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评论与媒介影响力--《媒介新闻评论学》读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力既是一个媒介政治课题,也是一个媒介经济的课题. 新闻传播媒介的影响力源于其内在的新闻精神.在人们正确地强调"媒介营销"手段的重要性的同时,如果忽视了媒介的新闻精神的振兴和深化,就有舍本逐末,在丧失话语权的同时丧失商机的危险.因此,在传媒体制改革步步深入的今天,重新思考新闻精神,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邵奇  张健 《新闻传播》2004,(11):52-54
在新闻传播和舆论动员能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今社会,在媒介竞争更为激烈的媒介生态中,媒介企业家以及媒介企业家队伍的选拔和建设越来越成为我国媒介产业发展进程中又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怎样能够培养出既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又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进取的媒介企业家?媒介企业家的创新才能包含哪些本质内涵和本质特征?这是一个需要媒介经济学、媒介管理学认真回答的理论问题,更是当今我们的新闻改革和媒介创新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带来了媒介转型,新闻从业人员也深受影响。当前新闻职业道德、职业素养问题究其根本而言是新闻职业精神的缺失,重新塑造新闻职业精神需要新闻业界、新闻教育界以及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的协作与努力。本文对于如何加强新闻职业精神、当前新闻职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规划新闻职业生涯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陈静  高静 《新闻知识》2004,(10):32-33
当今,新闻竞争日趋的白热化,媒体只有在新闻竞争、信息的竞争、形象的竞争中胜人一筹才能在众多的媒体品牌中脱颖而出。新闻策划正是媒体取胜的重要手段。新闻策划从被动的配合式为主的报道计划中脱胎而来,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深掘新闻价值、扩大媒介影响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它已经不再是报道计划的拓展和延伸,而是一种质的飞跃。它更强调传播学的效果论,强调科学和创新。当今媒介对新闻策划的运用和操作显现出持续发展日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明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被称为新闻传播的灵魂和旗帜,在新闻传播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闻评论是通过媒介传播的观念信息,是一种社会产品,是社会话语的集中展现。  相似文献   

6.
王蔚 《视听界》2005,(5):59-59
信息时代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海量的信息,不但大大超出人们的接受能力,而且剥夺了人们深入思考的机会。所以,新闻编辑在对新闻的辨别、选择、加工过程中必须具备媒介素养才能实现引导、帮助受众理解新闻的意图。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已严重滞后,媒介从业人员尤其是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日益成为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播的新闻评论走过了创立之初的混沌时期.经历了文革的过热时期,开始走向正轨,并逐步凸显自身的媒介特点。这一历程,正是广播逐步发掘自身传播特点应对挑战的历程,在这个历程中,新闻评论创造了诸多新鲜的形式,为广播扩大自身影响力、强化话语权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媒介融合下的新闻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的物质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出现了大量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本文着重探讨该趋势下的新闻评论工作的可为空间和由此带来的困局以及反思,概述当前我国的新闻评论工作。  相似文献   

9.
强化新闻选题管理 提升新闻策划效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建华 《新闻界》2004,(5):89-90
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闻事业改革的逐渐深入,新闻媒介的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同时也引发媒介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竞争加剧和新闻改革的“双轮驱使”又使新闻的运作理念、报道方式、操作手段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既适合新闻运作规律,又适应新闻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新闻策划便应运而生(注:本文所言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报道策划)。时下,新闻策划已成为媒介广泛采用的一种新闻传播运作模式,不少媒介甚至明确提出实现由“编辑中心”向“策划中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解析中国媒介新闻可信度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以上海居民为研究样本(N=800)进行问卷调查,检验中国公众如何判断传统媒介和网络的新闻可信度,并探求了哪些因素影响这些媒介的新闻可信度。研究发现,中国公众认为电视新闻最可信,传统媒介的新闻比网络新闻更可信;媒介依赖比媒介使用能更好地预测媒介新闻可信度;人口学变量对评估网络新闻可信度没有影响,年龄和文化程度影响人们对传统媒介新闻可信度的评估;人们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评定不同媒介的新闻可信度,没有任何一个媒介表现因素对所有的媒介新闻可信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媒介融合是以电视、报纸等媒介为基础,以网络、编辑方式为介质,以编辑角色转变为目标的一个动态过程。媒介融合是新闻编辑工作持续发展的契机,也是传统新闻发展的机遇。基于此,本文以新闻编辑角色为研究对象,阐述媒介融合的编辑壁垒,分析编辑角色的转变方法,唤醒新闻传播的内在活力。  相似文献   

12.
李力力 《新闻窗》2006,(6):31-32
新闻传播效果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效果问题是整个传播活动的中心,这个问题贯穿于传播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如何能够有效传播成为媒介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赢者通吃”的互联网商务精神下,商业网站的访问流量和影响力远远高于新闻网站。因此,如何做大做强新闻网站,成为摆在新闻网站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娱乐作为大众化的重要内容,在大众传媒兴起后,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功能之一。娱乐新闻指的是新闻在内容方面报道关于娱乐界的消息,而所谓娱乐新闻泛滥指的是新闻在内容上大肆报道,在形式上,采用渲染煽情甚至哗众取宠的方式来吸引受众眼球,满足其好奇心,甚至窥视癖。在媒介产业化运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带来了媒介转型,新闻从业人员也深受影响。当前新闻职业道德、职业素养问题究其根本而言是新闻职业精神的缺失,重新塑造新闻职业精神需要新闻业界、新闻教育界以及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的协作与努力。本文对于如何加强新闻职业精神、当前新闻职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规划新闻职业生涯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技术、新渠道备受推崇,传播新概念、新模式层出不穷,但新闻的阅读率、收视率和点击率却处于下滑通道中.新技术虽然为新闻生产插上了翅膀但并非常用手段,新渠道促进新闻生产流程再造但受制于生产者的态度,优质内容仍是提升新闻影响力的根本.媒介融合的最大价值在于促使新闻生产理念向新闻本质属性回归,而"受众兴趣"是优质新闻内容生产的"原点".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传媒业日新月异的今天,诞生于二十多年前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机制,其所依存的媒介生态环境已发生显著变化。新闻发言人需要在新的环境下调整角色,重新定位,以不断适应媒介市场的发展变化和更好地履行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道德自律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新丽 《新闻知识》2007,1(6):47-49
一.中国新闻道德历史溯源毫无疑问,新闻道德是新闻传播业立身之本,攸关着新闻传播的成败。美国媒介批评学者约翰·赫尔顿曾经不无感慨地说过:“在新闻领域里,没有哪个问题比新闻道德问题更重要,更难以琢磨,更带有普遍性。事实上,如果新闻工作一旦丧失了道德价值,它即刻便  相似文献   

19.
陈明 《东南传播》2011,(5):92-93
媒介融合给新时期的新闻评论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认为应对之策有以下几个方面:新闻评论的讲授范围要扩大;促使学生学习多种评论方式的表达;教师新闻评论的讲授方式要改变;传统的新闻评论的考试模式要改革。  相似文献   

20.
《青年记者》2005,(9):67-67
殷俊博士等人编的《媒介新闻评论学》日前出版,该书汇集了近年来学术界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述例证既凌厉新锐,又照顾到历史线索与典型性,深具创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