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夜喜雨》是杜甫于公元761年定居四川成都草堂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描写春夜降雨。滋润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春夜喜雨》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就是字面不见“喜”字而处处皆显喜意。“喜”是全诗的灵魂。 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直接描写春雨,时值春天,万物复苏,正需要水的滋润,而雨从天降。多及时!诗人内心能不欣喜吗?在这里,诗人采用拟人手法,赞美春雨“知时节”:在我们渴望它的时候,它就下起来了。从而初步露出了诗人的  相似文献   

2.
一切学术文学皆以训诂为址基。此不仅先秦两汉之诗文,即唐诗宋词,亦必以训诂为主,推敲诗意。鄙人对九经三史较熟,惟不谙于诗词,但偶繙检唐诗,觉前人诠释多误,仅举三诗以为例证。一、杜甫《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草堂巢翡翠,苑边高塚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此诗由伤春而写出曲江变化。首句言诗人所流的是完整之春光,丰满之春光,也是姹紫嫣红连开之春光。若有「一片花」由整体春光中脱落遍而陨萚,则感到减损了春色。次句言「风飘万点」,那就不只是「一片花飞」而已,而是春光  相似文献   

3.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这首诗大约是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这时,诗人经过长时间的流离转徙,终于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草堂定居下来。暂时过上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心情也自然变得舒畅、恬静了。《春夜喜雨》这首诗即细致入微地描写刻画了成都春夜降雨时绚丽多姿的景色,表现  相似文献   

4.
王大力同学问:“《春夜喜雨》中,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是对春雨降临的满腔喜悦之情,即诗题中的‘喜’字,然而全诗却无一个‘喜’字。请问该如何理解这‘喜’呢?”的确,《春夜喜雨》这首诗中,虽然是写“喜”却无一“喜”字。但当我们对诗人在诗中所作的形象化描写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这首诗虽无一个“喜”字,可全诗“无一字不是喜雨,无一笔不是春夜喜雨”。  相似文献   

5.
<正>一、我教《谈中国诗》《谈中国诗》原文较长,内容丰富,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1.推荐给学生的选段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相似文献   

6.
柴舟 《语文知识》2006,(5):42-42
《大林寺桃花》是一首纪游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当时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上,作者于元和十年(915)被贬为江州司马,心情一度跌入低谷。从诗的第三句“长恨春归无觅处”可知,诗人登山之前,正为春光的消逝而伤感、失望。因此,首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寺外大地上的芳菲已经落尽,不免令人心生伤春之情。但次句“山寺桃花始盛开”令人眼前突然一亮——诗人在高山古寺中看到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相似文献   

7.
春日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诗。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诗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8.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诗眼也应该是透视诗人情感的窗户。扣住诗眼分析作者所表现的情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有效方法。一、诗眼在诗题中,直接表露出作者的情感。《春夜喜雨》是唐朝诗圣杜甫的七律名作。欣赏此诗,扣住诗题中的"喜"字,便可把握诗人的情感。因为此"喜"是诗眼,是诗人喜爱、兴奋、愉悦之情的  相似文献   

9.
<正>南宋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在《摸鱼儿·更能消》写道:"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此诗抒发诗人心中的惜春之情。春天是美好的,能引发诗人万千感慨,古今中外盼春、咏春、赞春、惜春、伤春的诗句不胜枚举。春风浩荡,阳光明媚,多少人在这美丽的季节里,不负春光,辛勤耕耘;又有多少人荒废春风,虚度光阴。女诗人灯灯  相似文献   

10.
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春天的早晨。眠:睡觉。春夜里睡眠不知道天亮,是一片鸟的啼叫声把人惊醒。回忆夜里的风雨之声,不知道春花又被打落了多少!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明媚春光和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春晓@孟浩然!唐  相似文献   

11.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61年定居四川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草堂时所写。在蜀国的头两年,杜甫有过一段相对安定的生活,因此心情也比较舒展愉快。他写了一些蜀中的风土人情和山水风景诗,展示了杜甫的五律的另一面。这类的诗有:《田舍》《西郊》《江亭》《春夜喜雨》等。《春夜喜雨》表面上看是一首咏物、写景诗,其实更是一首抒情诗。它不同于杜甫的其他诗作,充满了沉郁顿挫之情。读杜诗无论是个人遭际,还是家庭离乱;无论是游山览胜,还是咏史怀…  相似文献   

12.
《春夜喜雨》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春天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草堂所作。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从长期颠沛流离中得到定居,开始了暂时安定、悠闲的田园生活,心情较恬静。因此在这首诗中,诗人怀着喜悦的心情描写了春夜喜雨的美妙情景,是写雨诗中难得的佳作,被誉为描摩精工、独具风采、通体精妙的一首五言律诗。  相似文献   

