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由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主办的两岸三地“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2月27~28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课程专家学者及中小学校长、教师百余人到会。大家围绕学校课程改革中校本课课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台湾淡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陈伯彰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子健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嘉毅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教授、杨小微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徐玉珍教授等课程专家和台北师范学…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教育实行地方自治.各省教师教育课程各有特色,但发展中面临一些共同问题,包括如何平衡学术性和师范性,如何保持连贯性和一致性,如何有效地把教育理论整合到教育教学实践中,选择学科逻辑知识中心还是问题中心课程体系:21世纪初,在“教师教育第一协定”的指导下,各教育学院纷纷进行了改革目前,加拿大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开放,实行基于标准的课程认证管理,课程设置模块化,实施形式多样化,对反思和改进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由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办的"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实践取向:对话施瓦布及芝加哥学派的传人"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6月12—1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雪致欢迎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学院Michael Connelly教授代表外籍专家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育课程不容忽视的内容:实践性课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国际比较和我国教师教育需求看,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对于教师专业成长不容忽视。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形象互动理论和实践理论对于"时间"的关注等,说明了实践性课程对于教师教育的必要性。实践性课程的建构与实施需要教师教育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的密切合作,需要中小学专家教师的实践智慧,需要多样化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3月21日,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史家小学联合举办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研讨会"暨中日国际理解课程研讨会在史家小学召开。本次大会分为专家讲座、实践交流、课程研讨三个环节。日本国际理解教育学会副会长森茂岳雄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兼任该院国际理解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的姜英敏教授等专家参加了会议。史家小学、中国教育交流协会、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学校、东城区国际教育学院、东城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育》2010,(2):50-50
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和杭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的“学校变革与教师发展:历史、理论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1月21—22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7.
正《教师与教学研究》是王鉴教授基于多年对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以及开展课题实践研究的思考和系统总结。论著通过大量鲜活的实践案例分析,对课程改革、教师发展、课堂研究以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关系等  相似文献   

8.
伴随各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以及国际教师教育比较与交流的日益频繁,许多国家也正在经历着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美国的高等教育水平有目共睹,同时,中美两国在教师培养项目方面进行着诸多国际比较研究。因此,本文选取美国加州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长滩分校ITEP计划和我国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本科生培养计划作为个案比较的对象。一、培养目标两个课程计划的培养目标基本一样,但是也有各自的特点。首师大初等教育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具备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胜任小学…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建立在对国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实践展开比较分析,指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表现在:开展旨在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注重教师教育课程的前沿性、灵活性和实用性;注重模块式课程的开发和教育临床研究;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实施方法;注重质的评价和严格把关相结合的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0.
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教与学活动最为基本的单元结构,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的重要场景,更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最为主要的渠道。由于社会的快速变革,教育目标需要适时调整,教学对象的发展趋势呈多样化。坚守专业课程的学术标准、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亟需一个关键的协同性元素——课程愿景。在过度的标准化教学中更多地融入共享愿景与协同发展等感性因素,能应对课程教学中教师专业化发展所面临的多样化难题。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教师专业化浪潮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因素的推动下,近年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话题。本文以研究者们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讨论中的焦点问题作为基本维度,对当前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研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做出概括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师资的需求,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必须从传统的学术理性取向转型为实践取向,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中培养优质师资。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以发展未来教师的实践智慧为主,赋予其反思的实践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在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必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经验与反思,以及教师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教师发展学校的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0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酝酿建设教育发展服务区,探索区域教育发展新模式,并考虑借鉴美国教师教育经验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2001年1月19日在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和丰台教育委员会共同建立的丰台教育发展服务区的文件中第一次将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服务的项目之一。2001年5月17日,首都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在丰台教育发展服务区建立首批4所教师发展学校。2年多来,在我国一些省市教师发展学校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都获得了较大发展。以下是教育发展服务区和教师发展学校的主要发起人王长纯教授对教师发展学校构想所作的概要叙述。  相似文献   

14.
大学在教师课程与教学发展中的责任担当,是保证教师有效发展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我国大学在教师课程与教学发展中,由于对公共性责任认识的错位、大学角色定位的错位、学术内涵理解的错位,直接影响和束缚了教师在课程与教学中作用的发挥。反思我国大学在教师课程与教学发展中的责任缺失,明确大学在教师课程与教学发展中的责任内涵,创设教师课程与教学发展的文化气场,建立教师课程与教学发展的有效机制,是新时期大学在教师课程与教学发展中的基本责任。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高师教师教育课程最大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教学效率低下,从教学方式到课程设置均不适应新课程的发展,同时当前高师教师教育的教学实践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因此借鉴国际教师教育经验—校本教师教育对改善我国高师教师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实现校本教师教育实践需要政策予以支持和引导大学与中小学建立协作性伙伴关系,建立稳定教学基地。同时大学需要改变教师教育理念,由知识中心课程体系向情境中心课程体系转变,从而保证高师的教师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应用型人才,其专业素养必须在实践中发展;实践性是教师教育课程的一个基本特性,应体现在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中。实践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是教师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南京师范大学自成立教师教育学院以来,致力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几年的改革与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个由体验层、实验层、践行层和研究层四个层面构成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这四个层面的课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具有融合性、多样性和全程性的特点。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顺利实施需要相关部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践课程师资队伍、完善丰富实践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7.
借鉴反思性教学理论,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程应如何培养职前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从反思内容、反思层次、反思过程的视角,重点深入考察一门语言教学类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反思性教学环节.研究发现,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程应从促进职前教师学习、科学规划课程设置、对教师教育者的要求三个方面,培养职前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英国若干所大学教育学院的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教师培养模式中课程教学的共同特征,同时结合我国当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应对时代的挑战,首都师大展开了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尝试,构建包括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实践基础、教育科研基础、教育实习见习四大板块的教育类课程新体系。实现这一课程重构的基本观点和理念是:(1)根据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树立教师教育的理想,实现教师教育范式的转换;(2)从职前职后一体化及教师终身教育的视角思考和探索教育类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要求;(3)从由本科到研究生层次的教师教育学历体系来思考和处理起始阶段教师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的广度与深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4)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重新思考“教学基本功”;(5)大学层次的课程设计同样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20.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本课程开发从本质上来讲,并不仅仅是为了编出一两部教材,而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一种教师提升自己的课程与教学方面修养的过程。可以说教师是决定校本课程开发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教师专业素养与校本课程开发要求的差距1.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观念薄弱长期以来,课程研究在我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课程始终在教学论的羽翼下作为“内容”而存在,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研究与实践往往与课程相脱离,而师范院校也很少为师范生开设关于“课程理论”的课程,因此,我国大部分教师的脑海中很少有课程意识,只有教学的概念,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