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2.
3.
叶圣陶先生是带着丰富的阅历走进新文学开拓者行列的,多年的教育生涯,使他对旧时代的社会现实、旧教育界的黑暗现状、教师的品格素质、学生的思想状态等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体察。钱杏邨先生曾说过,叶圣陶“可以说是现代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是一个面向现实的作家,他对封建礼教困厄下的女性悲剧命运给予热切的关注,通过穷愁的人生透视社会的不公和人间温情的匮乏,尤其是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悲剧存在描写,则着重揭示他们的庸俗、卑琐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理想的生命意志的失落与颓废.另外,有的作品表现革命者决绝的斗争精神和崇高的品质,成为英雄悲剧小说中少有的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名的作家、教育家。钱杏邨曾评价他的教育小说的成就在他的创作中是最好的。从一九一二年开始,叶圣陶连任十年小学教师,又曾在五所中学和二所大学任教。他从一开始就把执教与创作结合起来,将学家的生涯与教育家的生涯合而为一,这在我国现代学史上,是最典型的代表。长年的教员生涯使他对中国现代教育界的情形了解得深切详明,对学校生活的各个侧面观察得细致入微,对教员和学生的思想状态、希望欲求、心理活动了如指掌。他以教育界、以学校生活为题材创作的“教育小说”,在他全部的小说创作中约占三分之一,而目.他的描写是那样全面、深刻、精细,这存现代学史上无人可与之匹敌。本拟就其教育小说的时代意义和思想意义作一些粗浅探讨,意在说明叶圣陶教育小说的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特设境遇”说是叶圣陶先生在1922年提出的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所以可贵,乃在能为儿童特设境遇使他们发生需求,努力学习。”新课标已明确指出: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因而,课堂“境遇”的构建变得更加重要,情境构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接受史注重对接受者“主体性”的研究。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看,唯物史观满足了中国早期知识分子这一接受主体所面对的“中国向何处去”的方法论期待,契合了当时以中国传统哲学为认知基础的社会心理,具有在近代中国得以被选择优先接受的历史必然性。此外,进化论思想也为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更好地理解与接受唯物史观搭建了桥梁。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唯物史观在中国得以优先被中国早期知识分子选择与接受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的知识分子形象谱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曾经建立在集体记忆基座上的知识分子人格雕像,经过这些年市场经济的风雨剥蚀,面目模糊.新世纪小说的知识分子形象从相似性的角度,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在世俗欲望中沉浮的知识分子,二是身陷象牙之塔的知识分子,三是沉溺于个人世界的知识分子,四是历史世界中的苦难知识分子.通过知识分子形象谱系的梳理,不难发现,新世纪以来的知识分子书写,有一种由平视到俯视、从同情到批判的自我矮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悲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分析鲁迅小说中三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形象,即封建社会末期旧知识分子泯灭本我的悲剧形象;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分子分裂自我的悲剧形象;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理想的幻灭。以此洞见悲剧形象的根源所在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卓越的教育家。独到的教育目标、教学理念、学生观及语文教材观等紧紧围绕"成人"的教育本质观,这些观点对今天教育发展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反叛传统的激进语境中,叶圣陶作品的主题意蕴与叙事者的仁爱情怀,笔下人物形象的柔顺敦厚、平和朴实,艺术表现上的含蓄中和、语言上的自然平实都表现出鲜明的儒家文化意蕴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任苏民 《教育研究》2012,(3):130-134
叶圣陶是20世纪我国卓越的教育家,他一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76个春秋,形成了博大精深、特色鲜明的教育思想。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文化特质,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创新性、民族性、大众性。它从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出发,批判扬弃传统教育思想,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的文化精神和基本原理;它将其文化精神和基本原理具体贯彻和体现在德育、教学、教师发展、语文教育等实践领域,总结和提炼丰富的教育改革实践经验,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智慧。  相似文献   

13.
哲学家在探讨本原论问题时,从一开始就与美学本体论问题纠结在一起.西方哲学与美学本体论的错位经历了古代的历史遮蔽与混淆、近代的历史游离与困惑、现代的历史反思与还原三个时期.历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错位就在于唯心主义哲学对唯物主义美学的遮蔽,在于将美学的感性存在第一性误解为哲学的物质存在第一性.“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与美学基本问题及其本体论的交错;审美的“感性存在”就是哲学的唯物存在;美学的“唯心主义”(精神实体)就是哲学的“唯物主义”(感性存在).极端的唯名论属于美学范畴,极端的唯实论属于哲学范畴,而温和的唯名论与温和的唯实论及其调和论使得哲学与美学进一步混淆.在整个西方哲学史和美学史的复式历程中,哲学学科在研究辩证思维规律而在美学的对象中为自己寻找丰富的材料时,或美学在考查原始经验而把思想和意识带回到它们的起源上去时,往往越俎代庖——成为“哲学帝国主义”或“美学帝国主义”,从而造成了唯心主义哲学与唯物主义美学的历史错位.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指导中国建设和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全面分析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使我们更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由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谈小学整本书阅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读整本书"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从学生年龄特点、读物特点、阅读能力元素出发对整本书阅读进行指导,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发展语言,锻炼思维,丰富体验。  相似文献   

16.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篇光辉著作,文章主要论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的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揭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1932年叶圣陶编纂的十二册《开明国语课本》被誉为“小学语文教材的经典”。近年来,《开明国语课本》由多家出版社重印,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好评。行家们都说这是一部能引起年长者对童年记忆的怀旧读物,是对教师提供借鉴的辅导读物,是孩子们开智的精美读物。  相似文献   

18.
就小说的“写实”性而言,当代的小说家在创作的观念上与“五四”时期叶圣陶小说的创作观念有明显的不同。有鉴于此.该文从小说的叙事艺术与表现艺术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认为叶圣陶小说的“写实”艺术与“写实”风格对于当代写实小说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面临着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崭新课题。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唯物史观应用于指导落后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仅始终坚持生产力第一的观点和标准,提出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探索符合俄国国情的建设道路,而且还十分重视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从而揭示了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开创了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