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堂教学常常由一些问题串联起来,这些问题都是为了开发学生思维而设置的。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从“门外”走进“门里”,从单向思维走向多向思维,认识也在思维的拓展中获得质的飞跃。我们崇尚的启发式教学,就是要以学生的思维作为切入点,强调让学生动脑,开展思想活动,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讨,实现思维的升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设置问题时,充分意识到调动学生思维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处置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历练,在过程中拓展思维宽度、抻拉思维长度、形成思维高度,构建刚柔并济的思维“水立方”,为提升语文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课堂互动的直接体现,是教师课堂中使用最多的教学手段。教师要善于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积极活动状态,这样学生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只有把课堂问题设置得巧妙精致,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3.
当下的语文课堂依然存在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解知识点,学生埋头做笔记的的现象。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探究性学习"成为课堂常态,必须让"探索性思维"进入语文课堂。笔者以《早》一课的教学为例,从"高质量预习作业的设置""引导学生发现高价值的问题""运用高效率的方法解决问题"三个方面阐述了将探索性思维引入语文课堂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语文学习活动,也可以说是问题的探究和解决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巧妙地设置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以问题为目标定向,以思考为探索活动,从而学习语文知识.因此,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课堂中启发学生进行质疑问难,通过趣味性的导问、层次性的设置、开放性的思维和艺术性的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使全体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许汉华 《考试周刊》2014,(12):134-134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学法指导、提供设置思维时空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光灿 《考试周刊》2013,(55):51-52
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构建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从"设置有梯度的问题情境"、"设置有悬念、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设置数形结合的问题情境"、"设置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四个方面"点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更自觉更高效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设置开放性问题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剖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导图能使复杂的数量关系通过"逐步逼近"而"简化",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灵活地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厘清开放性问题中的复杂关系,排查开放性问题中的多余条件,挖掘开放性问题中的隐含条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构建有生机的绿色生态课堂,让课堂"活"起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主自主体验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探究文本;设置个性化问题,活跃学生思维体验。  相似文献   

9.
当下,在强调"学会探究"的科学教学中,却存在着缺乏思考的现象,教学仍然以"传授"为主。因此设置"问题群"激活学生的"思维引擎"就显得十分必要。科学教学要让学生从聚焦问题、交流碰撞、多维表达、促进理解最终走向在陌生情境中的迁移运用,并以此让学生获得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生是英语课堂学习的主体,创设轻松、愉悦、民主的英语学习氛围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积极投身于英语学习活动中,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课堂情境、巧妙设置问题和设计体验活动,有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点燃思维的火种,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驱动力,科学、巧妙、合理地设置问题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顺利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更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困惑、思考、体验、顿悟、创新的思维过程,提升其核心素养。因此,政治教师要优化提问方式,撬动学生思维,提升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问题是小学生思考的推动力,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因问题的跨度过大而让学生不知所措,还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让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提问的艺术,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以"问"促"学"的效果。一、问题设置随着提问顺序而灵活改变通常情况下,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有陷阱,数学中也有"陷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既有数学史上的老"陷阱",又有教师根据学生认知上的片面性或思维缺陷而设置的,以暴露学生错误的新"陷阱".学生之所以落人教师所没的"陷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双基掌握不扎实,另一方面是思维上缺乏严密性、深刻性、批判性.教师若能在教学中巧没陷阱,则可以让学生在"落人"与"走出"陷阱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在"滚、爬、摔、打"中经受锻炼,积累经验,扩展视野,完善认知结构,继而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理性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那么该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设置陷阱?现结合教学上的一些体会,淡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师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教师教学的目的不再仅仅只是让学生了解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尤其是在中职政治课堂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中职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做出阐释,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说明,分别是改变师生角色关系、理论联系实际、设置问题情境以及利用现代多媒体工具,从这四个方面来阐释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希望能够通过对这几点的解释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政治教学。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探索学生的兴趣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设置教学悬念,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解决问题;巧妙利用"思维漏洞"和"思维陷阱",让学生突破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6.
何小琴 《新教师》2019,(8):61-62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本性是好奇心强,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用"设疑"的方法去"钓"他们的学习"胃口",让学生的思维始终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上.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适时地"设疑",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困惑,促进认知冲动,进而拨动思维之弦.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巧妙地设置疑问.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创新教育的实质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但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适宜的环境下自主发展的结果,所以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创设适宜学生创新思维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本文就从设置问题,开拓学生思维境界;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敢于创新;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创新;授之以趣,诱发思维动机;开展课外活动,鼓励创新思维等五个方面谈谈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而数学双基训练也是基于对数学思维的训练分层设置的。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中实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标呢?现将自己教学"乘法分配律"一课的实践予以分享,谈谈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内化数学思维的一些思考。一、提炼问题,创设生活情境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材的设置和安排,我认为乘法分配律并不是单纯的一种计算方法,要从生活数学方面进行考量和引导。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提炼出其中的数学问题,才能够引发思考,最终实现操作和探究的动态生成。师":一套校服上衣38元,裤子32元""有50名同学购  相似文献   

19.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在课堂中设置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课堂更加的生动,富有活力,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0.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形象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态度体验与情感,寓教学内容于情境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暗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程内容,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一、情境教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存在的问题1.情境教学应用"形似神离"部分教师尝试在教学中采用各种实际案例进行教授,但是案例的设置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仅从教师的思维出发,情境设置流于形式。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