13.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文词精美、妙不可言。这是一篇多么好的文学佳作呀,但是却被一位老师教成了如下模样:一上课,老师介绍了文题、作者,然后就进行了简单的讲解,  相似文献   

14.
<正>吴代芳教授、李培坤教授的《唐人绝句艺术谈》(以下简称“本书”),我读后诚有如著名的文学史家程千帆先生在给吴教授信中所称赞的“殊有意味,读之患易尽也。”盖书当快意读易尽”,北宋诗人陈师道这一名句恰道着了人们读这本蕴含丰富的书时自然产生的那种兴会络绎、快意累累之感,而深受启发。于作者是“探骊得珠”,又复使读者“玩味不尽”,也就是说,由本书而引发读者许多思考,正是本书一个突出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王淑芹 《文教资料》2006,(10):118-119
“跳上高云,/惊人的一鸣;/落下了尸骨,/羽化了灵魂。”朱湘的这首《爆竹》,无异于诗人自己一生的写照。他的生命如此短暂,宛若一颗流星划过夜空,呈给世人刹那间的美丽。但“不死也死了,是诗人的体魄;死了也不死是诗人的诗。”时过境迁,再读诗人的诗仍能感觉到他的画面美、音乐美、诗情美。朱湘的诗不同于郭沫若的豪放、冰心的温婉、徐志摩的轻灵、戴望舒的忧郁、闻一多的沉重、殷夫的自豪,他的诗是属于别一世界的。“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春夜梦回时窗前的淅沥;/急雨点打上蕉叶的声音;/雾一般拂着人脸的雨丝;/从电光中泼下的雷雨——/但将…  相似文献   

16.
感悟意境     
在中国古典诗学理论中,意境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核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理想。在中学古典诗歌学习中,感悟意境才能撷取诗歌的菁华。一、展开想象和联想,分析景与情在古典抒情型作品中,情景交融是其最重要的特点。在古典诗歌中,人们时而触景生情,景中寓情;时而因情布景,移情入景;时而借景抒情,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寄予浓浓的情感。在面对这类诗歌时,不妨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景与情的关系,让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体悟意境,与诗人的情感发生共鸣。例如,白居易的七律诗《钱塘湖春行》描绘了西湖旖旎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光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并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春色的喜爱。我在指导学生学习这首诗时,紧紧围绕诗题“春行”,先让学生结合诗歌的上下文,找出诗人在诗中列举的景物以及这些景物的特点,抓住“初平”“低”“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等字眼,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春游的经历,各自描述所体悟到的“春行”画面,体会诗人在景物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有学生这样写到:“我仿佛看见诗人骑着一匹马儿在西湖边漫步,温暖的春日和和煦的春风令诗人心旷神...  相似文献   

17.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读罢我国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一诗,顿时眼前出现江南春光春色,生机盎然的景象,使人有“触处生春”之感,令人愿复咏千遍。这首诗是诗人为惠崇和尚所画的《春江晓景》写的题画诗之一。惠崇是北宋初有名的九僧之一,他能诗善画,《图画见闻志》中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3课是三首七言绝句,分别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三首诗都描写了春天的景象,但因三位诗人写诗时的心境彼此不同,从而三首诗所选用的物象和寄托的情思也各自相异。通过对三首诗的对比赏析,我们可以挖掘出深藏于其中的内涵和美学意蕴。(一)三种心态:“喜春”———“惊喜”———“伤春”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诗题题眼为“寻”,诗人因寻找春天而心情轻松,因找到春天而心花怒放。因而四句诗描画的是一幅洋溢着欢悦、欣喜和畅快之情的“喜春图”。你看,大自然…  相似文献   

19.
评——秋词     
此诗为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作。当时诗人已被贬朗州.身处逆境,但诗中丝毫没有流露出一点感伤的情绪;相反,诗人一反历代诗人描写秋日之常调,热情地赞美了那天高云淡”的秋日。诗人以为秋日无可悲,“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一句,不但色彩明丽,而且极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进取、奋发  相似文献   

20.
《游园不值》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十册第四组中的一首古诗。诗人叶绍翁记叙了自己兴致勃发地去朋友家园子欣赏春景,却因园主人不在而徘徊柴门外的所见所想。诗中既涌动着对春光的无边向往,也抒发着对春天里一切新生事物蓬勃生机的赞叹之情。尤其在三四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诗人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极大地发挥了读者想象的余地,使诗显得婉转含蓄,耐人咀嚼。然而,苍苔到底长于何处,怜惜苍苔者到底是谁,却令人生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