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称代词通常指代确定的人或物,从而都有特指含义(SPECIFICREFERENCE),比如第一人称代词通常指说话人自己,第二人称代词指说话的对方,而第三人称代词则指所谈论的对象。但是,某些人称代词也可泛指一般的人或物,而不指特定的人或物,这就是人称代词的类指用法  相似文献   

2.
李文浩 《中国语文》2016,(4):405-414,510
光杆NP和"一个NP"可以表示类指,但是同位复指式"人称代词+一个NP"并非类指,而是表示类同的个体指。它的构式语义可以概括为说话人对人称代词所指对象作为范畴典型成员的主观认定。该构式经常出现于反预期语境,即事实上人称代词所指对象往往是所在范畴的非典型成员。客观现实与说话人主观认定的鲜明反差,便产生强烈的语力,这是同位复指式"人称代词+一个NP"语用功能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中,本来第一人称代词(如:"我,我们,咱们")指的是说话的人,第二人称代词(如"你,您,你们")指的是听话的人,第三人称代词(如"他,她,它,他们")指的是其他的人或事物,而在人们的实际交际和行文遣词中,有时人称代词出现异化,就像为我们所熟知的古代汉语中人称代词的活用一样,现代汉语中也有人称代词的活用,即异化现象,且有特别的表情达意的效用。下面按人称分类略作例说。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中,本来第一人称代词(如:“我,我们,咱们”)指的是说话的人,第二人称代词(如“你,您,你们”)指的是听话的人,第三人称代词(如“他,她,它,他们”)指的是其他的人或事物,而在人们的实际交际和行文遣词中,有时人称代词出现异化,就像为我们所熟知的古代汉语中人称代词的活用一样,现代汉语中也有人称代词的活用,即异化现象,且有特别的表情达意的效用。下面按人称分类略作例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1.rat(鼠)汉语中有“胆小如鼠、鼠目寸光、鼠肚鸡肠”及“鼠辈”等词语,可见鼠在汉语中大多是贬义。英语的rat指人时也有贬义:a rat即a person who behaves selfishly(自私的人)或a person who is disloyal(不忠的人)。  相似文献   

6.
人称指示语(person deixis)是微观语用学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其使用可以体现具体语境中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人称指示语在英汉语中体现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以及第三人称等人称代词。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中国学习者在书面语中使用英语人称指示语时出现的混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称代词复数的表达方式普通话人称代词以加后缀“们”的方式表示复数,鄂东北的黄冈市所辖十个区、县、市的方言则以下面五种方式表达这一意义:1、人称代词+指量名短语/指量短语黄冈市东南部的武穴市及其周边地方,地处“吴头楚尾”,南面与赣语区的湖北阳新县、江西瑞昌县隔江相望。这里的方言以上述方式表示人称代词的复数。如(小字为对前面词句的注音、解释):俺这几个/俺这些人我们你那几个/你那些人“你”音“那”音。你们渠那几个/渠那些人“渠”音。他们(离说话人较近时用)渠兀几个/渠兀些人“兀”音。他们(离说话人较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心理距离为参照点,以汉语日常会话为语料,在语用视点和语用移情及离情理论框架下,探究人称指示语的更换在交际中所起的调距作用和取得的语用效果。通过分析发现,第一人称指示语换指第二或第三人称指示语时,前者拉近了说话人和听话人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了话语的亲和力,后者拉近了说话人与第三方间心理距离,便于听话人感受说话人对第三方的情感和立场;第二人称指示语换指第一或第三人称指示语时,前者将听话人移位于说话人位置,两者间心理距离消失,激起情感共鸣,后者将心理距离由远拉近,强化说话人负面情绪,多为严厉批评;第三人称指示语换指第一或二人称指示语时,两者都将心理距离拉远,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弱化自我意识以增强客观性,后者通过模糊听话人身份来提高礼貌程度。  相似文献   

9.
“我”和“自己”都是人称代词。从意义上说,“我”是说话人称自己,“自己”有时也指说话人本身,所以,容易把“自己”和“我”混同起来。实际上,“自己”和“我”的用法及意义是有不同的。“自己”的主要用法是复指主语。换句话说,“自己”经常出现在主语的后面,代替主语。如果主语是“我”、“自己”就是指的“我”。如:“……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海上日出》)如果主语是“你”,后面出现的“自己”就是指的  相似文献   

