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医疗纠纷看民事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4月1日起实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医疗纠纷的举证责任作了新的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医疗纠纷举证责任是医方举证责任的复位,是举证责任的合理分配,是对我国民事举证制度的补充。但要真正完善民事举证制度,需要彻底解决民事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2.
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的核心制度,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证据制度的改革.而科学的证据制度首先要保证公平合理地分配举证责任,因为它关系到诉讼风险的承担.该文从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制度出发,分析其存在间题,以探讨如何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3.
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制度在诉讼机制中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诉讼中举证责任的承担便不容忽视。举证责任的历史发展,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举证责任的规定及任何处理当事人的举证和人民法院查证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也试图通过对举证责任中几个问题的探讨,阐述自己的观点,以期和广大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4.
举证责任在民事诉讼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举证责任作为民事证据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当事人的责任划分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举证责任制度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影响了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加强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完善证人作证制度,建立举证时效制度等,对我国立法实践及其改革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在民事诉讼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举证责任分配原则作为民事证据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当事人的责任划分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影响了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加强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完善证人作证制度,建立举证时效制度等,对我国立法实践及其改革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事诉讼法缺乏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手段和程序的规定,既不利于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完成,又妨碍庭审公正及效率。我国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证据收集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作为我国三大诉讼之一 ,有着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不同的特点。本文拟从举证责任、提供证据的期限、证据种类形式和法院调取证据等方面就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特殊性进行探讨。一、关于举证责任举证责任 ,是指当事人对有利于自己的主张 ,有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 ,加以证明的责任 ,如果当事人不能举证证明其主张时 ,就要承担败诉的后果。这是一般意义上的举证责任 ,主要适用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具有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不同的特殊规定。在刑事诉讼中 ,公诉案件的举证责任由司法机关承担。《刑事诉讼法》第 43…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事审判中在证据材料、举证责任分配、审判认证与推理等方面存在的弊端,《证据规定》针对此作出了相关规定,从而补充、完善了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规定当事人举证是民事、经济诉讼立法的国际惯例。原告有证明自己主张合法、合理的责任和权利,被告有辩驳的权利,“谁主张,谁举证”。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依法免除原告的举证责任,也可以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举证行为是一个动态的运作过程,随着民事诉讼程序的推进,举证责任也可能发生转移。质证是辨明证据材料真伪、主次的重要途径,因而质证制度是我国民事程序和民事诉讼证据的一项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举证责任,首先表现为立证责任,即当事人自己在诉讼过程中,向法院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所主张的事实的义务,如果主张的事实被证明为不真实,需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其次是证明责任,即如果当事人在相关诉讼程序结束后仍不能证明其主张的主要事实,则法院不认可以该事实为要件而产生的法律效力,当事人需承担不利于己的法律后果。这两层意义,前者是行为责任,后者是结果责任,其核心是解决在法院处理案件的正当程序完结之后,如果事实真伪仍不能辨,则法律后果如何承担。我国的民事诉讼中奉行的举证责任原则,主要来自《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以及最高法院对民诉法的《适用意见》第74条中有关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则。这一系列条款可总结为:原则上谁主张、谁举证,即主张积极利益和提出事实者承担举证责任;但专门列举的特殊侵权之诉,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但在确定双方当事人具体的举证责任上,这些法规还有很大的漏洞。首先,这些法规明文规定的,只有当事人举证的行为责任,没有结果责任:只规定了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却没有规定当事人举证不能或者所举之证不足以证明其主张时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这样的规定与我国审判工作中长期奉行“实事求是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民事证据法主要体现为判例及司法官员的论述,现代证据法中的多数证据方法在当时都已出现,书证和人证是民事证据中最重要的两种。民事证据的审查与判断的方法也较合理。与刑事证据法相比,民事证据法存在着立法简单、举证责任的分配多样化、证据受重视程度不足等现象,这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民事诉讼本身不受重视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劳动争议仲裁离不了证据。在仲裁实践中,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举证,是劳动争议仲裁主要的收集证据原则。但是在仲裁审理中,涉及用人单位所掌握的证据,劳动者一方往往无法提供。因为用人单位是管理者,掌握了企业的营业执照、职工考勤卡,职工工资单、职工入厂登记表等一系列证据,因而给仲裁审理增加了一定难度。劳动争议仲裁的举证责任究竟应由谁承担的问题,应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即该是用人单位掌握的证据由用人单位提供,而劳动者只需提出,已的主张。仲裁庭在认定事实时,假若用人单位提供…  相似文献   

13.
举证责任的涵义学术界始终存在分歧。本文以举证责任的法律属性为突破口,阐释举证责任不仅是一种行为责任,更是一种结果责任,强调举证责任是当事人不能提供证据时,可能承受对自己不利的法律裁判。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为举证责任得以有效实现提供了操作标准,而推定制度又为举证责任的承担拓展了适用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举证责任是法律假定的一种后果,即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提出自己的主张、证明自己的主张。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明确了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应当举出证据证明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否则将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而原告并不因为举不出证据证明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性而败诉。  相似文献   

15.
一、适用举证责任倒置之法理基础 “谁主张,谁证明”这是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那么什么是举证责任倒置呢?所谓举证责任倒置,是指在某些案件中,原告不必举证,只需表明有损害事实的存在,不需要对于自己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而被告则必须对于自己提出的反驳所依据的事实提出证据并加以证明,如果被告提不出证据或证据不能证明反驳所依据的事实是真实的,就要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  相似文献   

16.
一、适用举证责任倒置之法理基础“谁主张,谁证明”这是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那么什么是举证责任倒置呢?所谓举证责任倒置,是指在某些案件中,原告不必举证,只需表明有损害事实的存在,不需要对于自己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而被告则必须对于自己提出的反驳所依据的事实提出证据并加以证明,如果被告提不出证据或证据不能证明反驳所依据的事实是真实的,就要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1]需要倒置的事实,往往属于原告举证困难而被告比较容易举证的,比如证据距离原告较远、倒置的事实处于被告控制之下等。举证责任倒置是将某些事实的举证…  相似文献   

17.
举证责任的分配是民事证据制度中的核心问题,其与民法上的权利构成要件与权利妨碍要件的界分存在紧密联系。举证责任分配的背后有着经济理性的考量与支撑。我国民法尤其是侵权法领域习惯于采用无条件的举证责任倒置的方法,来化解一些案件当中的受害人对特定事实的证明困境。但从预期举证成本最小化的角度考量,"无条件的举证责任倒置"未必是解决受害人证明困境的妥适方法。证明标准的适当降低或有条件的举证责任倒置也许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诉讼的整个运作过程,皆是围绕证据进行的,当事人提出自己的主张要负相应的举证责任,当事人依据语气来展开攻击和防御,法官要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而法官判断证据就是判断证明力的有无、强弱。民事证据证明力是民事证据的生命,是裁判者进行裁判的依据。我国立法上对各种民事证据证明力的规定不完善,理论上也缺乏研究。通过对我国立法规定的分析以及与国外立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提出对各种民事证据证明力审查判断规则,以指导我国的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9.
人民法院不是举证责任的主体,人民法院依法调取证据的行为不能为人民法院作承担举证责任的依据,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行为,其法律属性应为司法救济,我们应当在此认识基础上构建我国人民法院调查取证制度。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并结合司法改革实践,提出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构建应从明确被告提交答辩状的义务、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建立法官主持下的证据交换制度和建立举证时效制度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