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商鞅变法与秦国早期军功爵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史书都说秦汉二十级军功爵制是商鞅变法时所建立的,其实商鞅所建立的秦国早期军功爵制,和秦汉二十级军功爵制至少有以下五点不同:一、一级以下还有三级;二、二级以上至大良造只有十六级;三、有爵者有乞庶子的权利;四、不受限制的逐级晋升爵位和受赐田宅;五、低级爵位有树墓权。以上五点显示商鞅所建立的秦国早期军功爵制,比较重视低级爵位的利益,高爵与低爵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低爵也享有很多权利,而秦汉二十级军功爵制,高爵与低爵之间是不可逾越的,低爵仅成为荣誉头衔,权利大大缩小。  相似文献   

2.
一般史书都说秦汉二十级军功爵制是商鞅变法时所建立的,其实商鞅所建立的秦国早期军功爵制,和秦汉二十级军功爵制至少有以下五点不同一、一级以下还有三级;二、二级以上至大良造只有十六级;三、有爵者有乞庶子的权利;四、不受限制的逐级晋升爵位和受赐田宅;五、低级爵位有树墓权.以上五点显示商鞅所建立的秦国早期军功爵制,比较重视低级爵位的利益,高爵与低爵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低爵也享有很多权利,而秦汉二十级军功爵制,高爵与低爵之间是不可逾越的,低爵仅成为荣誉头衔,权利大大缩小.  相似文献   

3.
商鞅变法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改革 ,历来都是教学的重点。现行中学课本中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有 :废分封行县制 ;实行什伍连坐法 ;奖励军功 ,实行军功爵制 ;废井田 ,开阡陌 ,用法律的形式肯定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以及“燔诗书明法令”。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是打击了奴隶主阶级的特权 ,建立了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 ,使秦国强大起来 ,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其实 ,除此而外 ,秦国强大还有另一重要原因———秦国实行客卿制。这也是秦国政治上由弱变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军功授爵制度名。春秋时齐、楚、宋、秦等国已实行。凡参战者,据其军功大小可获取相应爵位并享有任官、田宅、役使庶子、抵免罪刑、赎免奴隶等特权。秦国商鞅变法时,曾设“公士”至“大良造”十五等爵制,后又发展为自“公士”至“彻侯”二十等爵制,汉初沿置,高后、惠帝以后,军功授爵之制渐  相似文献   

5.
我写过《名田浅释》,对名田制的产生及演变作过粗浅的论述。我还写过《军功爵制试探》,对军功爵制的发展、变化也作过简略的探讨。但是,对于名田制与军功爵制的关系,并没有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实际名田制与军功爵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井田制是西周五等爵制的经济基础的话,那末名田制就是军功爵制的经济基础。名田制和军功爵制是在井田制、五等爵制破坏的基础上,同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两者又是同时遭到破坏的。  相似文献   

6.
朱绍侯先生的军功爵制研究,在当代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把军功爵制度放在一宽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考察,把军功爵制的演变与社会、阶级的变化和变动联系起来,不仅深刻地揭示了军功爵制变化的原因,而且有力地解说了其发展的规律。在研究方法上,先生把归纳法与二重证据法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全面、无遗漏地收集有关文献材料,并特别重视秦汉简牍材料,使得出的结论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先生的军功爵制研究成果,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7.
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变法,根据地上文献和地下考古发掘资料的"二重证据"法研究,商鞅变法创建了一个以高压的社会氛围、鲜明的社会等级和快捷的上升渠道为特征的秦国社会。此次变法对秦国的主要贡献是完善了"军功爵制",提高了秦人的战斗力,但是商鞅并没有刻意打击旧贵族;在经济方面,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大众的生活水平也没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朱绍侯先生的军功爵制研究,在当代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把军功爵制度放在一宽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考察,把军功爵制的演变与社会、阶级的变化和变动联系起来,不仅深刻地揭示了军功爵制变化的原因,而且有力地解说了其发展的规律.在研究方法上,先生把归纳法与二重证据法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全面、无遗漏地收集有关文献材料,并特别重视秦汉简牍材料,使得出的结论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先生的军功爵制研究成果,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9.
赐爵制度源自秦国商鞅变法时期。爵指的是一种形似雀、用于盛酒的礼器,同时又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战国时期,为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将爵称与军职相联,赐爵的同时标志着军职的提升,此后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爵位与军职逐渐脱钩,至秦汉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爵制体系,即通常所称的二十等爵制。在汉代,二十等爵制连带着丰厚的权益,它与官制一道,共同维持着统治阶层的基本秩序,成为历代君主治国的利器。  相似文献   

