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易 《数学教学》2007,(10):1-5
《课程标准》将"统计与概率"内容与传统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并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一大领域,其重要性于课改实验初已广为人知.但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不少教师对此依然缺乏足够的认识,且客观上对这一领域较  相似文献   

2.
空间与图形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全日制主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提出可从两个角度来认识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并着重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培养的角度、提出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建立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培养思维能力、并就教材编制过程中有关内容结构体系,如何把握好教学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作了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3.
赵燕 《云南教育》2003,(28):39-40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新的阶段目标。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分四个学段(含初中),用9个学年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必须改革识字教学的一些传统做法,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念,探寻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使学生体验识字的过程,培养独立识字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语文素养,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分四个学段,对识字教学提出了具有阶段性、连续性的纵向目标,以及辐射情感、知识、方法、过程、能力等几个方面的横向目标,充分体现了识字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即…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3~8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旋转的方向,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会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描述线段的旋转。2.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在观察、讨论中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5.
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其中“起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好的切入能促成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状态,充分调动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6节“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怎样切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我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及反思的基础上, 形成了以下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课标(2011)》将实验稿中的“空间与图形”领域改为“图形与几何”领域,并要求在此领域中主要体现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等。同时,《课标(2011)》把实验稿中的“图形与变换”改为“图形的运动”,虽然保留了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与缩小等内容,但强调了图形的运动是研究几何图形的一种有效方法,即化动为静,以静制动,动与静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7.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探索基本图形(直线形、圆)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与感受.主要内容是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这些从"形"的角度来认识世界和解决基本问题,是未来公民必备的重要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8.
空间与图形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设计初中空间与图形的教材内容,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本文对其中的两个主要问题作初步的探讨.1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编写新一轮义务教育数学实验教材的依据,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是明确“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的前提.我认  相似文献   

9.
1教材分析“走进图形世界”的内容在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被安排在七年级(上)第五章.本章内容是“空间与图形”最基础的部分.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反思”等活动,认识常见的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及某些平面图形的一些基本性质,通过具体情境了解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和三视图,感受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相互转换关系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材注重让学生经历图形的变化、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构建知识结构,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其中一项要求是根据具体的物体“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于是让学生根据物体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的练习题,便成了一种常见题型。而学生对这类练习题往往很容易出现错误,那么老师如何进行有效引领,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呢?下面结合两个教学案例谈谈笔者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空间想象能力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项姿睿  桑芝芳 《物理教师》2022,(12):24-28+32
本文以“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为例,对比分析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内容.改进了课程内容难度评价模型,定量比较了两版课标的课程内容难度,以期为一线教师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内容。在对一些具体的空间与图形知识开展实践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发现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跟不上教师的步伐,而有的学生则由于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强,走到了教师的前面。基于此,教师必须采取层次化教学以及模块化教学来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探索的效率。本文将重点针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所应遵循的若干原则以及相关实践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金中贵 《贵州教育》2012,(20):40-41
在初中平面几何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熟悉的纸片作为工具进行折叠操作,这样便具有一定的直观性,易于发现图形的本质特征。折叠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探索图形性质的方法与手段。《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15.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7~9年级),将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其中图形与变换部分包含了平移、轴对称、旋转、相似四种变换;另外图形与坐标中也要求学生从数量关系方面掌握图形变换对应点的坐标特点。与以往教学大纲要求相比,新的课程标准突出和加强了图形与变换的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6.
1 教材分析 1.1 教学内容 “平移和旋转”的内容在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被安排在八年级(下)第二十章,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及其性质、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及其性质、简单图案的设计与欣赏.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与图形的初步认识、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轴对称、勾股定理,学习了图形与坐标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对数的认识已扩展到实数.通过学习“平移和旋转”,结合八年级(上)已学的“轴对称”,使学生对图形与变换中的全等变换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渗透让学生用图形变换(此处指全等变换,下同)的视角考虑空间与图形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小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往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学过程完成。所以,教师应从实际生活入手,挖掘有效的数学教学素材资源,创设变换教学情境,以多变换的视角欣赏、分析图形,帮助学生掌握图形与变换的基本规律与概念。  相似文献   

19.
刘玉莺 《福建教育》2007,(11):51-51
《轴对称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北师大版教材把它安排在三年级下册,呈现方式与原人教版第十一册《轴对称图形》基本一致。于是,我照搬原来的教法,在三年级上了一次。我先后出示纸剪的不对称的衣服,对称的蝴蝶、蜻蜒、亭子等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的发现。结果,学生发现的都是和对称无关的特征。课上了十几分钟,学生连对称的边都没“摸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