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对理想主义的执着、时民间立场的坚守以及对人文精神重建的渴望,是张炜创作的典型特征.1990年代开始,张炜创作了以<九月寓言>为代表的一系列长篇小说,显示了他对知识分子精神理想和民间立场的坚持.本文试图从奔跑的意象、融入野地的理想两个方面来解读他的<九月寓言>的创作思想与特色以及张炜的精神理想和民间立场在当代文坛上的特有的存在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意象入手,对希尔达.杜丽特尔诗《山岳女神》与毛泽东诗《十六字令三首》其二进行比较研究,以说明不同文化传统下的诗歌,即使使用大致相同的意象表达的诗情也各不相同,从而可以看出它们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世纪风雷,须臾沧桑。伴随着金戈铁马、鼓角争鸣的烽火岁月渐趋淡出我们的历史记忆,“信念”、“理想”这些曾经辉煌耀眼的字眼也与我们越来越陌生与遥远。在被利益、欲望所驱使的当今社会,我们不能简单地判别是人们已失去对崇高的追寻还是被现实的教训所深深伤害;是人们对自我救赎的超越抑或是已经对心灵的救赎失去了激情与期望。或许,二者兼有之。但是,无论如何,我个人始终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置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能让自身的精神出现空白,这是国家民族发展、行进的驱动之力、内在之魂。但令人遗憾的是,今天我们感触到更多的则是崇高精神的缺失,信念的消退与失迷。  相似文献   

5.
《史记与民族精神》一书,溯源探流,纵横开拓,从哲学与民族学的角度对司马迁的民族思想与《史记》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做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填补了我国史学界在《史记》研究领域中的空白,开拓了《史记》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潘丽娜  谢灵 《现代语文》2010,(1):100-101
《再别康桥》在继承中国传统诗歌的意象创作方法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创造出了柔美淡雅、深富意蕴和迷离闪烁、缥缈不定的意象,为诗歌营造出细腻缠绵的梦幻般意境,给读者一种迷醉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7.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作家:他一生不仅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而且还写了大量短篇小说、诗歌、文学评论和游记等.本篇译文是他的游记《海与撒丁岛》的评论文章.该文从隐喻和转喻、色彩和空间的角度对劳伦斯的《海与撒丁岛》进行了新颖独到的分析,深刻揭示了被劳伦斯称作“地方精神”的文化内涵,是了解劳伦斯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又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8.
《闯关东》是新世纪以来涌现出的农民剧的经典之作。该剧在史诗品格的呈现、人物形象的塑造、审美风格的厚重大气几个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表现。它在思想性、艺术性上提供的宝贵经验,为中国同类型电视剧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大民族的形成,皆有赖于特定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形成,皆有赖于丰厚的文化积淀;文化积淀的形成,皆有赖于世代相传的典籍。故此,解经释义、注疏训诂之学,固然是一种谨严的学术研究,更是维系民族文化认同的基本工程。也因为如此,经典的注释工作不仅应面向专家学者,而且应心系普通民众。吴广平先生撰写的《楚辞全解》(以下简称《全解》),就是这样一部兼顾了学术性与普及性的著作。  相似文献   

10.
“本色语文”目前有两个流派:一派强调语文教育实质上是引领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工具性不基点,渗透人文性;另一派强调语文教育实质上是精神教育,以人文性为基点,渗透工具性。  相似文献   

11.
“气”作为中国诗学的基本范畴,从客体方面,启示着一种生命生成的宇宙精神;从主体方面,表现为充满生命动感的人格基质。而它最终的诗学意义,在于超越主客对立,以整体的人格结构,化合宇宙生命,昭示中国诗学的整体精神。因此,我们应从以往的“表现”理论,转换一种新的视角看中国诗学:即整体显现。  相似文献   

12.
《蜕庵诗集》是元人张翥的诗集。《蜕庵诗集》的源头为张翥本人的手稿,卒后其稿为大杼编次而成手抄本。《蜕庵诗集》的版本,按卷数分类有四卷本、五卷本、两卷本及补遗一卷、不分卷本。有稿本、抄本、刻本几种版本传播。四卷本最为流行,主要有刻本、影印本与抄本三种;五卷、两卷、一卷本主要为手抄本。  相似文献   

13.
选本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批评形态。两宋词选的编纂甚为纷繁,但长期未被纳入词学批评之列。词选与词话同样具有批评价值。两宋词选的编纂反映了两宋时期的词学批评观念。文章试图通过两宋词选的编纂来探析两宋词学观念的审美流变。  相似文献   

14.
先秦儒家提出的“吾日三省吾身”和道家提出的“吾丧我”,不仅是哲学思想命题,同时也可以看作心理学思想命题,它们指点的“省”和“丧”作为两种心理活动路径,对于中国古代人们的艺术心理,对于诗、画以至小说、戏曲创作与评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家的内省包括养心、养气和自讼,都要求“忠”和“恕”,就是严格地省察自己进而推己及人。道家则主张“丧”或“忘”,远离世俗物欲,提升到超功利境界。为了帮助主体达到所追求的心境,他们还相应地提出一系列心理技巧。原属哲学和伦理学的思想,被引进文学艺术创作领域时,经过转换和改造,至今仍有很强的适用性,吸引研究者多角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孟子·梁惠王上>"君子远庖厨"中"远"的用法,目前最常见的一种观点,认为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种观点值得商榷,"远"应是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不是"使……远"的意思,而是该句的主语"君子"本身主动地"远离"的意思.在<孟子>中"远"有三种动词用法.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白话文逐渐代替文言文成为社会通用的语言工具。旧体诗词选本中也出现了以白话这个语言介质作为编纂标准的选本。这些白话旧体诗词选本拉近了读者与旧体诗词的距离,实现了旧体诗词的曲线传播,也为步入创作窘境的新诗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本。同时,选家以白话为标准观照古今的诗词创作,也是探寻诗词创作规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逆反式抒情"是汉魏六朝诗坛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时代浸濡的产物。《文选》招隐诗类和反招隐诗类都是典型的隐逸诗,其手法多运用了"逆反式抒情"。根据"知人论世"的原则并揆诸文本,可以看出其对"逆反式抒情"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对南社诗人群体与“诗界革命”派之间的关系,学界多强调两者之间的相异处,但却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内在承传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不过分拘泥于因时移世异而表现出的两派诗人在政治倾向上的分野,而只从诗学精神的追求来看,则不难发现,无论是对诗歌功能的体认还是对诗歌形式的变革,南社诗人的诗歌创作与“诗界革命”的精神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南社诗歌是“诗界革命”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比照不同历史情势下的审美文化形态、布局和特征,可以揭示形成当下审美世俗欲望书写的文化动因:"五四"与"文革"后的两次解构努力;九十年代后来自民间的世俗娱乐之风。  相似文献   

20.
晚清词论家陈廷焯对词评论的重点在《词综》、《词选》两部词选上,陈氏肯定《词综》有辑存文献之功,但未尽汰芜词;赞誉《词选》能得词之本原,但仍有去取未当者。另外陈氏对其他历代声名卓著之选本皆有品评。虽然存在对词选类型辨析不精等问题,但其论述大抵精当,颇有示人学词门径之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