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明确教材编排意图,强化单元整体教学意识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在教学中,要统观整个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总体把握读写知识结构,明确各读写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它们的重点难点,使字、词、句、段、篇的双基教学,形成整体结构,产生综合效应。 小学语文现行教材从第8册开始至12册,把读与写的训练分为若干个重点训练项目。按照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原则,将这些训练项目分布在5册教材中。每组课文突出一个训练重点,各重点训练项目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构成一个读写训练序列。备课中,要把一组课文视为一个整体。从本组课文的整体训练目标出发,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第8册教材,除两篇“看图学文”外,共32篇课文,分为8组,每组都安排有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含“习作例文”)、独立阅读课文和基础训练。在每两组的课文后又编排了一篇“读写例话”,即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全册共四个:①怎  相似文献   

2.
单元整体目标教学,是就一个单元若干篇课文所形成的一个整体而育。它包括单元的整体性和目标性。所谓“整体性”,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就是要把握研究对象内部各系统,要素间的联系,合理组合,优化结构,使整体功能大子部分功能之和。所谓“目标性”,即实施的目的和方向。从控制论角度看,它在流程中起着定向和指挥作用。单元整体目标教学,是依据三种类型课文内在联系和不同教法,进行优化组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是以一个重点项目为轴心,以三类课文相关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3.
一、通过单元预习举纲 单元预习以“单元提示”和各单元各篇课文为依据,旨在明确单元内容、教学要求、具体目标(包括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教育)、阅读方法、习惯等。意在从整体上把握一个单元的知识要点、训练重点,与一组课文进行横向联系,与各篇课文进行纵向联系。在学生头脑中“栽”上一棵“知识树”,这棵树的主干就是单  相似文献   

4.
<正>对一线语文教师而言,文本解读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对整本教材进行宏观解读,从而全面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整本教材内容,我们一般称之为“教材解读”;二是对某一个单元进行中观解读,旨在整体把握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目标统领下的单篇课文教学目标,我们通常称之为“单元解读”;三是对具体课文的微观解读,即教师通过解读文本确定教学任务、设计教学内容等,这是名副其实的文本解读。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谈谈如何全面、准确地进行单元解读。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从“高负荷,低功效”的困惑中走出来,这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盼重要课题。作为从事义教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教师,除了从宏观上把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材的整体目标与要求,还要从微观上注重每个单元中每篇课文的整体教学设计,努力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初中语文单篇课文整体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用钱梦龙老师的话讲,就是,通过对课文的认真分析,找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永珍 《天津教育》2023,(24):140-142
<正>大单元目标统整背景下,准确把握小学语文习作主题单元各环节的教学目标定位,关系到单元整体目标的实现度。“精读课文”作为习作主题单元的首个环节,对单元整体目标起着举旗定向的作用。秉持语文学习综合性、实践性和情境性的理念,以学习任务群的视角,辨析其与阅读主题单元“精读课文”的目标定位的区别;梳理和明确其在单元各环节中的教学任务定位;解读各篇精读课文编排序列和文本特点,突出其教学目标侧重点,有助于教师准确开展大单元统整教学,实现小学语文习作主题单元整体目标,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教学中以“注重基础,发展能力”为立足点,篇篇扣住以下几个“点”与“面”,效果甚好。它能将知识与能力,微观与宏观,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一、紧扣四个“点”知识点——即一篇课文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知识点。一般包括生字、词汇、精彩句段、作家作品、语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技巧。逻辑知识等方面。但一篇文章只宜突出落实某几点。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教学中,怎样使知识与能力,微观与宏观,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全面体现呢?我在教学中篇篇扣住这样几个“点”和“面”,效果甚好。紧扣四个“点”: 一、知识点即一篇课文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同课文有不同的知识点,一般可从生字、词汇、作家作品、语法修辞、文学常识、写作  相似文献   

9.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教学设计都是就课文教课文,一篇一篇地讲,往往难以使学生从更宏观的层面上去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了积极打造高效语文,努力实现教学目标,在进行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科学之光”的教学时,我们及时拓展思路,采取了整体设计的教学方案,在完成本单元课文教学的同时,  相似文献   

