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落的选择:村妇依旧守农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农村建设在新世纪悄然兴起,其所涵盖的内容和政策指向言人人殊,多少彰显了当下农村发展的困难和繁难。这一历史性课题的有效解决,不但关乎中国最广大人群的根本利益,而且关乎中国的社会转型,关乎中国人的未来。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中国庞大的农村人口更增加了新农村建设的繁难程度,使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口问题具有了罕有其匹的探讨价值。本期三篇文章从农村人口流动、劳动力资源和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保障出发,在总结既有学术成果的前提下,征引了宝贵的田野调查资料,提出了富有见地的解决方案,相信会有助于新农村建设问题讨论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我国农民工的人数已经接近1.5亿人,由此而造成的“流动儿童”(跟随父母至外地工作者,居所环境不佳,且颠沛流离)和“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工作,儿童或独居或与无力照养的祖父母生活于原居住地)总和将近5000万人。“流动儿童”教育、生存、保护、发展问题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大局。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13亿人口中大约有8亿人生活在农村,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下,三农图书出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国家在三农方面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及农家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运动如果开展得好,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村到城市的人口流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农村运动能够缓解城市贫困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随着中央扶农一号文件的出台,各界对"新农村"建设都越来越重视,站在时代前沿的媒体也不例外.但是在众多媒体推出的"新农村"建设报道上,也出现了一些肤浅和偏颇的现象.文章从如何准确理解新农村建设内涵,全面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报道的角度,对媒体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报道现状进行分析,并尝试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一些好的理念和做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总体上进入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以来,"三农"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电视"三农"宣传必须随之创新,在面向农村的同时,统筹兼顾加强面向城市的宣传,促进城市人才、资本向农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驱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此后,中央又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在宣传有关方针政策和各地的生动实践的过程中,光明日报力求使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思想在各界群众,特别是广大知识界读者中入脑入心;力求充分调动知识界的积极性,为建设新农村奉献聪明才智;力求用科学的理论引导和支持各地建设新农村的具体实践。光明日报编委会坚持了四个“突出”——突出报道主题、突出本报特色、突…  相似文献   

8.
杨万绘 《青年记者》2007,(14):70-70
党中央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去年中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中央又提出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新农村建设,更多地关注现代农业,应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亟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正在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欧美有关专家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就是要进一步重视平衡发展,进一步关注中国落后群体和落后区域的发展。而中国要实现整个社会的平衡发展,关键就在于解决容量巨大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由此,当前正在华夏大地掀起潮流的新农村建设,其内涵非同凡响,具有历史性的深远意义。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宏大叙事,新闻媒体的新农村报道很容易会沉醉于对建新房、修厕所、搞绿化、通路通水等等表面化的微观报道,似乎只要农村的矮旧房子都换成新盖小楼,新农村建设也就大功告成。外在的、物化的东…  相似文献   

10.
戴文红 《新闻界》2007,(3):47-48
青年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新生力量,新农村文化建设对其素质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文化载体的媒介,农民和城市居民当前在资源享用上存在巨大的差距,媒介的农村传播远远不能满足青年农民的现实和潜在需求,必须对青年农民媒介消费的观念、行为以及潜在的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突破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媒介传播的"瓶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通过对成都市"新农村便民书店"的研究,理清其建立的背景,并对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简单分析,以期思考"新农村便民书店"在提高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以及成都市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更好、更有效地推进"新农村便民书店"建设.  相似文献   

12.
陆剑于 《青年记者》2007,(14):92-92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媒体在新农村建设报道中的可操作空间很大。但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也涉及如何适当选材、有所侧重地反映新农村的建设成果和经验等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张小磨 《今传媒》2008,(4):9-10
目前,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我国农民工的人数已经接近1.5亿人,由此而造成的“流动儿童”(跟随父母至外地工作者,居所环境不佳,且颠沛流离)和“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工作,儿童或独居或与无力照养的祖父母生活于原居住地)总和将近5000万人。“流动儿童”教育、生存、保护、发展问题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大局。  相似文献   

14.
关注、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各级党报义不容辞的职责。河南南阳拥有2.66万平方公里土地,1075万人口,其中农民近800万人,建设新农村的任务艰巨。作为日发行量超过10万份的市委机关报,南阳日报在关注“三农”报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找准着力点、切入点和群众的兴奋点,积极主动地为新农村建设鼓与呼,呈现了不少亮点和特色,其中,2006年3月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报道,全国一盘棋。媒体同题作文,同台竞技,拷问媒体诸多问题,从中预示了媒体竞争的走向。竞争领域向农村延伸 2006年上半年,浙江省衢州市委宣传部筹划了"新农村新衢州新家园"大型主题报道活动,组织市、县新闻媒体百余名记者下农村蹲点采访。一些农民兄弟说,多年未见这么多记者下农村了,我们欢迎。记者为什么受欢迎?农村需要媒体倾情关注。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媒体资源配置"城市化"取向,使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相等的信息待遇。都市类晨报、晚报,农村很少见到,即使是党报发行到基层的受众也就乡村干部一级,普通群众看不到。媒体报道重点、报道面、报道内容、报道地区和单位等方面,也明显偏向城市。大众传媒对农村受众漠视,广大农民在媒介内  相似文献   

16.
理念创新,形成阵势声势气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备受社会特别是亿万农民关注的新热点,也是贯穿整个“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的重要宣传任务。河南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村人口大省、第一粮食产量大省,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成效,直接关系到全国的大局。  相似文献   

17.
王仕勇 《新闻界》2007,(6):74-7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方位、科学内涵及其长期性艰巨性,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要创新新闻观念、报道内容、报道角度,树立创新意识;要把握主体性,坚持“三贴近“原则,树立受众意识和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8亿多人口在农村,农民文化水平的高低,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县级图书馆是基层文化信息服务的重要机构,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农民素质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气象出版社于2007-2009年策划并出版了"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系列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丛书>入选"文化部、财政部送书下乡工程",被选为首届农民科学素质宣传教育优秀作品,部分品种列入"农家书屋"必备书目或推荐书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彬 《青年记者》2006,(3):79-80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传媒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传媒报道不仅要展现全新的报道内容,而且报道思路与报道模式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采取全新的报道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