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熊德勇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13,(6):140
读后感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基本形式。初中生写读后感存在诸多问题:感点不明,脱离原文,不能联系实际,思路不清。所以,对学生进行读后感写作的指导非常重要。读后感写作中阅读为本,思考如金,思路是桥,个性最珍。 相似文献
2.
读后感是初中生常见的、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写好读后感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提高其阅读水平,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思考,提升其整体写作水平。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材料,有感而发,联系现实,深入思考,在读后感中写出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相似文献
3.
5.
邓杏良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17(2):111-112
“读后感”是属于义论文范畴的一种重要文体,写作难度大于一般性议论文,也是初中学生较难把握和写好的。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出写作“读后感”的三字思维途径,即“读”,“思”和“联”,它对于中学生写好“读后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7.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从写作的本质出发,重新审视了写作与阅读的关系,并探索思考了中学写作教学的一种新的有效模式——读后感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作文训练,第三、四、五册分别以训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为主,相比之下,学生写议论文则普遍存在陌生感、压抑感、甚至恐惧感。我在实际教学中瞄准读后感这个突破口,让学生从记叙自然过渡到议论,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议论文的写作要领,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读后感是一种“感想性的议论文”。人们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材料乃至一句格言等,总会有启发、有感受、有看法、有体会,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根据读后感的性质特点和写作要求,针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我总结出读后感写作应注意的几点事项,供师生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写作指导】
人们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成文章就是读后感。它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读感结合,“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它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联系古今的人或事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而谈的感想或道理。 相似文献
11.
12.
特级教师高子阳执教的《读后感》写作指导课,亮点频频,犹如一堂魔术课,变化无穷,引人入胜。学生跟随教师进入魔术世界,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给人全方位的冲击。真可谓:“一棵树远不止是一棵树”,一堂写作指导课远不止是一堂写作指导课。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张树森 《小作家选刊(小学)》2008,(8)
现在高考中的话题作文,由于文体不限,有些学生选用读后感的形式去写。但从高考阅卷反馈的信息来看,由于平时训练不到位,有关读后感类的文章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而得分不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系统地了解读后感的特点,把握读后 相似文献
18.
晓君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0,(5):13-15
读书能带给人快乐,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这种快乐一方面源于作品自身的精彩,另一方面来自我们对作品独特而深刻的感悟。当这种感悟打动我们的心灵、触动我们的情感时。我们写出来的文字自然会令人美不胜收了。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光彩夺目的读后感呢? 相似文献
19.
刘茵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5):138
作文教学是令人头痛的一门学科,因为对学生来说,作文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都很怕写作文,尤其是对“读后感”这类的文章更是“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写出来的文章中心不明确,体会不深刻,没有联系生活实际,空话连篇。究其原因,乃是“读不深,悟不透。”因此,写好读后感,有必要在“善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写读后感就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做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