10.
“学贵有方”。《孙子兵法》上说:“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它给我们教师一个有益的启示: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工具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授人渔”、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呢? 一、确定目标法。宏观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制定一学年或一学期语文学习计划,确定要达到的目标。微观目标:每教学一篇课文,先确定一个目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没有小目标的突破,便不能达到大目标。 二、整体阅读法。要求学生阅读时把各部分的相互联系绘制成层次结构表,然后根据各部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教学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中心课题。要成功地上好一堂课,必须制定明确、具体、合宜的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设计有效的训练以达成目标。一篇课文的整体目标是分课时达成的,在分配课文整体目标时要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做到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现以《秋天的  相似文献   

12.
单元教学漫谈寿县一中孙仁歌所谓单元,就是教材自成段落或系统,自为一组的单位。教学中,教师必须站在教与学的高度从宏观观照整体工程全景,并注重以各单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计来反映单元教学目标,又以单元教学目标来反映整体工程意图的连环。所谓整体工程意图,就是教...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要加强系统性教育新论点扫描一、提高整体效益。所谓整体,就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系统。从宏观到微观,有不同的系统:大到整个中学语文教材、同一类型的课文和一个单元,小到一篇课文、一段话和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点。提高整体效益,就是要对阅读内容进行总体把握,宏观调控,寻找出最佳的阅读“系统”。二、寻来合理的结构。“系统”的结构,是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互相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寻求合理的结构,就是“要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使系统内各要素形成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合理关系,发挥系统整体的最佳功能”…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情和易于操作的实施取向,以教材单元为内容基础,以“目标导向”“阅读与表达联结”“单篇与群文互补”为逻辑框架,构建“六步三态”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即通过“目标制订”“情境创设”“课文定型”“单篇阅读”“群文阅读”“拓展实践”六个步骤对单元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再根据单元内容的特点,灵活调整“单篇阅读”和“群文阅读”的实施比例,形成“精讲一篇,余下群学”“群学所有,精讲一篇”“篇篇精讲,群学总结”三种阅读教学形态。  相似文献   

15.
语文单元教学与单篇教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单元教学不再停留在一篇课文的挖掘上,着眼点是“单元”,更注意思维的立体性、整体性.进行单元教学,语文教师不能仅仅熟悉单篇课文,而应熟悉一单元或整册教材的联系性、层次性和整体性,形成宏观的蓝图.单元教学,教师不再局限于单篇课文教学的一课(?)得上,而是把整体知识传授给学生,使知识的信息在学生头脑这个“加工厂”里,与旧知识相交接、相撞击,而融合、理解,再形成能力,运用于读写实践中去.如此,知识将是链条,或网状的整体系统.例如,教授初中第一册中第一单元时,教师要设计出一个单元的整体思维目标: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要求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读中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文,在这里并非指某一个教学步骤,它强调的是把握课文的一种方式,即不要离开篇的整体意思和主旨来分析课文,要始终把篇作为感知课文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杜绝繁琐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教学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组课文,首先要围绕“体会文章里含着的意思”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对各篇课文作全面分析,明确本组课文的共同点;理清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以及本组课文与其他组课文的联系;把握好学生理解上的难点,确定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读写圳练。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中,“课文教学”即以课文为载体的教学活动.“课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态,具有“范例教学”的性质,承担着听说读写训练的多重功能.“课文教学”要抓住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之间的转换,即“言意转换”.要正确而充分地发挥每一篇课文独特的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重语言知识积累、轻信息获取的现象,文章根据中学英语新课标的“有效获取和处理信息”的目标要求,参照语篇整体教学策略,结合教学实例,采用“树状概念图”对课文结构和信息分布样态进行直观描述,以帮助学生从课文结构中获取整体的、主要的信息,以有助于学生养成不拘细节辨认、注重整体语义理解的习惯,从而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全神贯注》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段与段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一、理解课文内容这篇课文的标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可引导学生围绕“全神贯注”,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