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人口迁移随之频繁和加快,已成为广东人口变动主流。国内有的学者指出,80年代中期以来广东所出现的人口迁移状况,90年代将在中国较发达地区出现。因此,分析人口迁移状况,揭示其特征、规律,对于加强人口迁移的宏观管理,合理引导人口迁移,规划人口发展具有普遍意义。本文所指的迁移人口,是根据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的规定,五年间常住地发生跨县、市变动的户口,即1990年7月1日0时现常住地所在县、市与1985年7月1日0时常住地所在县、市不一致的人口。迁移人口包括跨县、市的户口迁移人口和非户口迁移的流动人口两部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199O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和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并探讨了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迁移史象中华文明史一样源远流长,有关史料历朝、历代均有记载,但人口迁移作为人口变动的三个重要因素之一,建国后受到各界的普遍关注主要开始于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自1954年开始,我国户籍登记机关逐年进行城乡人口迁移的登记和统计,特别是1987年国家统计局进行的1%人口抽样调查,其中包括了关于人口迁移的项目,取得了比较有代表性的较为系统的人口迁移数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首次在普查表上增列了1985-1990年间的迁移人口,并记录了迁移发生的九种原因。这些都为我们研究和认识我国人口迁移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社会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迁移人口规模呈强势状态。依据1990年、2000年第四、第五次人口普查和1987、1995年两次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1982--1987年我国人口迁移规模是30533万,1985-1990年增至3412.8万,1990-1995年达3642.6万,而1995-2000年则为13122.37万。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流动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较翔实的基础资料和实地抽样调查数据 ,分析研究了福建省流动人口的基本特点进而摸清其流动规律 ,探讨流动人口对福建社会经济的影响 ,并提出了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规模与动因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1985年~1990年5年间山东省共有迁移人口180.0414万人,其中省外迁入人口60.9432万人,占全省迁移人口总数的33.85%;本省其它县、市迁移人口119.0017万人,占全省迁移人口总数的66.15%。这表明,山东省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省内人口的迁移。从省内人口迁移的原因比重来看,与省际间人口迁移有所不同,表现出以劳动型为主的人口迁移模式。劳动型迁移人口占省内迁移人口总量的39.39%,社会型迁移人口占省内迁移人口总量的34.60%。务工经商是省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占总迁移人口的18.16%。学习培训占总数的17.68%,居于第二位。参见表1。  相似文献   

7.
发展人口迁移 繁荣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迁移的适度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最佳配置。很明显,离开人口按照自身规律不受阻碍的迁移流动,一个相对完善的市场机制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都曾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包括国际人口迁移,人口分布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由此发生巨变。直到现在,这些国家人口迁移仍相当活跃,在调节劳动力需求、协调人口与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着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人口流动、迁移的特征及教育政策的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人口流动、迁移的特征及教育政策的取向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本刊专栏作家谈松华人口流动和迁移是一种普通的社会现象。各国在不同时期都存在着不同规模和流向的人口迁移。而我国的人口流动和迁移带有特殊历史阶段的特征:流量规模大,80年代约有8000...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部地区三大都市圈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极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增长极理论,在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地区三大都市圈(省际)人口迁移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人口迁移对三大都市圈经济增长极化的作用关系,可以发现:人口向三大都市圈的迁移集中促进了其经济的增长极化;受日趋活跃的人口迁移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三大都市圈经济的增长极化曲线呈单调上升二次函数增长趋势,显示其已进入一个新的加速成长和发展阶段.但目前人口迁入重心已明显由北南移,三大都市圈人口净迁移流场分布模式也已逐步由"三极"集中向相对"一极"化模式转变.我们应改变这种趋势,以形成东部地区三大都市圈"三极"并存、相互促进的都市圈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口流动成为影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因素。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三明市流动人口的特征,结果表明流动人口主要呈现规模增长、分布“就近、就镇、就富”规律、以男性及青壮年、以中小学文化程度流动人口占主体等特征,运用“推拉理论”进一步研究迁移流动的形成机制,从而提出引导人口迁移流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生育率变动原因进行定性分析可以使我们了解哪些因素对生育率有影响,这些因素又是通过什么途径导致生育率变动,进行定量分析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各因素对生育率影响的大小程度及作用方向。本文主要对影响我国人口生育率的社会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本文的资料来源于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1988年2‰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中国人口资料手册1988》和国家及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1987年统计公报的资料。(注:  相似文献   

12.
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以来,中国社会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地处西部内陆的青海也不例外。这些年来,青海的家庭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迁?作为中国人口最少的省份之一和一个多民族省区,其家庭规模和家庭类型有何特点?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无疑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文依据青海省第三、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和1987、1995年的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剖析80年代以来青海家庭结构的变动情况及呈现的城乡与民族差异。有必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指的家庭结构概念包括家庭户规模和家庭户类型两方面的内容。(一)平均家庭户规模…  相似文献   

13.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受教育状况的最新相关数据,结合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以及其他相关数据,分析我国人口受教育状况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全国文盲人口已下降至较低水平,全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总体提高,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不断提升.同时,文盲人口和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布存...  相似文献   

14.
去年 11月 1日零时,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 (前四次人口普查分别是在 1953年、 1964年、 1982年和 1990年进行的 )。普查按既定程序进行,从 2000年 11月 1日到今年 12月 31日,将陆续进行现场登记、复查及公布汇总资料。   那么到底什么是人口普查,它有哪些特点呢 ?   人口普查 (Population Census)是一种调查类型。根据对象的范围,调查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三种类型。顾名思义,人口普查就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所有人口进行的调查,包括人口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发布。   协助进行人口…  相似文献   

15.
人口普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间、按照一定的标志对其全部人口进行调查 ,以取得该国或该地区的有关全部人口的社会、经济、自然特征的全部资料。人口普查能按不同社会经济标志对人口进行登记 ,以满足国家在政治、社会、经济、军事各方面对人口资料的需要。我国于 2 0 0 0年 11月 1日零时开始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统计工作已经结束 ,从公布的结果看 ,自改革开放以来 ,虽然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社会经济发展等均取得了很大成绩 ,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人口问题仍然很突出。人口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延年益寿,一直是人类向往的目标。谁都希望岁月不老,青春常在;谁都渴望生命之树常绿,创造之泉常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科学的进步,人类的寿命正在不断延长。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1957年为57岁,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数字为67.88岁。我省据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1986年全省人口平均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17.
人口的文化程度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人口质量的主要指标。随着扫盲工作和各项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人口文化程度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主要利用我国笫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及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我国人口的文化程度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文盲、半文盲人口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8.
1987年7月,我省进行了1%人口抽样调查,范围41个县、市区,人口为47万多人.我们对6岁以上人口的文化素质状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以来,短短五年时间,各种文化层次有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周智 《政治课教学》2003,(10):40-41
2003年全国高考文综卷第41题是一道紧扣社会热点,涉及政、史、地等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题,主要考查二大方面的问题:一是历史上美国和现阶段我国关于人口流动和迁移的一些问题;二是城市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意义。这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说它是一道好题,是因为:1.试题涉及的时空跨度大。从19世纪中期美国的多种形式的人口迁移(例如:有欧亚移民、奴隶贸易、国内移民),到我国近年来的多种形式的人口迁移和流动(例如:改革开放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动;城市化下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中的移民),相距…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日趋活跃,外商直接投资成为主要的资本流动方式,也成为发展中国家获取外部资源的主要渠道.根据福建省1985—2010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福建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和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以检验福建的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因果关系,进一步把握福建省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