10.
0.1 称代词和指人名词经常组合。我们对现代口语和书面语考察发现,人称代词和指人名词之间有相互选择关系:有的彼此没有组合可能,有的组合要受一定条件的限制——一方面,人称代词选择着指人名词的类别,另一方面,指人名词又规定和选择着人称代词的人称和数。尤其是人称代词和指人名词组合有着多种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而且这种种结构和语义关系要受是否单说,是否加“的”的影响。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只考察人称代词和指人名词直接组合的情形,即指人名词前面不加如形容词、数量词等修饰成分;另外,为节省篇幅,这里只考察分析单数、复数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和指人名词的组合及其结构关系、语义关系。反身代词、别称代词和总称代词与指人名词的组合及其结构、语义关系,另文。  相似文献   

11.
《再见了,亲人》节选自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关于本文的叙述人称问题,目前存在的普遍意见认为该文属第二叙述人称。其理由是,作者对文中的被叙述对象(大娘、小金花、大嫂)采用了第二人称“你”。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和《写作》两本书分别对“人称”和“叙述人称”做了如下定义:所谓“人称”是客观存在的称谓问题,指对人或事物起称代作用的某些名词或代词;所谓“叙述人称”就是指作者叙述的立足点、观察点,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身份,站在什  相似文献   

12.
人称代词与指人名词的语义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称代词与指人名词可以直接组合,形成“人称代词 指人名词”的句法结构,如“我爸爸”,“你们商人”、“我们老师”。人称代词与指人名词也可以间接组合,进入表称类双宾结构,如“叫她三仙姑”、“称他们城里人”。本文将具体分析在这两种情况下,人称代词与指人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3.
所谓动词的人称,是指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行为动作是属于谁的。属于说话人的叫第一人称;属于听话人的叫第二人称;属于说话人、听话人以外的叫第三人称。然而,并非所有的语言的动词都有人称。在有些语言的句子里,人称往往借助代词才能表现出来,但鄂温克语的单纯动词(普通动词),无需借助代词也能清楚地表示人称。这是因为鄂温克语的绝大多数动词都带有表示人称的附加成分,不少动词还带有人称领属附加成分,其所指人称一目了然。如果动词在句子里对人称的单数或复数表达得不够清楚的话,加上人称代词和人称领属附加成分就清楚了。…  相似文献   

14.
人称代词与指人名词可以直接组合,形成“人称代词+指人名词”的句法结构,如“我爸爸”,“你们商人”,“我们老师”,人称代词与指人名词也可以间接组合,进入表称类双宾结构,如“叫她三仙姑”,“称他们城里人”,本将具体分析在这两种情况下,人称代词与指人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5.
It的用法     
it可用作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及引导词等。一、代词it的用法1)用于指代前文已提到的事或对话双方心目中的人或事物。如: That vase is valuable. It's more than 200 years old. The committee has met and it has rejected the proposal. The final exams will be taken in five days. Have you heard about it? Go and see who it is. 2)当说话者不清楚或没有必要知道说话对象的性别  相似文献   

16.
(一)情态动词情态动词表示说话人对某一动作或状态的态度,认为“可能”、“应当”、“必要”等等。情态动词本身有一定的意义,但词义不完整,不能单独做谓语动词,必须和主要动词一起构成谓语动词。有些情态地动词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如:must;有些情态动词有过去式,如:may—might,can—could,  相似文献   

17.
写作人称与指代人称常被混淆,其实二者根本不同。指代人称,意即指示替代具体个人的称谓,反映的是人际关系。指代人称按其施指主体与受指客体的不同,可分为第一人称(自称)、第二人称(对称)和第三人称(旁称)。第一人称表明主体和客体是同一  相似文献   

18.
this、that既可用作形容词,如this/thatbook,又可用作代词;而it则只能用作代词。一、this常用来指离说话者较近的人或物,that则用来指离说话人较远的人或物。例如: This is a book.这是一本书。(近处) That is a car.那是一辆汽车。(远处)  相似文献   

19.
以交际中英语中的人称指示语为对象,以语境顺应性为理论基础,重点探讨了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选择与语境变化的顺应性关系,并通过例证分析表明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选择体现说话人所处的语境特征及其情感倾向、认识倾向及人际关系的亲疏,它可凸显语境顺应性在人称指示语的非常规的选择过程中的人际关系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汉语限定成分的语用属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有些学者相信汉语里明确存在限定词,本文通过对所谓限定词共现现象的考察,论述了句法解释的困难,进一步指出有两个明显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人称代词总是居于另外的限定成分之前;二是人称代词总是负载着某种语用意义。从这个发现可以得出一个一致的解释,就是该人称代词表示了说话人移情的方向——说话人把自己认同于该人称代词所代表的那个人的说话/认识立场。与此同时,人称代词后面的指示性成分、无定性成分也常常以体现主观性意义为主要功能。本文的结论是,汉语里类似于限定词的语法成分,往往是为语用目的而使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