行拉到教师的思路上来,要么随波逐流。请看某次《散步》一文的教学。《散步》在人教版实验教材里是自读课文,实验教师很容易放得开。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勾画美词佳句,再诵读勾画的内容,并说说喜欢它的理由。有两位学生的发言值得一提。一个说他喜欢课文第三段的景物描写,因为这段描写写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为下文作了铺垫。另一个…  相似文献   

7.
《雷雨(节选)》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常读常新的经典篇目,然而在日常教学中,许多老师对人物形象的解读往往流于表面,要么给人物贴阶级的标签,要么以道德的标尺将人物分为绝对的好人和坏人。本文试图通过对课文中一个难点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追求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来改变教学中的简单化、单一化的毛病。  相似文献   

8.
运用逆向思维教学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逆向思维教学语文,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自觉思维,大胆思维,积极地去发现新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要善于激发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学习的兴趣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运用逆向思维教学,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某优秀教师在教学《杨修之死》这篇课文时,诱导学生围绕怎样看待曹操杀杨修、杨修该不该杀等问题展开讨论。多数学生认为从曹操杀杨修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曹操奸险狡诈…  相似文献   

9.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思维方式。"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在语文教学中有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又可以助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有序提高。由于思维具有抽象与不可捉摸的特征,很多时候难以具象化,这使得不少语文教师有些知难而退:要么把培养创造性思维这一任务转交给数学、科学等其它学科;要么把创造性思维混同于字、词、句、篇的听.  相似文献   

10.
思维是一个人智力和能力发展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 ,要发展学生的智能 ,首先必须加强他们思维品质的培养 ,把它作为发展学生智能的突破口。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从以下五个方面培养学生思维。一、从课文题目入手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复杂的课文内容作概括、归纳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集中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的特点。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 ,注意从课文题目入手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如教《丰碑》一课时 ,我先在黑板上写出“丰碑”一词问学生 :“你们知道什么是丰碑吗 ?”学生回答之后 ,我又在“丰碑”前面加上“晶莹的”…  相似文献   

11.
诗歌作为一种以抒情为主的文学体裁重在意境的创造。从思维科学和形象描述语言学的角度,也可以看出意境存在多种意象组合结构。诗歌意境一般以静态的、单一的或多元的景物意象为主,以动态的景物、人物意象描述为辅,具有其审美的思维特征。从艺术意境和意境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家们艺术思维的发展过程,可以了解不同诗人的思维特点。艺术意境思维理论的研究,有助于从思维结构层次上来分析艺术意境,发展意境理论。  相似文献   

12.
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川田野,江河湖海,雨雪风霜,是孩子们熟悉的自然环境。城市村庄,高楼大厦,街道桥梁,家庭房舍,是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不论写人还是叙事,都离不开对这两种环境的描写。这种有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就是景物描写,也可以称作环境描写。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有些课文是以景物描写为主的,如《海上日出》、《繁星》、《松坊溪的冬天》等。有些课文则在写人叙事中进行片断景物描写。这样的课文非常多,带有普遍性。如《小英雄雨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的战友邱少云》、《飞夺泸定桥》等等。怎样读懂这一类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呢?这需要从景物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重视文本",语文教学将课文与作文有机融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将教材资源作为学生创新思维生长的沃土:利用课文题目,借鉴课文的思想内容,运用教材典型课例引导学生广阅博览,让学生在阅读中"厚积",能力训练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的板画不但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头脑里想象的景物由模糊、缥缈变得清晰、明朗,以帮助学生领悟课文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就教学《林海》这篇课文谈板画的运用。一、以画会意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能使学生准确感悟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义。运用版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林海》第二自然段开头一句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字可大不一样。”怎样“大不一样”呢?大兴安岭的“岭”是那么“温柔”,而秦岭的“岭”却是那么…  相似文献   

15.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具有交代背景、突出主题目等作用。目前,课堂上,教师要么忽略了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要么以模式化的解读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导致学生不能理解、掌握景物描写。因此,教师要细读文本,理解编者意图,根据教材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还应根据景物描写的不同作用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关注景物描写,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把语言与思维统一起来考虑和设计。从人的思维活动去分析听、说、读、写能力的表现,可以找到语言信息的输入、输出、检索和组合关系。听和读是信息的输入,说和写是信息的输出,而在信息的输入或输出中都需要准确迅速地检索和组合。语言信息的检索和组合在人脑中就是一种思维活动,可见听、说、读、写能力的核心是思维,没有信息的输入当然无从思维,更谈不上信息的输出了。于是,我寻求着运用现代语言的基础结构,亦即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寻  相似文献   

17.
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高考数学试题以课本、习题为主要来源,源于课本而略高于课本.坚持考查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小题重在对基础知识的直接运用,大题重点对重要内容的思维探索.07年高考数学题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不少学生反映小题做得还可以,大题比较难做,而大题是能力题,这就给教师教学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提高学习数学的悟性.  相似文献   

18.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中学英语教学有这样一个支点么?有,那就是精读课文,通过精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走入英语的语言环境;通过精读课文可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提升语感;通过精读课文可以理解词汇在具体语言情境中的意义和搭配,强化语法;通过精读课文可以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六年,在全国第一届高考语文研究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应对中学生加强逻辑思维训练,努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我认为这正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给中学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我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曾经探讨过这样一个问题:寓形式逻辑于议论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之中,运用逻辑知识,揭示课文和作文的逻辑结构和思维规律。这样,不仅使抽象的逻辑教学具体而形象,而且利于培养学生学习逻辑的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适应这种教学的需要,在分析议论文的过程中,结合教材中的逻辑知识短文,作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初冬》一课重点词及比喻句的教学□安徽蚌埠第三实验小学安磊《初冬》是小学语文新编教材第三册中一篇文质兼美的讲读课文。作者恰当运用了对比、比喻、重叠词等手法,描绘了雾中和雾散后景物的不同特征。教学中我是这样考虑的:一、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