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乡村学校作文教学的最大问题是教师没有认识到乡土文化在作文教学的重要作用,没有引导学生挖掘乡土文化,致使学生对乡土资源视而不见,甚至嗤之以鼻,致使作文素材缺乏、作文语言城市化成人化。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把乡土资源变成学生的写作素材,能使作文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此,应该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感知乡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写乡土文化,培育学生的乡土情怀。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文教学向广阔的社会扩展。我县拥有丰富的乡土资源,我们要充分挖掘这些乡土资源,克服各种障碍,带领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体验生活,指导学生写出具有乡土特色的作文,抒发内心的真实体会。  相似文献   

4.
根植乡村生活,开发乡土作文资源,让作文回归生活本真,成就学生真性情。抓住地域性,从乡土文化出发,引导孩子们观察熟悉自己的家乡,有望成功突破作文教学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欧天虹 《柳州师专学报》2014,(2):150-152,149
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展开教学,以达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积累作文素材、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以广西为例,乡土资源包括地理和旅游资源,当地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民族文化、经济和主导产业资源等。  相似文献   

6.
农村学校作文教学一直都是块短板,与城市有较大差距。农村语文教师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学校作文教学中,并进行多角度的积极引导,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乡土情怀。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为了能够促进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继而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充分彰显乡土文化的应用价值,教师应当善于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带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使学生写出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的佳作。  相似文献   

8.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体现生态课堂的精神。如何引导学生挖掘生态作文资源,指导写好原生态作文是语文老师关心的普遍问题。所以,教师应整合乡土资源,挖掘作文素材。  相似文献   

9.
刘云霞 《学周刊C版》2019,(9):125-125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从"了解乡土文化习俗,积累作文素材""鼓励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劳作,介绍乡土地域风味美食""抓住本地新闻事件,培养学生乡土情怀""走近乡土文化名人,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等方面积极挖掘乡土写作资源。以此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0.
田静 《考试周刊》2014,(71):56-56
<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乡土资源,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尝试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利用田野风光、自然景观、淳朴乡风、人文地理、名胜古迹等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各种美,引导学生写出生动形象、有血有肉的作文。一、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1.观察体会家乡风光的美。家乡的田野风光、自然景观、淳朴乡风是学生观察和写景  相似文献   

11.
<正>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普遍内容空泛,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材料贫乏,是学生作文水平无法提高的重要原因。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恼,是源于他们没有贴近生活,缺少厚重的文化积淀,不善于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所致。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使乡土文化与作文教学有效地融合起来,是改变这种状况的突破点。一、乡土文化的内涵及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乡土作文,就是要充分利用乡村独有的资源开展作文教学活动,并尽量呈现原生态的充满泥土气息的作文面貌,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获得写作素养的提升。其中,乡村特有资源包括出生成长地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地名沿革、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及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所以就乡土作文而言,农村孩子有着广阔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1,(27):31-32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其语文素养的综合体验。然而当前中学生写作中存在思路逼仄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写作的社会素材,缺乏对素材积累的积极性且素材运用方法不当等。而乡土资源则是社会素材中的重要组成。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激发学生搜集乡土资源作文素材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践、练笔等活动中,将乡土资源充分运用到实际写作当中,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文章就如何依托乡土资源拓展中学生写作空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卢红旭  唐秋菊 《教师》2011,(6):72-73
做好高中作文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要注意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三者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写作素材,创新写作思维,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正常人的正常行为,作文教学要尊重写作主体个性,要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的生活,充分地利用乡土资源,师生共构一个读书和生活交融的课堂。  相似文献   

16.
农村孩子的生活阅历少,视野狭窄,缺乏阅读积累,提起作文往往无从下手,没什么可写的,即使写了往往内容空洞,有胡编乱造之嫌。究其原因,不是写作形式出现问题,而是无内容可写。乡土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拓展,开发并整合乡土课程资源,将其应用于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和实践,能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素材,有效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农村语文教师应该挖掘乡土人文资源,充实学生写作内容,点燃学生写作的火花,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有效性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因此,在农村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把乡土资源变成学生的写作素材,能使作文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中,我们应该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相似文献   

19.
<正>所谓乡土素材,就是长期积淀下具有浓厚本地色彩的各种文化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等都可以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为乡土素材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身处农村的学生来说,乡土素材乃是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  相似文献   

20.
乡土作文以乡土生活为依托,在作文训练中淡化模式,撤除限制思维的一切藩篱,给学生以广阔的自由写作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彰显作文的个性特点,绽放出个性的异彩。教师应该精心指导学生写好乡土作文,从而更好的挖掘学生写作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