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毛泽东的人民教育观是中国近代平民社会地位和教育现状的折射。从近代中国社会平民在政治经济中和文化教育中的地位,中国近现代政府对平民教育的倡导及对平民教育团体的支持,苏区、边区和解放区人民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教育现状诸方面,可以全面了解毛泽东人民教育观形成的现实土壤。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高度重视教育问题,但他常常超越教育领域来讨论教育.他与别的一些教育家不同的地方正在于他的大教育观.毛泽东的教育观是一种"大教育观",这可以从他对教育由谁教、谁被教、怎样教、教什么等教育的根本问题的回答来判断.由于毛泽东的教育观是一种"大教育观",造成了毛泽东教育哲学的三大特点:高扬主体性、追求平民性、深刻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3.
论陶行知的中西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陶行知的中西教育观●董宝良对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中西教育观进行整体的全面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因为陶行知的中西教育观是其教育理论研究和办学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他能在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民主教育和全面教育各次运动中留下教...  相似文献   

4.
在青年毛泽东“学生本位”教育观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他既有作为学生的“学习实践”,又有作为职业教师的“教学实践”;既有对传统教育的反叛,也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既有自学的亲身体验,还有德智体方面的理论研究。毛泽东“学生本位”教育观,孕育了毛泽东早期的人民教育观。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与平民教育的关系涉及中国近代革命史、教育史以及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众多领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近代中国平民教育的先驱晏阳初称毛泽东曾参加他在长沙组织的平民教育运动只能是孤证,尚待进一步考证.但是早期毛泽东与平民教育运动确实有关.首先,毛泽东在他的早期文稿中大量使用与"民众"、"小民"意思相同的"平民"一词,甚至还有"平民主义"的说法;其次,毛泽东认为平民需要教育;第三,毛泽东亲身从事过平民教育.与面向农村、扎根农村的晏阳初不同,毛泽东早年搞的平民教育重点在城市、在工人群体,因为毛泽东考虑的重心是要开展工人运动,必先提高工人觉悟,因此工人夜学等平民教育形式就有大加运用的必要.与晏阳初等纯粹的平民教育家更不相同的是,即使在早期,毛泽东的视野也比较开阔,他不是就教育论教育,而是将教育放到社会这个大系统中来总体评估其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迎来了“德”、“赛”二先生,中国出现了“平民文学”、“平民政治”、“平民教育”等口号。早年在长沙上学的毛泽东,就深受“平民教育”思想的影响。他在一师办起的“工人夜校”为“平民学校”;他办起的湖南自修大学,“为一种平民主义的大学”;在他指导下编出的课本为《平民课本》;他办起的通讯社叫“平民通讯社”。所以当年任湖南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兼湖南第一师范校长易培基对人说:“毛泽东将来要当平民天子”。本文不拟泛淡毛泽东早年平民主义种种,只侧重探讨毛泽东早年的“平民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一直十分重视教育工作 ,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观 ,制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方针 ,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思想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学者和教育家。他的青年教育观、平民教育思想和妇女解放教育思想等,为中国近代教育史增添了宝贵的内容,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在近现代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今天的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一直十分重视教育工作,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制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方针,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思想,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加强研究毛泽东农村教育思想,对目前中国农村教育的改革和世界农村教育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或借鉴作用。本文首次提出毛泽东农村教育思想的基本概念.认为青年毛泽东对农村教育的探索.奠定了毛泽东农村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在某个毛泽东农村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的早期教育观中,孕含着毛泽东农村教育思想的某些胚芽;毛泽东半年教育观转向农村教育思想的契机,是1925年“王卅”前后他对衣民问题的注重研究;而大革命的胜利进军和衣民运动的蓬勃高涨,为青年毛泽东在实践中探索农村么育,萌发衣村教育思想,提供了…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一生重视教育。他的早期教育观基本上是属于儒家传统的“化民成俗”。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以及出于开新等治国需要,他对教育的作用有了新的看法,并在这一基础上积极开展教育活动,自觉或不自觉地赋予了教育新的功能。由此逐渐形成了他的国民教育观。总之,他是中国教育史上提倡国民教育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2.
社区教育是一项社会化、群众性、草根性的教育。以往人们比较关注社区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居民就业服务,这是一种物本论的社区教育观;有的则强调社区教育社会发展功能,这又是一种社会本位的社区教育观。究其本质,社区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旨在促进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的提升,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和文明进步。以人为本作为社区教育发展观的核心理念,社区教育就成为一种为民生谋福祉的教育实践活动,其实践意义就是把人的可教性和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联系起来,把包容性增长和全纳性教育联系起来,把人本性和推进主体性社区教育发展联系起来。在社区教育的发展理念中,人本社区教育观应起主导作用,这样会推进社区教育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更加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3.
教师发展观不仅影响着教师如何工作,影响着教师对其职业的态度和信念,而且也决定了人们对该职业所需的核心“知能”的认识与理解。舍恩主张的“理论与实践循环互动”的发展观消解了传统教师专业发展中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他提出的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有助于使教师从传统的“技术性实践”和“操作主义”的束缚和支配中解脱出来,为教师创造力的释放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二次革命”前 ,“五·四”运动后为界 ,从社会实践、思想变化、理论成因、理论内容等方面对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的社会主义观的变迁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幼儿教师做为人类美育的启蒙者,将直接影响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国民。因此幼儿美术教师要不断健全和完善自身美术教育素质,明晰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充分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并合理地运用科学教育发展观去挖掘培养幼儿的综合美术素质.才能把他们培养成情感丰富、智力健全、人格完美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6.
董仲舒的人性论是和他的政治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对"性未善"和"待教而为善"的强调,董仲舒实际强调的是王者的责任,政治的使命是成民之性。"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万民之性苟已善,则王者受命尚何任也?"可以看出在董仲舒看来王者或者说政治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成民之性,舍此政治没有其它的目标和任务,王者或政治脱离了此目标和任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执著于表现在苦难的民间大地上,经民间立场和平民视角过滤打捞的众生世相,以民间的价值判断为准绳,以远离主流文化的边缘人角色观察分析问题以及毫不犹豫地站到民间的被侮辱被损害的弱势群体一边的价值选择,无疑都显示出莫言浓厚的为老百姓而写作的民间意识。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观是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看法。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具体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认识,他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提出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即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学者的阐释与争论中展现的本雅明形象具有别样的意味,研究兴趣的侧重显示出中国文化语境的特征。经西方学者一再阐释后的本雅明理论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研究者更多是借本雅明理论阐述中国的文化问题而不是热切地探究本雅明的本真形象。无限阐释的寓言文本指向深刻的现代忧虑,忧虑聚焦于引起现代人深刻思索的技术。人们在对本雅明“技术”概念的无限阐释中寻找支持自身论点的依据,努力在本雅明的著述中寻求启迪。每一视域中的正题与反题都指向挥抹不去的现代忧虑。  相似文献   

20.
感动是生命的神性本然的跳动,是人之为人的理由。我们每个人都是生命的过客,当我们即将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那些充满泪水的感动记忆。然而,当下人们的感动阈限愈来愈高。教育作为社会文明的"绿洲",应成为感动的孵化器。教育归根结底是关照人的心灵的工作。教师应敞开心灵,随时准备感动学生和被学生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