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可以见到的训诂学著作近二十种,其中就训诂体式、训诂体例、训诂条例、训诂方法、训诂方式等常见术语,各家理解不同,表述各异,论述可谓多种多样。只看其中一家似无大碍,互相比较之下就有些混乱了。将常见的十六种训诂学著作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梳理,主要将其中关于训诂体式、条例、方法、方式等之论述加以比较,试着联系相同,比较差异以找出于训诂方法方面较为一致的训诂学论述术语。这种对比分析于训诂学这一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当有益处。  相似文献   

2.
近来谈反训的文章称反训即反义同词。“反训”是训诂学术语,训诂学与文字学,音韵学构成传统的小学。“反义同词”是基于现代语言学的新提法。既然小学不同于语言学、训诂学不同于语义学,术语对科学体系的依存性告诉我们,反训也很难与反义同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
于冬梅 《现代语文》2005,(12):13-14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根据汉语和汉字的特点而建立起来的解读语言词句意义的学科.这门学科从它诞生到现在,其作用越来越明显,价值也日益重大.在古代,人们为了读经,以求进仕,于是产生了训诂学并且逐渐发展.今天,人们虽然不像古人那样去读经,但是训诂学的作用丝毫没有减弱,相反,却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先秦文献正文训诂分为"王官学"与"诸子学"两大阶段,前者属于早期的文化解释行为,在正名思想、教育普及和百家争鸣的背景下,它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在学术精神上,正文训诂的释义重心由词义外延转向词义内涵,以词义互证为基本路径,形成了训诂学特有的释义原则;在学术内容上,正文训诂从体式、内容、类型、术语等角度奠定了中国训诂学的学术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广义的"解释"凝聚为以语义为中心的"训诂",体现出训诂学的发生规律。立足中国训诂学的历史起点进行溯源性反思,可以深入理解训诂学的古今之际,把握其学科特质与现代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春秋公羊传》属于经传体训诂,主要采用了设问句与判断句相结合的训诂格式,同时还使用了灵活多样的训诂术语,二者巧妙结合形成了其在训诂用语方面的显著特色。系统地梳理与研究古代典籍中的训诂用语对于训诂学术语的规范和现代训诂学建设将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颜师古《汉书注》既有大量解释实词的术语,也有众多解释虚词的术语。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对两汉、魏晋南北朝以来训诂术语的沿用,同时也有发展和创新。颜师古《汉书注》之前的任何一家随文释义传注,义训术语都不如《汉书注》定型、成熟和完备,特别是说解虚词的术语。它揭示了唐代训诂学和义训术语的基本面貌:义训术语体系已接近完备,虽然少量术语还有变体,但大多数义训术语已经基本定型,且具有概括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训诂术语,就是传统训诂学的专门用语.传统训诂学的术语确定工作已经自发地进行了两千年.训诂术语存在诸多问题,今天更需要在现代思维科学和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术语的归纳和建设,需要注意术语的单义性原则、新术语必须意义明确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反训”是传统训诂学的术语之一,也是训诂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到近现代,“反训”现象已成为一个专题研究,本文试对此进行一次回顾总结,略谈“反训”理论流变。  相似文献   

9.
“义训”质疑──兼论训诂方法和训诂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训”是非常古老而且经常使用的训诂术语,但是,“义训”的定义和内容究竟是什么,历来众说纷坛,含糊不清,缺乏科学而统一的界定和说明。这不仅使得训诂方法和训诂形式陷于分歧混乱,自相矛盾,而且直接影响到整个训诂学理论体系的科学建立,给训诂学的教与学普及与提高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一、“义训”诸说简介“义训”这个训诂学术语,各家训诂学专著中,或经常用到但内容分歧;或有意回避而只字不提,情况颇为复杂,现仅就手边存书所及,稍作归纳介绍。(一)“义训”的归属:齐佩《训诂学概论》、周…  相似文献   

10.
训诂学性质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训诂学是汉文古籍释读术,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释读汉文古籍均从词句入手、最终目的是弄懂文本的旨意.训诂学是汉语语言学、语文学的一个部门,是综合性学科,不等于语义学、词义学.训诂学不属于语言学、语文学之范畴.训诂学不等于语文学加语用学.  相似文献   

