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材施教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合适自己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2.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当今育人的教育理念,面对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本文全面剖析了体育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因和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因材施教,旨在为现今学校体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完善,高中体育教学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而因材施教是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教学手段。因材施教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教学模式,是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广度与深度,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使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提出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每个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文章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群体全面剖析与阐述因材施教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及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体育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整体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前提,更是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学生在智力、性格、气质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教学工作者应该秉承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重要原则,对学生进行基本体育知识的传授以及基本技能的培养,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自由健康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因材施教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出发,提出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这一教学原则,从而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学生个性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脚步不断地向前迈进,我国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从最初的技术型人才培养到越来越引起重视的高素质强能力型人才教育,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体育教学的转型刻不容缓。我国的体育教育正在不断的稳定发展中,在以人为本的大原则下,如何针对学生自身情况因材施教,是以后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课题。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其本身所具备的优点方面,对现有的体育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深入的改革创新,从根本上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以及高效性,从而得到深化素质教育进程的深远目标。接下来,我们就详细的分析一下,针对我国体育教育的现状,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把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并对一些比较细节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脚步不断地向前迈进,我国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从最初的技术型人才培养到越来越引起重视的高素质强能力型人才教育,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体育教学的转型刻不容缓。我国的体育教育正在不断的稳定发展中,在以人为本的大原则下,如何针对学生自身情况因材施教,是以后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课题。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其本身所具备的优点方面,对现有的体育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深入的改革创新,从根本上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以及高效性,从而得到深化素质教育进程的深远目标。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地分析一下,针对我国体育教育的现状,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把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并对一些比较细节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教师》2019,(34)
在开展高中足球教学时,教师采用因材施教策略,有助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而且能够较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更有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教学方案,以不断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基于此,体育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因材施教的具体策略,不断提升高中体育足球教学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8.
卞程纲 《林区教学》2013,(5):98-100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体育教学的对象是由不同的生理、心理、身体素质所组成的群体。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学习中所表现的学习效果也就不同。教师要掌握学生各种不同的生理、心理、身体素质、接受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因材施教,采取相应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普及化,大学体育在大学生们的认识里逐渐占据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体育教师们如何把自己的体育思想和技术传授给学生们,是摆在每个体育教师面前的深刻命题。而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老师改善教学效果,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里应该普遍推广和使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与完善以及社会发展对体育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包括对体育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我国体育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同时也符合素质教育对体育教育的要求,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已经普遍成为体育教师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尊重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以及正视不同学生具有的性格特点与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深化素质教育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因材施教的含义出发,对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必要性以及现状进行研究与阐述,对因材施教在体育中的应用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1.
刘洋 《教育教学论坛》2014,(34):131-132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12.
民族素质是每一个人素质的融合和升华,提高整个民族素质应从培养和提高每一个人的素质入手.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展开教育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重因材施教.文章从"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坚持学生主体性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切实改革评价制度"三个方面论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赵翔 《学周刊C版》2019,(3):141-142
因材施教可以使高中足球教学摆脱传统教育模式,不但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案,而且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基于此,体育教师应了解因材施教的相关概念,对高中体育足球教学中产生的应用问题进行梳理、解决和分析,使因材施教的应用流程完善,并借此为高中体育足球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中的体育学科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与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并重的,要改变传统的“一体化”“齐步走”的模式,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素质教育中的体育学科还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真正培养出学生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另外.学科的教学活动应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并非是将学生进行分门别类、区别对待,而是将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动态的层次划分,将课堂的知识掌握情况分为A、B、C三个层次,而后实行个性化教学,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层次每一节课都需要进行动态调整。结合实践,对因材施教原则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因材施教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一个词了,它源于明朝理学家朱熹所言:“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意指“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对不同的受教育者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不仅仅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更应是体育教学领域中所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然而,基于社会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功利性的制约,体育教学对辨识受教育者身体素质和发育水平等基本因素信息,往往认识不清。长此以往,体育教学必然无法承担起振兴中华民族、强壮民族素质的根本任务。所以,深刻分析因材施教中蕴涵的丰富的教育思想和对体育教学的指导意义,分析…  相似文献   

17.
实施因材施教是当今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针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因材施教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体育课教学中以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认知程度、接受能力、身体素质等为基础,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课既有促进健康、增强体质的任务,还有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任务。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中,除了有性别、年龄的区别之外,还有体质、体能水平的差异。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管在技术动作还是心理素质上,都容易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20.
搞好体育教学,应注意教学的内容和课堂的组织形式,二者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国内外在研究和改进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不断进行探索,这是由于它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