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世纪向近代转向时期德国民族主义思想的萌芽为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发展和近代德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启蒙运动时期德国民族意识觉醒,18世纪80年代文化民族主义的形成为德国的统一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经济民族主义为德国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政治民族主义为德国的统一奠定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刚独立的美国,语言芜杂,大大地阻碍了美国人民交流和美国实现真正的统一;同时美国所用的词典多来源英国,缺乏逻辑性和完备性,也束约了教育的统一.投身于初级教育、学识丰富的诺亚·韦伯斯特为了完成统一全国语言的夙愿,也为了促进自己编著的蓝皮拼写书的销售,稳定家庭收入,编撰了美国当时最完备最科学的词典<美国英语词典>,从而统一了美国语言,奠定了美国文化统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当今语文教学的症结 “语文天生重要”,语文为人生奠定文化基础,让人明白做人的道理;为人生奠定使用语言文字工具的基础:为人生奠定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基础:为人生奠定学会学习使其能够终生学习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教育评论》2008,(3):123-126
前周一个世纪左右的文治教化,奠定了周邦成为一个强国的基础,也为灭亡殷商做好了准备。没有教育的普及,就没有周邦的强盛。西周建立后,周公"秉文之德",制礼作乐,把天下人纳入统一的道德规范,完成了中国礼制文化的定型,并将礼乐教育推向全国,促进了封建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东周四大货币体系的形成及其交融,国钱体系的产生及其扩张为秦朝统一全国货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笔者引导学生分析"江南经济发展的影响",当说到"江南经济的发展为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时,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很激动地说:"老师,我认为江南经济的发展绝对不能为隋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因为陈朝的统治区域在江南地区,江南经济的发展应该是使陈的实力增强,这是更有利于陈朝的反击而不利于隋朝统一的事情,怎么能说为隋朝  相似文献   

7.
徐安影 《教育》2024,(2):73-75
<正>语言文字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审美对象,学习文字书写的过程就是文化的传承过程,这为传承中华文化奠定了基础。在低学段语文学习中,特别设置写字课程,表明书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当前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8.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了书同文字的政策,规定以秦国文字作为全国的通行文字,这一政策的推行决定了此后汉字两千多年的历史,也奠定了秦文字在汉字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因此秦文字的研究一直是文字学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的秦文字研究在文字考释,文字编的撰集,文字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很大的缺撼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女性历史名人因其先进文化本质、草原文化底蕴和女性文化魅力而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价值,因而具有足够的市场增值潜能,为对其进行资本化转变和产业化经营奠定了逻辑基础。根据文化资本理论,蒙古族女性历史名人可以作为文化资源来进行资本化开发,我们可以通过创意主体的创意行为和文化企业的特殊技术赋予其经济价值,成为可以流通的既有价值又有使用价值的商品。蒙古族女性历史名人文化资源资本化开发的中心任务是将有限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有用的文化产品,要通过产品实现文化资源社会属性与商品属性的统一。这是文化与经济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0.
肇始于上世纪的村民自治作为一种制度形态的存在,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已经深深嵌入到乡村社会之中。不过,从村民自治的产生来看,它是自生于乡村社会土壤,在上升为国家制度后推行全国,逐步脱离了原有的乡村社会。当村民自治以统一的制度形式遭遇多样的乡土社会时,全国各地为推进村民自治进行了地方性探索与机制性创新。显然,这些探索和创新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且植根于乡土社会的自治文化,并将绵延的文化与现代的制度耦合于村民自治的具体实践,逐步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治理结构之中,为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奠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1.
韩非所处的时代,是新兴的封建制全面代替奴隶制的时代,为了建立全国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韩非不仅系统地阐明了法家的政治路线,而且提出了完整的军事路线,为新兴地主阶级建立封建中央集权,统一全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早期四土经营与民族整合过程中,文化至上的国家和民族观为早期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锻铸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集力,不断加速着中国早期四土经营与民族整合的历史进程.天下主义观念和大一统理论主导下的华夏文化的无限延伸与超地域扩展,为中国早期四土经营与民族整合奠定了广袤的地域基础.以德治边的边政思想下的羁縻绥抚政策,初步奠定了秦汉以后统一王朝藩属体制与民族政策的基本框架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四土经营与民族整合的深厚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特质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学习语言及文字,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文化素养,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有着积极的作用。生命观是人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正确态度十分重要,而语文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作用尤为明显。有鉴于此,本文从生命教育理念出发,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以促进学生建立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为他们成长为具备高度修养的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汉字:统一全人类语文的最佳选择》的立论、论据和结论之缪误为例,探讨了语言与文字的主要特征,涉及全球语言的多样性和其发展动因,语言与文字的关系,表形文字、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的主要异同和其发展的基本规律;指出文字不是语言的第一特征,特定词汇的构建与特定的历史文化场域有关,汉字书法不是汉语的独特优势特征,全球语言的多样性不会产生一统天下的文字。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文字材料数量多、质量高、当时流传广,为文字材料流传后世奠定很好的基础;一生多次整理文字材料,是白居易文字材料流传下来多的主要原因;存于寺院、多处存放是白居易文字材料流传下来多的另一原因。  相似文献   

