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按劳分配,就是指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依据和尺度,按比例分配劳动的成果,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按分分配是与消灭商品经济的预测相联系的,也就是在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地占有全社会的生产资料,全社会生产完全有计划地安排的前提下,劳动者的劳动从一开始就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劳动成果的计量和分配不直接采取价值的形式,而是直接按劳动时间计量,以分发劳动券的形式进行.而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商品经济的存在,在实行按劳分配中还受到多种作劳动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具体贯彻中还存在着一些事实上的不公.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之一。它要求统计和监督社会主义经济各部门劳动消耗量以及劳动者的消费量;它要求劳动的报酬符合于劳动消耗的数量和质量,并且如有可能,更要符合于劳动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在国营工业企业中主要是通过正确地组织工资来贯徹按劳取酬的原则。本文将分别论述恢復时期和建设时期国营工业企业生产工人工资组织中贯徹按劳取酬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其内涵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在做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为尺度,根据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量(包括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其实质是消灭剥削,消除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劳动成果的占有现象.它是人类分配史上的一场重大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工资与资本主义工资反映着两种根本不同的生产关系。前者是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配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而后者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二者从概念上说是比较明了的。从形态上看,社会主义工资与资本主义工资均采取了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的形式。许多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谈到社会主义工资形式时认为,计时工资是社会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态。我认为,这种说法,不是对社会主义两种不同工资形式相互关系的科学概括。资本主义工资作为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它不是以劳动量或劳动成果为依据,而是以潜在劳动技能为依据,表现为劳动力买卖中的价格。为了使劳动者能够不断出售劳动力,保持雇佣劳动  相似文献   

5.
按劳分配原则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分配制度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党章和宪法的确定。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按劳分配原则的科学内涵存在不同的见解,尤其是现行高等学校教科书的表述不一。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按劳分配原则的论述,可以得出按劳分配的科学内涵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要以一定的方式为社会和集体提供劳动,社会和集体以劳动为尺度,在对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根据每个成员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给劳动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按劳分配的计量尺度究竟是什么?对此,国内经济学界众说纷纭。比较流行的有两种提法。一种提法认为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例如,某本全国高等院校普遍使用的教材在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主要特点时指出:按劳分配“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计算的劳动量为尺度。”另一种提法则认为是社会平均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统一。这两种提法有一个共同点,即都认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计量尺度。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内容是凡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尽自己的能力进行劳动的条件下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给社会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或代表一定数量消费品的货币),从劳动的数量来讲,谁的劳动时间长,劳动繁重程度高,他所得到的劳动报酬就多;从劳动的质量来讲,谁的劳动复杂程度高,效果好,他所得的劳动报酬就多。等量  相似文献   

8.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原计划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如要求任何人都按照劳动这个共同尺度领取个人消费品,否定按资本和劳动力价值分配,按资金所有权分配,按经营成果分配等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特殊性.这个特殊性表现在分配制度上,就是必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原则,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同时注意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和实现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9.
按劳分配中的劳究竟指的是什么。 我不赞成把某一劳动形态作为按劳分配的依据。因为按马克思的观点,劳动是一个由三种形态联系而成的过程。劳动过程的准备阶段,劳动处在物质载体之中,表现为潜在形态;劳动过程的生产进行阶段,劳动在发挥使用之中,表现为流动形态;劳动过程的物化阶段,劳动对象化为产品,表现为凝结(物化)形态。 劳动就是从劳动的潜在形态到流动形态再到  相似文献   

10.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党的十五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二者的结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总体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 一、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内容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方式。它的基本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  相似文献   

11.
1.按劳分配(按语部分,1页)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社会要求每个劳动者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而社会则按照各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来分配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它实现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社会主义原则,为亿万劳动人民带来了“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平等权利。这同资本主义不劳而获、劳而不获的分配制度相比,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是,按劳分配并不是共产主义的东西,它体现的“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法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在企业内部要"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这种责任制的基本原则是:责、权、利相结合,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统一,职工劳动所得同劳动成果相联系."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搞好按劳分配,必须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这是因为正确贯彻按劳分配、搞好工资改革的关键在于对劳动者个人劳动的质和量的衡量和确定,而这种衡量和确定是离不开经济责任制的.当前,理论界关于按劳分配中"劳"的确定有"多元论"和"一元论"之争.所谓"多元论"就是认为按劳分配中的"劳"包括潜在劳动、流动劳动和物化劳动  相似文献   

13.
现在,人们大都将按劳分配的含义理解为:以劳动作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尺度,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即等量劳动在怎样的范围内领取等量报酬。以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和商品经济按劳分配现实特征为依据,笔者以为,在按劳分配的场合,等量劳动只能在实施按劳分配的一个具体单位内领取等量报酬。如果实施分配的一个具体单位是全社会,那么等量劳动就在全社会范围内领取等量报酬;如果这个具体单位是全国的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那么等量劳动就在这样的企事业单位范围内领取等量报酬;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们一谈起社会主义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总是归结为按劳分配,并把它作为唯一的原则。但是,社会主义经济毕竟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按劳分配就不能不具有与马克思设想的“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所不同的特点;而且,按劳分配也并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唯一原则。按经营收益分配和按资金分配,在我国现阶段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和按劳分配并不矛盾、同样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和市场经济具有同一性,主要表现在:1.具有同一的所有制形式;2.具有同一的生产力发展水平;3.实行的是商品交换的同一原則;4.存在着同一的“弊端”;5.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同一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原则有着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l.企业是按劳分配的主体;2.按劳分配的依据,不是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3.商品、货币是按劳分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正> 本文拟从思想史的角度对“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进行纵的考察,这对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它的精神实质及来龙去脉或许有一些帮助。一、关于“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其基本含义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尽其所能地为社会劳动,社会则按照  相似文献   

17.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其“劳”有三种形态,并不是仅依据劳动能力进行分配。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与资本家所得并不是按体力劳动能力分配与按脑力劳动能力分配的差别,而是出卖劳动力的收入与以资本收入为主的区别,其分配中存在着较严重的剥削性。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必要实行按要素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中按劳分配为主体,且分配中的剥削性逐步消除,逐步走向劳动作为单一分配主体的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8.
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劳动立法及司法的依据和准则。基本原则确定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劳动者权益能否保障,劳动关系能否协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制度能否建立和完善等重大问题。本文对劳动法实施前后关于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提法做一评价,提出劳动法应有的两项基本原则,即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和劳动者劳动权利义务一致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在理论上一直认为,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有范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独有范畴,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劳分配是社会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如果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商品,就会得出社会主义工资也是劳动力价值的结论,“就会否定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我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商品,社会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表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不是等量劳动相交换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论述按劳分配时指出,每一个生产者,“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  相似文献   

20.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其“劳”有三种形态,并不是仅依据劳动能力进行分配。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与资本家所得并不是按体力劳动能力分配与按脑力劳动能力分配的差别,而是出卖劳动力的收入与以资本收入为主的区别,其分配中存在贵较严重的剥削性。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必要实行按要素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中按劳分配为主体,且分配中的剥削性逐步消除,逐步走向劳动作为单一分配主体的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