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关注随班就读学生学校适应问题的意义随班就读(learning in regularclassroom)是全纳教育理念在我国的一种实践模式,自1989年《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发表和实施以来,我国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残疾学生的随班就读工作。在明确随班就读的对象上,在寻找有效的检测和鉴定办  相似文献   

2.
从2007年9月起,为推进长宁区初中随班就读工作,区特教中心分别派遣了3名特教教师到3所随班就读初中,为初中从事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提供咨询与支持,并对校内的随班就读学生开展资源教学。同时,3所学校也各设有兼职的资源教师1名,对校内的随班就读学生进行资源教学。因此,长宁区3所初中的随班就读学生接受了普特两位教师的资源教学辅导,实行了一种"双资源教师"的模式。一、普特合作对初中随班就读  相似文献   

3.
《现代特殊教育》2014,(2):18-18
近年来,萧山区将推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作为实现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以资源教室工作为抓手,积极推进随班就读工作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但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质量与评估尚不尽如人意.由于随班就读学生(以下简称随读生)生理残疾的原因,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与普通学生存在差异,导致了随读生"在读"而不"在籍"的状况时常出现.这种问题解决的关键就在于客观公正地评估随读生,合理地考核随班就读班级的教师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随班就读工作驶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但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质量与评估尚不尽如人意.由于随班就读学生(以下简称随读生)生理残疾的原因,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与普通学生存在差异,导致了随读生“在读“而不“在籍“的状况时常出现.这种问题解决的关键就在于客观公正地评估随读生,合理地考核随班就读班级的教师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随班就读工作驶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苏州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了特殊需要学生随班就读工作的探索。2014年,苏州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成立以来,该市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大力推进随班就读工作,不断提升全市特殊教育水平。目前,全市63%的特殊需要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涉及300多所普通中小学。各相关学校也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成立随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完善资源教  相似文献   

7.
随班就读是发展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形式,是我国基础教育包括特殊教育探索融合教育的一种创新。2003年国家教育部决定在全国100个县开展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实验,将这一探索创新推向了新的阶段。本刊始终关注着此项工作的进展。北京市随班就读工作始于1988年,是全国最早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地区之一。同时,北京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市教委的领导下,持之以恒、科学发展所取得的成效也是全国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北京市现有随班就读中小学947所,随班就读学生总数4957人,随班就读学生占全市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总数的65%。15年来,他们在随班就读工作上展现了不断创新的精神、真抓务实的作风。他们对随班就读学校管理、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师资培养,特别是支持保障体系的建构所做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不断提供着新鲜经验。本期“视点”,我们选编了北京市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构建、资源教室的建设以及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的文章推荐给读者,供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以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班就读师资是指直接从事随班就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资源。本文中的"随班就读师资",主要是指小学担任随班就读学生学科教学的任课教师、在资源教室工作的资源教师、随班就读学生的班主任及学校领导。  相似文献   

