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网络上,新的传播方式层出不穷,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微博出现以后,迅速为大家所接受,并被认为是当今"最给力"的网上信息发布方式.面对网络这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报纸对微博的出现当然不会等闲视之.能否取之并为我所用,是报纸乃至整个传统媒体所考虑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网络的兴起,到近些年来网络对传统媒体的步步进逼,引发媒体大战,再到媒体之间的融合,各媒体似乎在寻求合作,广播、电视新闻可以网上收听收看、报刊有电子版可以网上查阅.而眼下,网络媒体似乎还要证明自己的强势地位和作用,选择的目标是最有影响力的电视台,而其要让电视台臣服的秘密武器就是网络视频.  相似文献   

3.
网络议政厅 以往,网络常常只是作为"新生力军"协助传统媒体完成报道任务,而今年的"网络议政厅"更多体现新媒体独立的传播能力和影响力. 今年<新民晚报>两会报道立足于世博会开放自信地推出侧重网络、报纸配合的跨媒体合作.其与新民网开设的"网上议事厅",把"议政"开在网络上,设"我最关注的十大两会议题""我有问题问代表、委员""网友提案议案"三个版块,让各方观点、意见在此充分得到对冲与交流.  相似文献   

4.
传统媒体主动引领网络舆情的意义 1.网络公信力提升的需要 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的特点,使得一些人在网上发表不实言论,而经网络迅速传播,容易存在大量的去个性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如今已经很难有传统媒体记者不上网了,但这不等于说传统媒体记者都具备了网络素质或者已成为网络时代的合格记者.笔者最近在某个平面媒体开办关于网络新闻业务的讲座时作了抽样调查;每星期上网平均一小时以上(普通网民标准)的记者不到80%,能够利用网络在线采访的记者不到50%,在网上开有个人网站或博客、播客的记者不到10%,还有个别老同志认为,自己的工作基本上与网络无关.  相似文献   

6.
愈演愈烈的"网络舆论霸权" 最近几年,对于一些传统媒体报道缺位的新闻事件,网上评论所产生的舆论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从"踩猫女"到最近的"C语言门",这些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由网民率先在网络中发起对当事人的讨论,爆炸性的传播和无比热切的回馈,迫使当事人屈从于网上所谓的"民众呼声"而做出相应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大报跟着小报走,小报跟着网络走",这是时下人们对新闻界舆论引导状态的一种评价.这种评价肯定是不全面的,但是无庸讳言,这种现象在一些传统媒体身上的确是客观存在的.无情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教训了传统媒体.什么"后妈虐童","艾滋女事件","金庸去世",还有所谓"上访村长被害",所谓"国税47号文件"等等,无一不是先从网上、微博上"暴"出,然后经一家或几家报纸转载、放大,多家媒体跟上、热炒.  相似文献   

8.
常晔 《青年记者》2012,(2):38-39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网络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报纸、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电视媒体作为电子传播时代的“宠儿”,也正经历着“失宠”的危机.为了应对冲击,化解危机,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都被搬到了网上,借助网络这个平台进行更广泛的传播.节目上网后,许多东西都发生了改变,受众特性、传播手段等都变得和以往传统的电视传播不一样.  相似文献   

9.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横空出世,媒体市场一时烽烟四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作为传统媒体,电视遭遇了网络视频的冲击,其生存和发展陷入了现实困境.然而,传统电视的特性决定其也不可能被网络视频等新媒体取而代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通过竞合,完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一体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于网络具有"信息海量""迅捷发布"等特点,在目前的传统媒体实践中,网络更多地被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来源而使用.这里的"网络信息来源",不仅指发布在网上论坛、帖子、博客中的网友留言,也包括一些网络媒体转载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网络成为大众传播的工具后,强势地展现出以往传播学者对传播工具种种功能特性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地球村"、"社会监测"、"观点的自由市场"等观点在网络传播方式中比较充分地得到证明,例如燃油附加税的改革,历来政府的单向行为也放到网上征求民意、监测民情,不可小视网络传播这几年来对中国高层作决策方式的影响.而随着此类事件的不断增加,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大众传媒是可以做到"自下而上"迅速传输的且出现影响力网状化传播的新情况.互联网的这一优势迅速打断了传统媒体对于话语权的垄断,公民个体也可以成为"把关人"、"传播者",甚至成为高高在上的传统媒体的信息源,影响传统媒体自身把关的尺度,而以电视、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只能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12.
王冠男: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晚点名》《杭州新闻联播》主持人 在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中,我曾看到这样一句话:“任何讲述事实的形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产生的影响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时至今日,讲述事实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口头语言到书面文字,从印刷术到电视媒体,再到如今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媒体.时下有一些传统媒体渐渐成为新媒体的“二传手”:在网上搜索新闻资讯,在网上查找相关评论,在网上摘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的高度发展,电子出版业也日趋兴盛.作为电子出版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出版,已经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随着众多传统媒体的加盟,网络出版必将走向发展壮大.目前,网络出版物之一的网上报刊已纷纷涌现,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上网爱好者,特别是青少年成为它的忠实读者.基于此,笔者提出创办网上教辅类报刊的初步构想,希望与更多同仁展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传媒资讯     
《现代视听》2013,(4):1-2
采编人员设立职务微博须经单位批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下发《关于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网络活动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新闻采编人员要积极利用传统媒体、新闻网站、博客、微博等载体传播主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渗透和传播,不引用、不报道未通过权威渠道核实的网络信息,不传播、不转载网上流言、传言或猜测性信息。新闻单位设立官  相似文献   