11.
"绿色矿业"学科的构建与煤炭高校的"学科革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绿色矿业”是对新的矿业类学科理念的概括。“绿色矿业”是对传统矿业工程学科的改造与提升。“绿色矿业”学科的构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即以人为本,彰显学科的人文精神;整体优化,优势先行;协调学科之间、学科与行业之间的关系,构筑“绿色矿业”的学科生态系统;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矿业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儒家继孔子之后的两大学派代表, 孟子和荀子的学习观在学习作用、内容、方法等方面有许多不同, 甚至针锋相对, 但又有许多不谋而同之处。孟子注重“内求”的学习观与荀子强调“外铄”的学习观恰恰互为补充, 共同谱写出一曲和谐的学习乐章。  相似文献   

13.
学科建设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QS 学科排名是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评估标准。我国正在实施的“双一流”战略已把第三方评价纳入考核体系,QS 学科排名对我国的“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剖析了 2017 年 QS 学科排名在评估对象、评估指标及权重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基于此对我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两所顶尖大学的学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发现,这两所高校学科发展速度较快,但与世界一流大学存在较大差距,且指标发展极不均衡。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顶尖大学的发展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内圣外王"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一种理想人格,产生和形成于先秦时期,有着现实的社会政治背景。孔子是内圣外王思想的奠基者,孟子与荀子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孟子强调在仁且智的内在道德修养方面铸造"圣人"理想人格,而荀子则强调"圣人"理想人格的外在的社会事功。继先秦之后,内圣外王思想在以后的历史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这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汉唐、宋元明清、近代和现代。  相似文献   

15.
"1+N"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旨在以"素质本位"来充实和完善"能力本位"的课程观,摒弃单纯的"学科本位",真正按照学生的岗位需求来设置英语课程,使英语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对接。采用项目化、模块化的任务型教学方法,引入RICH课程改革理念,结合美国职业培训的KAS模式,不断调整教学项目设计和思路,从而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首轮“双一流”建设周期期满之际,评价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成效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归纳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成效的评价维度后,收集2015—2019年39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7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校际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构建计量模型,评估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政策效应。结果显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的实施在综合实力、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方面对入选高校产生了积极影响,且政策效应估计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体而言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然而,少数反映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成效的指标呈现的影响虽为正向但不显著,这反映了该政策效应与政策目标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基于此,本研究展望新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政策导向:在学科建设上需关注“冷门绝学”,适当增添人文社会科学“色彩”;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需更注重“内源”发展,坚持“外援”“内源”相结合;在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上需注重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学科建设规划是高校学科发展的设计蓝图和进行学科建设的基本依据。做好学科建设规划,一是要遵循规律,深刻把握校情,采取科学的方法保证学科建设规划的科学性;二是要强化规则,遵循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按大学科思路进行规划,做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结合,提高学科建设规划地位的权威性。三是要讲求规范,强调学科建设规划文本格式的统一性,做到加强学习宣传以明确规范,制定统一格式以形成规范,注重检查督促评审以确保规范。长江大学在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应用科学大学是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50年的发展过程中,应用科学大学面临着高等教育系统的趋同与自身的特色发展。在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应用型研究"开始为应用科学大学所重视。学科发展、市场需求、政策法律等方面都为应用科学大学科研功能的发展作好了准备。然而"应用型研究"所必需的人员、资金以及制度资源都具有竞争性,应用科学大学科研功能的发展受到具有"先发优势"的大学的约束。尽管"应用型研究"理念为应用科学大学争取了科研功能发展的空间,但是科研资源的有限性制约了应用科学大学科研功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樊秀丽 《教育学报》2008,4(6):11-16
从美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地位的确立和发展人手,通过分析“人类学与教育”到“教育人类学”学术用语在不同时期的使用,具体阐释教育人类学在其发展中所形成并具有的双重性格,即基础学科的性格和应用学科的性格。前者的目标是运用与教育相关的研究成果来推动文化人类学一般理论的发展,这是趋向于文化人类学方向的综合性教育研究;后者是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教育实际性问题的研究,以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孟子认为水之就下,势不可当。国家治理好坏关键在于国君,国君犹水,“一正君而国定矣”。因此在如何治理国家问题上,对国君的职分孟子提出了独特的设想,这就是他的君职论。在君职论中,他将国君的职分分为对内、对外两种,并作了详细的规定。这种理论的形成与社会分工和师承孔子极其相关,由于过分强调国君施行仁政,在急功近利的时代难有立竿见影之效,终究只落得悲剧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