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入职的80后年青教师面临着来自教育环境、教育对象、教育功用的三重变化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与挑战。因此,如何及时调控不适职业心理与情绪,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就成为年青教师在任教之初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笔者结合自己新入职以来的教学实践与心得体会,着重从教学态度、语言、技艺、境界等四个方面论述年青教师应具备的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所要求的基本素养,以为终身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入职教师工作热情高、学习能力强,并且有很强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心,但是教学经验不足、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欠缺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入职前岗位培训有效帮助新入职教师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培训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能直观地呈现课堂教学,新入职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观摩优秀的课例设计,学习教学理论在课堂实践中的运用,初步构建自我的教育教学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我区所面临的新教师入职高峰现象,为了尽快提高我区初中数学职初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在职初教师培训中,根据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观,努力倡导“以学定教”,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学情,探索有效的培训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新教师入职是一项受到多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近年来美国中小学所普遍采用的带教——学徒制(mentor-protege)被研究人员认为是一个极具实效的对策,它能以积极的方式帮助新教师明确自己的专业定向,提高教学能力,顺应新的职业角色,平稳地渡过入职关键期,从而为有效指引新教师成长、稳定流失严重的教师队伍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带教——学徒制已被列入美国众多学校新教师入职培训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有鉴于带教制在新教师入职社会化中具有独特的导向性,故而如何使带教制的组织、运行更为合理,如何将其优势最充分、有效地得到发挥,这是新教师…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校新入职教师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高校新入职教师的教学专业成长,为此,建立新入职教师的职业信念培养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规划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展项目等,不失为保障和推动新入职教师的教学专业成长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高校新教师普遍存在着素质、学历、能力等方面与高等教育发展不适应的状况.如何开展更为积极有效的培训,使新教师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式,已是当务之急.美国教师入职培训的一些具体做法,对我国高校新教师入职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彭景 《教师》2019,(17):90-91
加大对新入职教师的教育专业化培训,探索一套符合当前时代要求的新入职教师教育专业化培训模式,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提高教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章重点对新入职教师教育专业化培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具体分析了当前新入职教师教育专业化培训模式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如何构建新入职教师教育专业化培训模式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新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如何系统、有效、持续提高新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发展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新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了"准入+培养"的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新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9.
高校新教师的入职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职培训,就是新教师从受聘上岗到转正前这一段时间内所接受的指导和训练.这是新教师在角色过渡、职业体验、教学责任和使命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专业化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当前许多高校因专任教师数量不足以应付大量学生涌入学校而必须引进新教师充实教师队伍的情况下,重视对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研究与探索,对于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以确保扩招的教育教学质量,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有效的系统的新职业教师入职项目的缺失是造成美国职业教育面临职业教师短缺和职业教师专业素质不完全的原因之一。新职业教师入职项目由地方专业发展协调、系统的行政支持等11个部分组成,力图通过建立一种灵活的适应机制帮助新职业教师顺利过渡到职业教师工作领域,实现新职业教师专业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职业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新教师职业适应的危机与困难,在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及教师观的启示下,对新教师入职培训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引入沙龙活动及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帮助新教师敬业乐业,坚定职业信念,增强职业归属感;成立教育、保育实验室帮助新教师在做中学,在做中求进步,促进新教师成为儿童的引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为寻找实现幼儿园新教师有效入职培训模式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Pathwise(R) Framework入职项目隶属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是美国入职培训领域中培训质量最好、培训内容最紧凑的入职支持项目,是同类培训的典范.该项目旨在通过为新教师提供反思性支持和评估来促进他们的职业发展,帮助新教师在备课—教学—反思—改进这一动态、循环和持续的过程后成为一名自主能力较强的教师.研究其理论基础、内容、组织过程、特点,无疑对建立我国自己的教师入职培训体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入职初期,新教师会面临众多的问题与独特的专业发展需求,可以说,教师入职期的专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职业发展的成败和进度。帮助新入职教师顺利实现角色转换,成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将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应用到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依托云服务平台百会在线构建个性化的发展环境,在虚拟社区中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借助专家的引领、新入职教师之间的互助、行动学习项目的开展,有效推进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北京市西城区新任历史教师培训的实践问题,在调查访谈的基础上,了解新任历史教师在入职前及入职初期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职业发展需求,通过整体设计和调整优化培训内容,提升新任历史教师职前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入职初期的课堂观察、交流访谈等方式,了解新任历史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专项课程设置和教学研究活动,做好课堂教学岗位跟踪培训;通过创新工作形式,发挥多方合力,助力新任历史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规划。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从接受培训的新任历史教师的需求出发,从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现状出发,实现从"学科教学"向"学科育人"的转变,提升新任历史教师区域培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新入职教师的课堂是设计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的重要前提,而课堂中的提问与反馈是教师展开并推进教学的主要方式。通过对18节小学数学录像课进行编码分析,研究小学数学新入职教师对学生想法的反馈表现以及课堂提问发现:新入职教师的课堂提问缺乏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启发,没有引导学生发问;新入职教师不懂得如何把学生的回答纳入教学之中;在学生出错之后,新入职教师没有从学生认知的角度给予纠正与引导……因此,新入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给予学生提问权,关注学生高阶思维的启发式提问,提升学生的自我获知感,理性地建构开放式课堂。学校应通过针对性强和分段式的研训,提升新入职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入职培训,就是新教师从受聘上岗到转正前这一段时间内所接受的指导和训练。这是新教师在角色过渡、职业体验、教学责任和使命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专业化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当前许多高校因专任教师数量不足以应付大量学生涌入学校而必须引进新教师充实教师队伍的情况下,重视对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研究与探索,对于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以确保扩招的教育教学质量,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美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高校新教师普遍存在着素质、学历、能力等方面与高等教育发展不适应的状况。如何开展更为积极有效的培训,使新教师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式,已是当务之急。美国教师入职培训的一些具体做法,对我国高校新教师入职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职业学校初任教师入职教育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尽快适应教师角色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入职教育在制度、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基于职业学校实际情况,集中各种资源,通过合理定位入职教育目标、科学选择入职教育内容、丰富入职教育形式、完善入职教育评价机制,针对性地开展"校本入职教育"对于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入职指导不能忽视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新教师与职业生态环境的拟合度。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入职指导可以超越教职生存取向,追求奠基事业幸福的生态取向,即关注新教师的心理韧性,坚持学生本位,追求教学学术,重视多方指导,倡导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Pathwise Framework入职项目隶属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是美国入职培训领域中培训质量最好、培训内容最紧凑的入职支持项目,是同类培训的典范。该项目旨在通过为新教师提供反思性支持和评估来促进他们的职业发展,帮助新教师在备课—教学—反思—改进这一动态、循环和持续的过程后成为一名自主能力较强的教师。研究其理论基础、内容、组织过程、特点,无疑对建立我国自己的教师入职培训体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