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的第一部实验性短篇小说集,标志着乔伊斯"决心告别传统,走上文学实验与革新道路的一个重要开端"。[1]乔伊斯的现代主义风格充分体现其三位一体的艺术创作核心,即以时间?意识和技巧为创作兴奋点,由点及面铺展蔓延其对于生活和艺术的哲学思考。本文从柏格森的"心理时间"角度,来探讨乔伊斯"以一日为框架"的小说模式在《都柏林人》童年期三篇作品中对瘫痪主题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在乔伊斯的作品中,一大艺术特色就是其对象征这一写作方法的灵活使用.《阿拉比》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一篇,故事简单却含有深刻的象征寓意,深刻揭示了20世纪初都柏林社会的精神瘫痪.本文拟从象征手法的运用来深入挖掘该作品的隐义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和他的中短篇作品《死者》,正如在他的其他大部分作品中一样,乔伊斯在《死者》一文中也使用了意识流的文学手法,而这并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是有其作用和功能的。本文简要分析了乔伊斯对主人公加布里埃尔意识流的描述在文中的三大作用,并得出结论,意识流的描写在《死者》这部小说中意义重大,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小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死者》被认为是詹姆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高潮。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加布里埃尔的刻画,展示了加里布埃尔精神世界从瘫痪到顿悟的变化过程。从黑格尔冲突理论视角看,《死者》中的内部冲突和外部冲突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在加里布埃尔精神世界变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新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5.
福柯批判理论提出具有反叛性的"异托邦"概念,又提出监视和惩罚这种特殊的权力技术,权力的运作方式深刻地体现在"全景敞视"监狱之上。天才作家乔伊斯的短篇小说《偶遇》向我们展示小主人公如何一次次构建"异托邦",在都柏林受到天主教势力和英国殖民势力无处不在的监视和警示,一次次失败。最后主人公认识到都柏林社会已经在宗教、社会、精神和心理上瘫痪了,小男孩的顿悟经历与福柯的批判理论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6.
乔伊斯是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杰出代表,其第一部重要著作《都柏林人》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成就在文学界已获得普遍的认可。文章从《都柏林人》的内在统一性、结构统一性、语体统一性和技巧统一性等四个方面对作品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之第三篇《阿拉比》以精短又清晰的情节展现了主人公的成长之路。人物形象、环境烘托到细节描写为男孩的幻想与现实冲突刻画地逼真与鲜明,男孩逐渐获得提升、走向完善的历程也愈加深刻。  相似文献   

8.
《都柏林人》由15篇短篇小说构成,是乔伊斯的著名短篇小说集,其中《一朵浮云》与《如出一辙》有很多的可比性,这两个短篇都通过对主人公一天工作生活的记叙,表现了主人公在个人精神上的孤绝状态和无助,渴望逃离现实的束缚,充分揭示了蔓延于整个都柏林人中间的心灰意冷的麻木。  相似文献   

9.
短篇小说《死者》是乔伊斯的代表作。本文借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死本能来分析《死者》,从生者之死、爱情之死这两个方面来揭示主人公加布里埃尔的精神顿悟过程。结合爱尔兰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本文分析了作者对爱尔兰未来出路的关心,探寻了“死者”意象的潜在意义——后殖民时期的爱尔兰人的精神死亡及爱尔兰社会的文化危机。这篇小说在唤起现代人的精神信仰方面具有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叶基莫夫是当今活跃在俄罗斯文坛几位老作家之一,他善于创作传统俄罗斯农村文学,是俄罗斯农村文学的继承者和开拓者。在他的农村题材作品中,叶基莫夫不仅善于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通过描写这些"平凡的小事"揭露出当时俄罗斯社会和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道德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叶基莫夫式小说包含着作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诗学特征。叶基莫夫发表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短篇小说《治疗之夜》(又译《童心》)是这类农村题材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不仅"以小见大",独具特色地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而且更流露出作者的创作天分,表现出叶基莫夫式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1.
乔伊斯的创作经历了从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发展过程。他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意识流”手法。早期作品《都柏林人》主要采用现实主义方法,但已开始涉及人物的内心世界。其后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他艺术发展的转折,是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性作品,正式运用了意识流手法。代表作《尤利西斯》虽从整体上仍有现实主义遗迹,但已是“意识流”小说的典范之作,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里程碑。他的创作依赖于传统,植根于现实生活,而又具有反传统的创新精神,“意识流”手法运用中体现出非凡效应,这就是乔伊斯创作的独特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2.
《好兵》是福特最出色的小说之一,小说以一战前英国上流社会为背景,细致地描写了爱德华及其妻子、情人们的感情纠葛和冲突。本文旨在分析现代社会道德体系给人们的身心带来的深刻影响,笔者将从社会伦理道德、宗教道德以及爱情道德观三方面来分析《好兵》在道德伦理上的探索以窥福特对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的严肃思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西游记》中的宝物描写,探究《西游记》通过宝物书写所传递出的文化信号.明清小说中的宝物描写与小说构思及人物形象塑造密切相关.宝物崇拜多受到佛道以及民间宗教的影响,晚明知识界和平民的"好物""赏物"风尚使《西游记》故事中的日常器物与宗教圣物都转化为"宝物",人们对器物的痴迷,显示出文化阶层的世俗化趋向和社会各阶层...  相似文献   