10.
军功爵制度,产生于春秋,确立于战国,在秦和西汉初期达到鼎盛,东汉走向衰亡,其余韵则绵响于六朝。但在其消亡之后,长期以来,人们已对其不甚了了,包括宋儒和爱寻根究底的清代考据大师,对军功爵制都没有留下弥可称道的文字。朱绍侯先生的新著——《军功爵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月版),向我们展示了他三十多年心血所凝结的成果,在军功爵制研究方面填补了长期留下来的空自。本书共二十二万余言,分上、下两编。:_仁编从宏观上,从纵的角度,给军功爵制的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历程,勾画出了明晰的线索和轮廓;下编则从横的侧面,对军功爵的一些具体问题及其联系的有关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和研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原典兵书的主体是《孙子兵法》、《吴子》等六部公认的先秦兵书,通过对这些著作的作成时代和述作者、著录和版本、思想内容和历史地位等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兵家专著,它代表了我国先秦时代军事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吴子》和《孙膑兵法》分别代表了战国早期和战国中期兵家思想的发展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可以被称为先秦军事思想发展的第二和第三个“高峰”。而《尉缭子》则称得上是先秦兵家学派集大成的著作。  相似文献   

12.
黄埔军校,是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以黄埔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对黄埔军校有特色、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大影响,也为我们党以后营造有特色的军营文化氛围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3.
大战略是指国家联盟、国家或政治集团运用以军事为主的综合手段达成政治目标的总战略。《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庙算”、秦汉以来所流行的“大略”等概念含义与之相近。《孙子兵法》中的大战略思想主要包括“察”战、备战和慎战的重战战略思想、以“伐谋”、“伐交”为主的“不战”战略思想和唯“战道”是从的“善战”战略思想三部分内容。这三者是一个密切关联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4.
从学生工作的角度谈高校军训工作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训已成为高校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形式,对各大高校的学生工作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军训对辅导员今后在工作岗位上更好的开展工作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另一方面,军训对于每一名大学新生来说,是人生中难忘的经历。通过解放军的言传身教,大学生能够树立更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合作精神。本文从学生工作的两个主体:辅导员和学生中来谈军训工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军训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入学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军训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集中军训结束后保持和发扬军训成果的后续效应,把学生在军训期间获得的良好习惯和作风内化到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必须注重巩固军训成果活动的研究与实践。本文就巩固军训成果活动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促进大学生军事素质形成、培养学生终身锻炼习惯、促进校风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于《孙子兵法》的权谋用兵思想,历代思想家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往往忽视《孙子兵法》在战争观和治军思想中所体现出来的仁本精神,从仁本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了《孙子兵法》仁本观产生的根源及其主要内容,并通过与《司马法》仁本观的比较,阐释了《孙子兵法》仁本观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杨靖宇将军是东北抗日联军最著名的将领,由他作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在当时的抗联将士中广泛传唱。这首歌曲充满了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它振奋了军威士气,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传播了党的抗日政策。这首军歌在当时的年代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时至今日,抗联的不少老战士仍在唱它。杨靖宇将军的革命精神与他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后人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自秦汉以来的2000年,古代中国始终处于周期性循环的怪圈中。朝代更迭,周期循环,始终未能跳出这一怪圈。原因何在?将军事力量的政治性作为立意基点,在对古代中国的王朝更迭以及相关时期的考察基础上,提出若干理论假说,找到一个解释王朝更迭的理论视角。由此出发,探讨朝代更迭的深层原因、军事力量的政治性、文治精神与文官体制、统治者的个人意志性以及王朝周期性循环怪圈等一系列深层次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兵学的杰出代表,其安全思想及战略内涵丰富,论述深刻。与先秦儒、道、法等诸家相比,孙子的安全思想及战略更为理性客观,更具操作性,对中国传统安全战略的构建,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谈《孙子》的军事哲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子兵法》从古代流传至当代,从中国走向世界,之所以享有巨大的声誉,至关重要的原因在于其蕴含的系统思想。本文从多侧面详细地分析、阐述了《孙子兵法》丰富的系统运筹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