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蒲松的《聊斋志异》时常给我们透露有趣信息的,往往不是那些歌颂“爱情自由”的名篇,如《金陵女子》便是,我们知道王渔阳只给《聊斋》少数篇目加了批注,他偏偏就注意到了这短而不起眼的一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作为网络评选出来的最激励人心的职场生存小说———崔曼莉的《浮沉》自有其独到之处。小说以外企职场为背景,以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底本,通过对职场生活细节的刻画和对商战风云的描绘,揭示了诸多不为常人所知的职场生存法则和商战秘密,展现了职场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诉求,揭示了他们在现代社会中被消费主义和金钱追求所异化的生存图景,也展现了全球化语境下国企改制的艰难与生机以及外企在中国的后殖民主义资本霸权。可以推断,作者写这部小说的目的不是为了渲染商战的残酷与激烈,而是为了展现其人生体悟、商战智慧及其对人生浮沉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相似文献   

3.
《聊斋》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执着的追求,歌颂了男女间的知己之爱,传达了恩爱两不疑和以情不以淫的思想。小说充分体现了蒲松龄的民主爱情观。  相似文献   

4.
《我弥留之际》是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于1930年的杰作,展现出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和生存困境的思考。在该小说中,死与生的对立是故事的基本线索,水与火是故事发展的辅助因素。这四个语义素相互之间的对立关系以及语义素的动态发展使故事产生了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李晰 《时代教育》2012,(8):24-25
随着中文热,对中国经典文学的翻译和研究,逐渐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聊斋志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书中很多东西反映了中国特色文化,对其他语种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因此将《聊斋志异》中的文化因素准确完整地传达出来,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开展中西方交流,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18,(1):149-150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作。作者用寓言的方式概括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异化,表达了一种生活现象的认识。作者通过这个人变成甲虫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在现代社会中,人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以至于被"异化"的现实,以及现代人丧失自我,在绝望中挣扎的精神状态。从卡夫卡的生活经历和作者个人内化的角度对《变形记》进行探讨。从而了解卡夫卡对人生意义的执著追问以及对现代人的生存价值、生活困境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7.
袁秀萍 《鸡西大学学报》2014,(5):111-113,119
福克纳在《我弥留之际》中,通过多视角第一人称叙事手法和心理独白的运用,表现了对南方现代社会道德堕落的尖锐批判。试从分析小说的叙事视角入手,解读福克纳在世系小说中始终关注和呈现的主题:现代社会中人类的孤独异化状态和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8.
作家不是政治评论家,文学反映的现实和历史纪录的现实是有区别的。《蛙》以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为题材,并不是要评判计划生育政策的功过是非,而是把计划生育处理成时代背景中的一个元素,借用三年大饥荒、文革、计划生育、官场潜规则、城市化进程、代孕等敏感话题来揭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异化现象,旨在引导人们反思历史、内省人性、探索未来,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艾迪·本德伦葬礼的描述,小说展现出一群思想幻灭与精神疏离的现代人形象,反映出福克纳对现代人处于异化状态的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上帝和人与社会。  相似文献   

10.
奥尼尔是美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剧作家。《毛猿》是他的一部早期代表作。本文运用了非理性主义思潮中萨特的"写作这是要求某种自由的方式"的理论,分析了《毛猿》中自由的主题,揭示了人类自由的本性,并指出在阶级社会中自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异化。  相似文献   

11.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艾迪·本德伦葬礼的描述,小说展现出一群思想幻灭与精神疏离的现代人形象,反映出福克纳对现代人处于异化状态的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上帝和人与社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为基点,从本能需求和社会需求都得不到满足这两个层面,剖析了小说主人公曹七巧人在“现实原则”与“快乐原则”的冲撞下,在“爱欲”与“死欲”的争斗中,其人性逐渐走向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的一位贫穷的美国年轻人追逐梦想的故事.本文拟从消费社会学的角度,探析有"写小说的历史学家"之称的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刻画的20世纪20年代异化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4.
纳撒尼尔·韦斯特是一住颇富才华扣影响力的美国作家,在美国文学界曾几度沉浮。韦斯特通过代表作《伤心,J、姐》中来信者内心孤独苦闷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危机四伏、精神上混乱不堪的美国社会。文章对《伤心小姐》进行剖析,指出了作品中异化主题的显性表现,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荒诞性本质,同时,作者借专栏作家伤心小姐这一角色,嘲弄了各种各样扭曲的人性,毫不留情地解构了美国梦,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中描写了大量的变形才子佳人爱情模式小说是对传统才子佳人爱情模式小说的继承。在其中体现了蒲松龄作为古代没落人深层的心理意识:热衷于科举不能自拔、希望获得社会价值及个人欲求的满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所展现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人的自我异化以及人与社会的异化,探讨异化所造成的人与人的冷漠、隔阂与人性的孤独,人的自我散失、变为"非人化",展现海明威对异化的社会与人性的思考,进而揭示主人公哈里在临死前内心挣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弗洛姆从微观的人的心理结构和性格结构入手,提出在现代社会作用机制下,发生着人自身、人的劳动、社会关系的异化。异化产生了消极自由,这种消极自由反过来又加深了这种异化关系。要想超越异化,实现从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到积极自由的现实诉求,需要通过在保有自我基础上与他人融为一体的爱和创造性的劳动,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最终实现个人心灵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
《达洛卫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芙成功地运用意识流手法写作的小说,充分地体现了伍尔芙的文学理论——主观真实论。其小说采用了特殊的方式,从不同的人物视角,描写了西方现代人的异化感和危机感,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产生了揭露批判社会现实的效果。伍尔芙的文学理论和创作精神是与她的时代精神和历史使命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9.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指出"人的异化"主要表现在人发展不全面和不自由两方面。他对"人的异化"等理论的研究,是对马克思的人的异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这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启发意义,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正确对待科技的发展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20.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丽丝·门罗被称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当代契诃夫",写作特色是心理现实主义,作品多以女性为中心。异化是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本文旨在探讨爱丽丝·门罗短篇小说在主题上所表现出的特有的现代主义文学特征:女性异化。分析了女性异化主题在女人与社会、女人与自然这两种关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体现了门罗的异化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