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与许中田同志在工作上接触较多,他担任副社长时分管离退休干部局,我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后来他担任社长时,我已调人事局,又经常向他请示汇报人事工作。在多年的配合工作中,我感到许中田同志是位可敬的好领导,也是位可亲的好兄长。政治意识非常强1996年9月,江泽民总书记来报社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谈话。一周年时,许中田同志提醒我们说:"那是新闻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党的一件大事。期间报社出现了很多可喜的变化,我们怎么用实际行动与党中央保  相似文献   

2.
怀揣密旨一举夺权1976年是中国人民经受深重灾难的一年。就在这一年里,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流砥柱的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和毛泽东相继谢世,7月28日,唐山  相似文献   

3.
袁鹰 《出版史料》2006,(4):79-79
我从1945年底在上海开始断断续续当了两三年报社记者和编辑,1949年5月上海一解放就到《解放日报》工作,1953年初奉调北京入《人民日报》文艺部,直到1986年底离职,至今仍在报社领取退休工资。除了十年动乱中在“牛棚”和“五七干校”先后占去些年月外,大半生都与笔墨剪刀糨糊为伴。20世纪是个伟大时代。我这样一个渺小平凡的人,能生在这个时代,亲历世纪的种种狂风骤雨、烈火严霜、月暗花明、天崩地裂,应该说是一种幸运,一种机缘。吴祖光先生名言“生正逢时”,我深有同感。报纸工作虽然还不能说完全处于风口浪尖,漩涡中心,但也绝不是也不可能…  相似文献   

4.
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主要的条件有两个:真实,新鲜.是否真实新鲜,是新闻与非新闻的根本区别.其中,真实是构成新闻的首要条件.一切新闻都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的优势所在.可以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性问题是新闻工作的首要问题.1982年<新闻战线>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陆定一同志,这位长期担任新闻宣传领导工作的老同志意味深长地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的问题.新闻学千头万绪,根本性的还是这个问题.有了这一条,就有信用了.有信用,就有人看."  相似文献   

5.
重庆日报社白1952年8月5日创刊以来,都是靠政府援款办报直到198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1978年报社领导为了落实周恩来总理生前遗愿——“要让人民日报在全国各大省、市建立代印点,使全国人民能够看到当天的人民日报”,北京《人民日报》负责同志专门到重庆拜访当时的重庆市委书记丁长河,传达周总理生前遗嘱,  相似文献   

6.
廖雯颖 《青年记者》2010,(13):51-52
去年10月,全运会开始之前,我接到采访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任务。当时我刚进报社才一个多月,什么经验也没有,要采访罗格这样一位重量级的大人物,我感到非常紧张。又因为晚报只争取到一个采访名额,我必须连文字带摄影一个人扛起全部的活,一点马虎都不行。  相似文献   

7.
金鸣 《新闻战线》2012,(2):50-51
人生有许多第一次,有的让人心酸,有的使人兴奋。第一次意味着开始,蕴涵着启迪,宛如一个生动的冒号:记录着过去,指点着今天,昭示着未来。  相似文献   

8.
杨鸿 《军事记者》2010,(10):58-60
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以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官兵为主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于2010年8月9日凌晨紧急驰援灾区。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干事杨鸿和梁怀强跟随工兵团官兵,做全程跟踪报道。工兵团官兵牢记服务人民的宗旨,连续奋战,争分夺秒,全力搜救幸存者;部队新闻工作者在条件异常艰苦的灾区,忠于职责,废寝忘食,与抢险救援部队同甘共苦。高标准完成报道任务。  相似文献   

9.
侯璟  毛晓燕 《报刊之友》2008,(12):53-54
很喜欢成龙的那首赈灾歌曲《生死不离》,每每听到,都会忍不住喉咙哽咽。生死不离,是一种大灾面前的血脉相依。“5·12”大地震发生后,回想这近三十多天在直播室里的忙碌,一次次把前方稍显凌乱的稿件准时整理播发、一趟趟把直播信号按点接进演播室、一遍遍录下所有救灾的卫星镜头、把前方无法完成的中央领导的新闻第一时间传遍三秦大地.  相似文献   

10.
很喜欢成龙的那首赈灾歌曲<生死不离>,每每听到,都会忍不住喉咙哽咽.生死不离,是一种大灾面前的血脉相依.  相似文献   

11.
建设和谐报社,需要我们每一个报社员工都要最大限度地尽到自己的责任。正是在这种责任心的驱使下,2006年下半年以来,我按照市委和报社领导的要求,在对外报道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做好本报摄影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向上级媒体提供新闻图片.目前已在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刊发新闻图片近百幅.其中拍摄的《唐山地震孤儿回邢寻亲》、《见义勇为好青年郭春辉》等新闻图片被全国30余家媒体采用,影响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2.
亦杰 《报刊之友》2002,(4):39-40
在《西安晚报》帮忙主持“古城论语”栏目4年,对言论编辑工作有些体会,梳理出来,供报社领导和言论编辑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的一位老同学特别喜欢查字典。在校读书时,"字典是不吭声的老师"这句话就常常挂在他的嘴边,一本字典都给他翻烂了。走出校门后,他坚持了这个好习惯,受益匪浅。可是,有一次他却因为查字典被领导斥为"书呆子"。事情是这样的:这位领导在职工会上批评说:"我布置了的工作总不能及时完成,这种政令不通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同事  相似文献   

14.
我认识唐微风,是在1946年的上海。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上海地下党学委决定要办一张给少年儿童看的报纸。于1946年2月公开创办《新少年  相似文献   

15.
加强和提高政治工作报道的指导性、针对性,一直是军队报纸新闻工作改革的目标,也是军队新闻工作者不断追求的努力方向。应当看到,近年来在各军区军兵种报社领导和编辑记者的努力下,政治工作报道在指导性和针对性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受到  相似文献   

16.
苟谦  庞慧军 《军事记者》2013,(12):62-62
今年11月8日.是第14个记者节,也是北京军区装备部一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张国平入伍第30个年头。  相似文献   

17.
基层是新闻的沃土!这是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我3次深入基层得来的真实感受。第一次是随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赴冀抗旱打井。受领任务时,我心里直打鼓:近年来,报社先后刊发数十篇反映给水工程团跨区支援地方抗旱打井的稿件,从多角度对官兵找水打井情况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8.
力以同志是我敬重的老领导、老同志。我敬重他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我出版工作的引路人——在我工作和成长中,他给了我诸多的教诲、指点和帮助,使我较快熟悉出版工作;我敬重他,更是因为在我心中,力以同志是一个信仰坚定的人,是一个尊重科学、讲究工作方法的人,是一个工作勤奋、  相似文献   

19.
写作这些年来,给我感动和影响的编辑自然是不少的,细细想来,几乎每一个有过交道的编辑,都可以促使我写出一篇感怀系之的文章来,也曾写过这方面的文字,借晓东兄约稿的机会,就再写出他们中的一位吧.  相似文献   

20.
《河北广播》2007,(5):11-11
9月29日上午,河北电台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台班子成员、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各部门领导、重要工作岗位人员、武警和保安负责人及值班人员等40多人参加会议。台长杨兴盛、总支书记刘晓雪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台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副台长王勇主持。[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