9.
随班就读学生普遍存在着课堂问题行为,这些行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经实践,随班就读教师可着力从开展全面的学情分析、创建融合的教学环境、选取适用的教学方法、实施有效的学业评价四个方面入手调整教学策略,改善随班就读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提升其课堂学习效果,在实现随班就读学生完满生涯发展目标的同时,推动我国随班就读工作高质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班就读是实现“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随班就读工作向纵深推进,随班就读学生学业评估问题日益凸显,美国在对特殊学生实施学业评估适应性调整方面取得的经验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本研究基于对美国特殊学生学业评估适应性调整的内涵、政策保障、实施流程、措施、特点等内容的总结,认为我国可以通过完善随班就读学生学业评估适应性调整相关法律政策;分步实施随班就读学生学业评估适应性调整;建立系统的实施流程和保障机制等相关举措,提升随班就读学生学业评价适应性调整的实践成效,更好地践行特殊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封孟君  祖静 《林区教学》2020,(5):121-124
将知网收录的2000—2018年我国有关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的223篇文献作为样本,利用CiteSpaceⅤ对其进行分析,得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对其必要性、现状、提升策略、教师素养及社会态度的研究。研究趋势为对国外经验的借鉴、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必要性、对提升策略的探索及对社会态度的研究。面向未来,我国学前教育融合教育研究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研究层次、扩大研究范围及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对国家更好地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更好地获得社会生存权,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作用.我国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必要性如下:一是人权需要,即保障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二是政治需要,即增进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程度,促进社会和谐;三是现实需要,即增加学习机会,提升受教育质量,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实现;四是残疾人发展所需,即为残疾人融人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奠定基础;五是顺应国际趋势,即从隔离式特殊教育逐步走向融合教育是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实施普通教育体制改革才能全面推行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我国特殊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理念上的滞后、随班就读机制体制的不健全、特殊教育经费分配体制的不完善、教师培养和培训机制不畅和普通班级班额过大等对随班就读的深入发展带来许多挑战.要想全面有效的促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深入发展,必须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及随班就读的工作机制和体制,全面有效地推进随班就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围绕普通学校转型与融合学校建设,形成一系列标准来推进融合教育的深入实施,成为了加拿大新世纪之后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中,阿尔伯塔省的融合学校标准建设颇具特色。迄今,阿尔伯塔省已通过持续的政策推进,基本形成了由融合学校建设标准、融合学校专业人员标准、融合学校实践标准组成的三维融合学校标准体系结构。这个三维标准体系又是一系列标准或指标构成的集合体。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融合学校标准建设经验对于推动我国融合教育改革与普通学校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师资教育杂志》2012,38(4):429-441
Pre-service teacher training has been identified a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in the promotion of inclusive education. In this study, 200 final-year pre-service teachers from three colleges of education in Ghana were surveyed about their views and knowledge on inclusive educat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SE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most all of the participants had been introduced to the concept of inclusion during their studies. However, only one-third felt highly, or somewhat, prepared to teach children with SEN. The level of knowledge and feelings of self-efficacy were highest among those pre-service teachers who had personal experience of supporting children with SEN during their practicum. The participants tended to prefer those inclusive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that were easiest to apply in general education classroom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utcom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three colleges studied indicating strong effects of the teacher education model applied in each college.  相似文献   

16.
A key objective of inclusive education is to provide learner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with an environment that fosters a sense of belonging. They lose the sense of belonging when they feel being separated from the rest of society. Segregation is, however, a logically necessary method and means of the pursuit of inclusion.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was to uncover the experiences and views of Chinese stakeholders regarding the possible conflict between expans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i.e., segregation, exclusion) and promotion of inclusive education (i.e., inclusion, mainstreaming). We conduct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nine academics, administrators, and practition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ossible impact of inclusive education on regular education. The main finding is that special education can be provided in four forms which the participants argued is an advantage to meet the needs of all learners. They argued that giving home education for learners with high severity, attending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and mainstreaming schools are rehabilitation methods to prepare learners for full integration should they prove successful. The study contributes to a broader understanding of how special education is provided in China and its potential effects on regular education (e.g., challenges in teacher preparation, lack of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7.
在追求民主、重视人权的世界潮流之下,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也逐渐成为世界各先进国家重视的话题。除了尊重个人的受教育权外,也强调无差别的对待,保障个体的受教权益。中国的特殊教育亦在此思潮的影响与带动下,逐渐受到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政府逐渐将特殊教育的实施向下延伸到学前教育领域。文章根据相关的理论文献与实证研究,阐述学前融合教育的基本内涵,分析中国学前融合教育所遇到的困境,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以期成为未来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浙江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以及对国家学前教育政策走向和国际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要进一步促进浙江省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公益属性;强化政府责任意识,明确职责,坚持把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努力完善办园体制,不断增加有效的学前教育资源;建立适应公共服务需求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改善投向结构;建立统一、灵活的教师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并不断改善幼儿园教师待遇;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促进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与公平;创新管理机制,引导民办园健康发展并积极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建立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确保"有质量"以及质量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郭力平  谢萌 《幼儿教育》2012,(12):44-48
20世纪70年代前,美国政府出台的关于早期教育质量的政策不多。70年代之后,政府和社会日益关注早期教育质量问题。美国早期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特点是更全面地定义质量,建立有效的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更加重视师资培训。美国未来早期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建设童年早期系统,充分体现教育公平,提供高质量师资,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政策。系统观、公平观、标准化和师资建设是推动美国早期教育质量提升的要素。  相似文献   

20.

Special education for disabled children is seen by many as being a major factor in the creation of a negative, second-class identity.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disability is increasingly being seen as a positive cultural identity. Consequently, inclusive educat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assimilate disabled children and subsume the promotion of disabled identity under the pervasive concept of diversity. Special schools could, therefore, under the control of disabled people become sites for the promotion of disability as a positive cultural identity and offer disabled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a genuine choice of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