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对一道课本操作题的解决出发,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在TI图形计算器的辅助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分享交流探究成果,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就技术支持下对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探究性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课堂活动.培养和形成探究意识是探究式学习的前提,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形成探究式学习的态度和品质,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数学新课改下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而课堂有效提问则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探究的过程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才能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深入地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便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它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基础.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深入探究,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而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现象,而部分教师为了迎合新课改,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则陷入另一个怪圈,过于重视课堂氛围的活,以至于伪命题充斥课堂,用于掩盖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现象,这种无效的提问,降低了课堂效率.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提问进行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希望能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数学的进步与发展在于探究与发现,而信息技术为数学探究提供了学习平台.信息技术下的数学探究,可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5.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师应站在面向世界、而向未来的高度,塑造学生的个性,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探究思路,强化学生探究意识,充分为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观念下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实现课程目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数学意识就是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去思考问题、认知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倾向或自觉意识 ,如化归意识、推理意识、符号意识、整体意识等 .数学意识已成为人们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评价体系也特别注重对学生数学意识的考查 .由于每个学生思维角度、知识水平、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学生解答往往呈多样性 .探究一题多解 ,反思各种解法的思维过程 ,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的重要途径 ,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讨论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 .例 :已知x ,y∈R ,且x y xy =2 ,求x y的最小值 .   …  相似文献   

7.
自主探究教学法是指教师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主体特性能够得到有效展示,合作意识能够得到有效增强,探究意识能够得到有效锻炼,是新课改下有效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就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对应用型人才的良好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日益深化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契合各专业特点,考虑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对数学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对数学教学和评价方式进行优化与改进,立足于教学实践,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本文浅析了高职数学教学中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现状,探究了高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途径,以期为高职数学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是培养初中生探究意识的重要阶段.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向学生进行归纳意识的渗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发现规律的喜悦,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初中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基于归纳推理意识渗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大现实意义,笔者就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归纳推理意识的渗透问题展开讨论.文章首先论述了归纳推理意识的渗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积极意义,继而分析了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一个案例进行说明,最后提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归纳推理意识的课堂教学设计,以期能够对我国广大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落实,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上,如今的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察.数学是一门典型理科科目,而理科内容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理性分析和理性认知的思维培养.因此,如何在高考评价体系下针对高考题目进行有机的问题设计,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以及成绩,是当前数学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以下几点探究高考评价体系下进行高中数学问题设计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为此,笔者以“问题—探究—结论—应用”四环教学法作为切入点进行尝试.所谓“问题—探究—结论—应用”四环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一些数学事实、数学问题进行分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明确分工,精选探究问题,及时进行有效评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轻视了学的探究,尤其是忽略了小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致造成了学生知识形成过程中的被动接受.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课内和课外多种途径和策略,对学生进行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培养,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图形的运动蕴含着许多值得深入探究的数学问题.对几何图形运动问题展开探究,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强化数学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要求教师不是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 ,而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我们不应片面地认为只有在教材规定的研究性课题中才能进行研究性学习 ,其实 ,在平时的教学中 ,只要教师增强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意识 ,研究性学习的题材是很多的 ,一些不显现的老题目也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 ,这都有待于师生共同去发现 .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1 教师要有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看一个课堂教学中碰到的实例 :题 1 已知⊙O1和⊙…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教师可以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通过“问题—讨论—探索—发现—应用”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的双向转化训练,使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自觉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研究与思考的首要问题。提高教学效率的一大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有趣有益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拓宽他们的数学思维,让他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进行探究,掌握知识的本质,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1 “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含义和基本结构高中数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是着眼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运用探究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 ,主动获取知识 ,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强调的是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 .本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 :通过多种媒体设置问题情景 ,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此基础上 ,采取引导、点拨、释疑、评价等多种教学手段 ,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的主体活动是 :通过模仿、观察、实验、类比、联想、想象、抽象…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要想真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课堂教学改革须大力推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历经猜想、探究、失败、反思、再探究、发现,类似于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创新意识和研究意识.这节课正是在这种理念下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20.
刘志敏 《数学教学研究》2007,(6):F0002-F0002,3
数学课堂教学应让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的探究活动.本文通过一个案例浅谈让学生在质疑中参与探究的实践.1创设疑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