15.
李艳  李园园 《新闻世界》2010,(8):273-274
网络新闻"跟帖"是伴随着网络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新生事物,如今已成为网友发布意见和观点的重要平台,跟帖现象开始受到诸多网友关注。借助网络的优势,网上新闻跟帖迅速发展,并最终影响到了传统媒体的发展,众多新闻受众更青睐阅读网上信息并且在新闻后发布跟帖,而作为网路新闻依托的传统媒体则在此方面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冷落。  相似文献   

16.
赵志立 《网络传播》2006,(10):42-43
如今已经很难有传统媒体记者不上网了,但这不等于说传统媒体记者都具备了网络素质或者成为了网络时代的合格的记者。正巧笔者最近在某个平面媒体开办关于网络新闻业务的讲座时,顺便作了个调查;每星期上网平均一小时以上(普通网民的标准)的记者不到80%,能够利用网络在线采访的记者不到50%,在网上开有个人网站或博客、播客的记者不到10%,还有个别的老同志认为,自己的工作基本上与网络无关。可见目前传统媒体记者的网络素质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传播权力的个人化,使得传统新闻媒体丧失了两大优势:首发报道权、独家新闻权.在网络的挤压下,一些媒体疲于应对,假新闻愈演愈烈,长此以往,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将荡然无存.要与网络竞争,不能盲目比快,更不能比“烂”.严肃的专业理念和严谨的专业规范是传统媒体立身之本.无论什么时候,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信息都是受众不变的需要.“我不是第一个说故事的人,却要让所有人只记得我的故事”.面临网络的残酷挑战,传统媒体要敢于并坚持用准确、专业的“慢报道”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所谓网络新闻评论是网友就当天或前几日的重要新闻在网上发表的个人署名的言论,每篇字数一般在五六百左右,最多不超过千字。目前,我们国家的网络评论还处在成长时期,与传统媒体相比,有其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19.
十几年来,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规范管理却发展缓慢.虽然全球都意识到对于网络传播应该促进发展与进行管理并重,但对网络的监管并非易事.互联网的自由、开放、互动和低成本为网上“噪音”传播打开了技术上的“方便之门”,网络传播可以突破地域、时间、信息量等界限的特点无疑为网络传播的控制增加了难度,虚拟等特性更是加大了控制的时间和成本.国家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效控制传统媒体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但这种有形的控制手段对网络而言很难奏效.因为网络信息每时每刻都处于大规模的更新流动,每天又会有大量的新网站出现,国家根本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监控.同时,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国家要实施审批登记或经济控制的方法也不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20.
一2005年8月22日,东方网推出上海“媒体特快”频道,先开设“解放声音、文汇观点、新民关注、晨报视野、电视聚焦、电台快报”六家主流媒体排行,运转半月多后,又增加新闻晚报、劳动报、青年报、东方早报,统称“十家传统媒体新闻排行”,在网络上更引人关注。9月上旬起,东方网不仅在网上公布“十家传统媒体新闻排行前十名”、“十家传统媒体新闻点击总量排行”(后整合为“上海媒体网上影响力排行”),同时发布十家传统媒体各自新闻排行前十位具体点击数,并将上述各项页读数每日传送给这十家媒体。这虽然只是部分网民对某些新闻是否要看和欢迎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