16.
贾琦 《贵州教育》2005,(1):43-49
复习目标 1.小学语文要为人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人生得到全面的终身发展的基础是:为人生奠定文化基础,使孩子明白做人的道理:为人生奠定使用语言文字工具的基础;为人生奠定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基础;为人生奠定学会学习和使其能够终身学习发展的基础.简言之,文化奠基、工具奠基、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奠基、学会学习的奠基.这四个奠基是缺一不可少的.必须从这个高度,即从为了孩子们的发展奠基的高度,来看待小学语文的多重功能和重要地位,才能把握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关于《尔雅》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古人有西周初年周公作、春秋末孔子门人作和秦汉时期学者作三种观点,现代学者洪诚认为产生于战国中期以前,何九盈认为形成于战国晚期齐鲁一带儒生之手。从先秦的训诂状况奠定了词书的训诂内容和方式、文字的统一奠定了形成雅言的基础、"正名"和名学思想的提出与发展奠定了形成一部同义类聚词典的思想文化背景以及读书的要求为一部词典的产生提供了社会需求四个方面,证明《尔雅》形成有其主客观的条件,它最迟当在战国中期产生,其作者为齐鲁一带的孔门传人。  相似文献   

18.
邺城历史悠久,曹操之所以选择邺城为基地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政治军事方面,不仅远离了东汉皇室,便于发号施令。同时,邺居北方中心,有山河之固;其次是经济方面,邺城西依太行山,东临平原,沃野千里,河渠纵横,物产丰富,农业经济十分发达;其三,水陆交通便利。曹操在邺都苦心经营,有着重要意义:第一,政治上建立较为完备的官僚体制,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北方,进而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第二,在经济方面恢复发展生产;第三,邺都市政建设在我国城市建设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第四,以建安文学为代表的文化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铲除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和低俗思想观念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场大张旗鼓的改造运动。其主要途径包括: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改造陋俗文化奠定理论基础;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使陋俗文化的改造成为人民的自觉要求和行动;通过改造旧有文化事业、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处力度,为陋俗文化的改造提供重要保障;准确把握陋俗文化的规律,确保陋俗文化改造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恶名昭著的暴君。但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也做出过重要贡献。他创立科举制,重视学校教育;进一步改革中央与地方官制,重订律令;继续推行均田制,改革赋役;致力于开拓西域,促进民族融合;繁荣文化艺术,为南北文化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修凿南北大运河,流祚无穷。尤其是在大业六年前,隋炀帝可称为一位有为之君。只是由于其治国失策、繁役暴政而落了个身死国灭的可悲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