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美国世界观察研完所所长布朗博士预测:2030年中国将有6.4亿人口的粮食需要进口,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满足这一巨大需求。而我国经济专家所持的观点却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2.
中国粮食能否自给自足的探讨──兼评布朗《谁来养活中国》90年代初以来,中国粮食问题引起世界极大的关注。许多国家和学者都先后提出关于中国粮食问题的研究报告。令人注意的是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的一篇题为《到2030年谁来养活中国?》的长文,引...  相似文献   

3.
谢长江 《师道》2002,(2):4-7
莱斯特·布朗在其著作《谁来养活中国》一书中,以一种wakeup call(醒世呼唤)的精神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当中国的人口达到16亿的时候,谁来养活中国人。布朗在书中的论证很充分,但他忽视了一个环节,即对科技进步可以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估计偏低;同时他也忽略了一个人,这个人已经为中国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还将肩负起用知识改变16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神圣使命,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全世界50亿人口中,经常挨饿的人大约有10亿。许多国家不能生产足够的粮食供养其人民。这个问题不仅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而且在像日本、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那么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博士在《谁来养活中国?》中提出了一种权威性看法:一个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的中国粮食问题,在布朗提出悲观预测后,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从中国粮食供求增长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出发,对布朗关于中国粮食供求的悲观预测进行了评论,确立了关于中国粮食供求的谨慎乐观论的观点,指出切实搞好计划生育,控制住人口增长;切实保护好耕地,控制住耕地的非农化使用;切实保护好环境,做好防污治污工作;切实加强政府对农业的保护和投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并从制度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是保证中国粮食基本自给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谈谈加强农业问题材料1:我国1993年粮产9130亿斤。1994年我国发大水,粮产8902亿斤,比上年减产228亿斤。此时,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布朗写文《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被西方称为投向中国的“重磅炸弹”。他认为;2030年中国人口将增长到16亿...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水资源的概略分析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是一个12亿人口的大国,年产粮食49 250万吨(1997),居世界首位,基本达到粮食自足;我国也是一个水资源大国,据1980年的统计数据,总用水量4440亿m~3,目前已超过5556亿m~3,大致与美国相当,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大国家之一,农业灌溉用水与农业灌溉面积,均居全球前列。没有水就没有粮食,由此可见中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否则就不可能生产出养活  相似文献   

8.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曾悲观预言:“谁来养活中国人”。这一预言在世界上掀起了不大不小的杞人之忧。布朗认为,随着中国人越来越富有,他们将需要更多的肉、牛奶和禽蛋,畜产品需求的增加将直接导致对粮食需求的额外增加,而额外增加的量是“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是贫...  相似文献   

9.
一、办伙原材料涨价的原因及趋势走向据有关资料显示,自2000年开始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四年减产,当年均收不抵支,年度粮食缺口呈逐年扩大之势。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大约为8600亿斤,为近十年来最低,而当年粮食总消费量达9800亿斤,缺口为1200亿斤。结果导致去年10月份以来,我国粮食价格大幅上升,迄今仍在持续走高,这是市场经济调节的结果。此轮粮食价格大幅上涨表明我国粮食供求平  相似文献   