14.
在《汤姆·琼斯》中,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遵循了道德建构原则。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在简单介绍《汤姆·琼斯》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对小说的叙事情节和体现的道德观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插曲式描写、史诗式叙述、戏剧性巧合这三个叙事策略的运用角度对小说的道德建构过程展开了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小说叙事与道德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简·奥斯丁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乡村,她的作品以描写乡村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的爱情和婚姻为主。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通过对五桩婚姻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她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的爱情与婚姻观、女性伦理和家庭伦理。在传统的资产阶级婚姻道德中,金钱和门第是爱情和婚姻的决定性因素。由于女性没有权利拥有和继承财产,她们不得不将物质作为爱情和婚姻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对《傲慢与偏见》进行解读,分析小说中反映出的婚姻观,并挖掘伦理道德观念产生的社会根源,再现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6.
作为《红与黑》前奏曲的《阿尔芒斯》,描写的是一个阶级的没落,预告的是一次革命的发生。小说通过一对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表现了被法国大革命所打败的贵族阶级残余势力在复辟时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人物心理描写十分突出。对没落贵族阶级的揭露和批判所产生的强烈震撼力,以及对男女主人公哀婉动人的爱情悲剧的出色描写所产生的巨大感染力,使《阿尔芒斯》成为一部在世界文学史中不应忽视的现实主义杰作。  相似文献   

17.
"新写实小说"通过描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揭示了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想消失、个性消融、精神困惑和荒芜,其主人公在与社会的冲撞中不可避免地陷入精神围城中,这也是隐含于创作意图中的问题意识和重构理想、道德、价值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格列佛游记》发表于1726年,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讽刺小说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所写,并征服世界文坛的一部长篇小说。在《格列佛游记》中,乔纳森.斯威夫特以他独有的政治视角,严谨的写作态度,和令人钦佩的丰富想象力,用它尖锐而锋利的文笔,影射和讽刺了当时腐败的英国社会现实。在小说《格列佛游记》中,他以幽默的语言丰富了故事的道德含义,以荒诞的剧情讽刺了现实社会。乔纳森.斯威夫特的生活和个人经历中,使他了解到爱尔兰人民被剥削和奴役的事实,基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小说《格列佛游记》,成为了一部不可多得的伟大讽刺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9.
简·奥斯丁的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是一部引起了极大争议的作品,争议的焦点问题是小说所反映的道德问题。但小说用大量的笔触建构了一个自由体裁的论域组合。曼斯菲尔德庄园里家庭业余演戏一节是构建这一体系至关重要的部分,最能反映各个人物的道德价值观。本文将从文本中找到支撑整个文本自足小世界的道德标准,并以奥斯丁给出的社会道德规范标准对各个男女主人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卢塞恩》是一篇可以反映托尔斯泰早年思想的重要作品。小说通过一个流浪歌手被文明人所拒并加以嘲弄的事件,藉此谴责文明社会的虚伪和冷漠,并进而否定文明社会的进步意义。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和调和人间矛盾,作者从抽象的"永恒道德"观念出发,相信有一种"世界精神"可以使人们相互亲近;托尔斯泰主义已初见端倪。分析托尔斯泰主义在自我道德完善方面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反思托尔斯泰主义在人性理解方面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