10.
民以食为天,中国7%的耕地养活22%人口,粮食安全令全球瞩目.97年爆发的世界范围内粮食危机,布朗命题引起学术界和政治界的关注乃至震惊.如今应站在一个更高的立足点上,客观评价我国农业企业,为科学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梳理经验.课题通过spss,excel软件对市场问卷调查及分析,同时将调节粮食生产的有效手段进行调研和分析.通过分析我们最后将研究当中国真正出现粮食危机之后该如何解决,如何利用资源来进行我国农业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一、粮食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则是基础的基础。粮食生产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有12亿人口的我国,粮食生产情况更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常言道“粮食足、人心定、农业稳、天下安”。粮食问题解决了,农村产业结构就能进一步合理地调整,农村经济各业之间协调、均衡、持续地发展就有实现的可能。进而,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地发展。我国是一个具有12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每年要消费5亿吨左右的粮食,而世界粮食贸易量每年只有2亿吨左右,所以中国的粮食问题只能靠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不可能寄托于别人身上。 二、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 建国47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很大发展。1995年全国粮食总产4.65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为380—390公斤左右,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粮食生产也存在一些较严重的问题。 (一)农业自然资源衰减,农业环境日趋恶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13亿人口,每天吃掉的粮食,每人按一斤算也要13亿斤。这些粮食铺到地上1米厚就要铺1300亩,装满5万吨的船就要13艘。所以,一说起粮食,在我国就是个非常庞大的天文数字。这么多粮食我们要是保管不好,  相似文献   

13.
考考你     
一、单选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哀隆平、李振声,一南一北两位育种专家,分别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一局和最新一届获奖者。回答1一3题。1.从袁隆平到李振声的先后获奖,折射出农业科技对我国农业增产做出的巨大贡献。这说明A.科学理论的客观性C.民以食为天B.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 .1995年,莱斯特·布朗出版了《谁来养活中国?》一书,认为到2030年中国粮食短缺3 .7亿吨,即一半以上的粮食需要进口,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他的预言警示我们必须关注A.粮食安全C.人均耕地B.人口增长D.农业发展3.李振声院士说:“我…  相似文献   

14.
粮食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基础。有专家估计,世界人口到2010年将达72亿,2050年将达100亿。要避免发展中国家出现大的饥荒,就必须提高世界粮食产量。在中国,只从人口增长速来看,到2030年需进口粮食2亿吨,这相当于世界目前的粮食总出口量。中国要养活自己众多的人口,在农业发展上就要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量的道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那么,生物科学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成果给世界带来了什么?以及农业与生物科学的关系如何?生物科学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农业发展?一、二战以后全球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生物…  相似文献   

15.
“造粮工程”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不断增加,而耕地不断减少。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署长,著名学者布朗先生曾向世界发表公告:全世界年消耗粮食总量为12亿吨。这些粮食等于在赤道铺出一条宽16.8米、厚1.8米的环球公路。而人口的不断增加,使这条“公路”每年延长1000千米。科学家预测,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每人大约需要0.4公顷,目前地球可耕地为32亿公顷,依此类推,地球人口极限为80亿。为了解决人类未来的吃饭问题,科学家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造粮工程”的研究,他们除了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农作物新品…  相似文献   

16.
粮食安全是国家头等重要的大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粮食生产基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可以说,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农业是基础,而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改革开放20余年来,我国的粮食生产连续登上了3500亿公斤、4000亿公斤、4500亿公斤和5000亿公斤数个新台阶。今天,我们成功地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还大幅度提高了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水平和营养质…  相似文献   

17.
去年9月份,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布朗等人发表了一篇题为《2030年面临的问题:谁来养活中国》的报告,认为随着中国耕地逐年减少,从1990年到2030年间中国谷物产量将下降1/5,而人口和对粮食的需求却不断增长,因此中国可能出现谷物严重匮乏的前景并足以影响全世界,断言“没有人能养活中国”。情况是否如此?请读——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粮食作为基础之基础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面对人增地减的严峻形势,粮食问题再次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针对中国粮食在“九五”期间要求产量达到5000亿公斤和粮食产后损失高达1400亿公斤的事实,我们应多环节减少粮食损失,全方位降低粮食消耗。  相似文献   

19.
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我国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 我国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到2000年新增粮食500亿公斤的目标,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今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望超过11000亿斤,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八连增。但同时,世界粮食计划署官员雷尔森表示,现在世界上还有约10亿人饿肚子。近来,全球粮食储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人口增速大大快于粮食增产速度、粮食生产不平衡导致分配与消费不均、贫穷国家粮食供给形势严峻。有数据显示,美国有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